毛泽东诗词《祭文》
祭黄帝陵
▲一九三七年三月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
胄衍祀绵,岳峨河浩。
聪明睿知,光被遐荒。
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世变沧桑,中更蹉跌。
越数千年,强邻蔑德。
琉台不守,三韩为墟。
辽海燕冀,汉奸何多!
以地事敌,敌欲岂足?
人执笞绳,我为奴辱。
懿维我祖,命世之英。
涿鹿奋战,区宇以宁。
岂其苗裔,不武如斯:
泱泱大国,让其沦胥?
东等不才,剑屦俱奋。
万里崎岖,为国效命。
频年苦斗,备历险夷。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
不论军民,不分贫富。
民族阵线,救国良方。
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民主共和,改革内政。
亿兆一心,战则必胜。
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此物此志,永矢勿谖。
经武整军,昭告列祖。
实鉴临之,皇天后土。
尚飨!
【创作背景】
1936年12月,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人民抗日运动的影响下,国民党东北军、西北军的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联合发动西安事变,扣押了蒋介石。经过中共代表周恩来等的斡旋,蒋介石在作出“停止剿共,联红抗日”(周恩来1936年12月25日致中共中央电)的承诺后被释放,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后,自1927年以来持续达10年之久的内战基本停止,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客观形势业已成熟。为了促进这种合作的实现,1937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又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五项要求是:一、停止一切内战,集中国力,一致对外。二、保障言论、集会、结社之自由,释放一切政治犯。三、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材,共同救国。四、迅速完成对日抗战之一切准备工作。五、改善人民的生活。四项保证是,如果国民党将上述五项要求定为国策,则我党保证:一、在全国范围内停止推翻国民政府之武装暴动方针。二、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三、在特区政府区域内,实行普选的彻底民主制度。四、停止没收地主土地之政策,坚决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共同纲领。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这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也得到了国民党内部抗日派的赞同。经过国共两党在西安、杭州、庐山、南京等地举行的一系列高层谈判,合作抗日的协议终于在当年“七·七”事变亦即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的芦沟桥事变后达成。
毛泽东撰写的这篇祭黄帝陵文,即产生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她艺术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广大指战员誓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决心和勇气,阐述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感染力。序中所标示的日期“四月五日”,是致祭之日,其具体写作日期,实前于此。是年3月29日,毛泽东在写给范长江的信中说:“寄上谈话一份,祭黄陵文一纸,借供参考,可能时祈为发布。”
【注释】
〔祭文〕参见前《祭文·祭母文》篇注文。祭文另有一类是祭祀山川神祗的,由于黄帝久已为后人所神化,故本篇亦可归入这一类,与《祭母文》性质略有不同。
〔题〕黄帝陵,在今陕西黄陵县(当时的中部县,1944年改今名)城北约1公里的桥山上。古柏成林,郁郁参天。陵高3.6米,周围48米。有黄帝庙,残存自北宋以来的碑石50多块,刻有汉族及满、蒙古等少数民族的祭文。陵南侧有一座高大的土台,相传为汉武帝所筑,以祭黄帝并求仙。黄帝,相传为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相传远古时,炎帝扰乱各部落,他为各部落所拥戴,在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打败炎帝。后来蚩尤扰乱,他又率领各部落在涿鹿(今属河北)击杀蚩尤,从此由部落首领被拥戴为部落联盟的首领。传说有许多发明创造,如养蚕、舟车、文字、音律、医学、算数等,即创始于黄帝时期。汉司马迁著《史记》,记事亦自黄帝始。
〔序〕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即1937年。中华民国,参见前《四言诗》 (五月七日)篇“民国奇耻”句注文。自民国十六年(1927年)以来,中华民国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在统治。四月五日,这年的这一天是清明节,我国民众自古以来就有清明节扫墓祭祖的风俗。苏维埃政府,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央革命根据地领导建立的中央政权,其性质为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人民民主专政。她于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由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宣布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主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63人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人民抗日红军,即中国工农红军。此时我中国共产党正积极主张建立全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红军亦改用这体现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特征的称号。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1915年在云南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的起义。俄国十月革命后,逐渐接受马列主义,随后去德国留学,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因积极从事革命活动,被德国政府逮捕并驱逐出境。1927年参加领导南昌起义。1928年初率南昌起义余部举行湘南起义,同年4月率起义军上井冈山,与毛泽东的部队会师,任红四军军长。1930年起,历任红一军团军团长、红一方面军总司令、红军总司令、中华苏维埃军事委员会主席,参加领导了中央根据地的反“围剿”战争。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总司令,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解放战争时期,任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共中央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在六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建立了丰功伟绩,受到了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林祖涵,即林伯渠(1885—1960),湖南临澧人。早年参加同盟会。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帮助孙中山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改组国民党的工作中,起过积极作用。北伐战争时期,在北伐军第六军中主持政治工作。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后赴苏联学习,1932年回国,在中央根据地任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国民经济部部长和财政部部长。参加了长征。1937年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中共六届六中全会起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共七大起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1954年当选为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病逝于北京。时果,时令水果。仪,礼物。致祭,献祭。
〔赫赫二句〕赫赫,形容显耀盛大。吾华,我们中华民族。肇造,始建。吾华肇造,即“肇造吾华”,为押韵而倒装。这句化用《尚书·周书·康诰》“用肇造我区夏”语。
〔胄衍二句〕胄,帝王、贵族的后裔。衍,繁殖衍生。祀,祭祀。绵,延续不断。岳,指五岳,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峨,巍峨高大。河,指黄河。浩,浩荡阔大。以上四句是说,黄帝声名赫赫,是我们的始祖。他缔造了我们中华民族。他的子子孙孙繁衍生息,香火绵延不断。在中华大地上,五岳高耸,黄河奔流,这正是我们伟大民族的象征。
〔聪明二句〕聪明睿知,语出《礼记·中庸》曰:“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睿知,明智、智慧。被,覆盖。遐荒,极远之地。
〔建此二句〕伟业,指上文“吾华肇造”。以上四句是说,黄帝聪明智慧,其光辉覆被大地,连极荒远的地方也照耀得到。他建立了这一伟大的功业——缔造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她雄立在世界的东方。
〔世变二句〕世变,时世变化。沧桑,见前《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篇“人间正道是沧桑”句注文。中更,其间经历。蹉跌,失足跌倒,喻指挫折。
〔越数千年二句〕越,过。强邻,强悍的邻国,指日本帝国主义。蔑德,无德。以上四句是说,时世不断地在变化着,其间我们民族也经历过挫折。过了几千年,又有日本帝国主义这个不讲道德的强邻侵略我们。
〔琉台二句〕琉台,指台湾。台湾古称夷洲,隋时改称流求,一直沿用到宋、元时期,亦作“琉球”。不守,失守。三韩,汉时,朝鲜南部分为马韩(西)、辰韩(东)、弁辰(南)三国。至晋代,亦称弁辰为弁韩。合称三韩。见《三国志》卷三○《魏书·东夷传》、《后汉书》卷八五《东夷传》。后世用为朝鲜的代称。为墟,化为废墟。即遭到严重破坏。按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日本内阁决定出兵侵略朝鲜。朝鲜政府致书清政府,要求派兵援助。清政府即遣直隶提督率军入朝。日军侵朝后,劫持朝鲜国王,组织傀儡政府。日舰击沉击伤清军运兵船,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年内,清军在朝鲜、黄海与日军激战,陆、海战皆失利。日本占领朝鲜,并侵入我东北边境。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清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甲午战争结束。这两句即指此段恨史。
〔辽海二句〕辽海,指我国东北地区。因其境内有辽河,又东南濒临渤海,故称。燕冀,指河北地区。燕,见前《浪淘沙·北戴河》篇“大雨落幽燕”句注文。冀,河北省的简称。何多,为什么这样多。按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东北后,于1932年3月在吉林长春扶植成立了以溥仪为执政的伪满洲国汉奸傀儡政权。1934年3月称“满洲帝国”,“执政”改称“皇帝”。辽海地区的汉奸指此类。至于燕冀地区的汉奸,详见前《沁园春·雪》篇“创作背景”栏。
〔以地二句〕以,用。事,侍奉。欲,欲望。足,满足。
〔人执二句〕人,指日本帝国主义。执,手持。笞绳,笞,本义是鞭打、杖击,这里用如名词,指打人的器具;绳,这里特指捆人的绳索。奴辱,受欺辱的奴隶。以上四句是说,拿国土来孝敬敌人,敌人的欲壑岂能填得满?这无异于当人家的奴隶,甘心受欺辱,让人家拿鞭子来打、拿绳子来捆。这是针对当时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而发。
[懿维二句]懿,同“噫”,叹伤之声。维,同“惟”,思、念之意。作无实义的发语辞解,似亦可通。命世,同“名世”,闻名于世。
〔涿鹿二句〕涿鹿奋战,关于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一事,古代有许多神话传说。《山海经》卷一七《大荒北经》载,蚩尤伐黄帝,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则请天女“魃”(旱神)止雨,遂杀蚩尤。《史记·五帝本纪》唐张守节《正义》引《龙鱼河图》,则说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造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辜,不仁不慈。天遣玄女下凡,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了蚩尤。晋代虞喜《志林》则说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布大雾三日,军人皆迷惑不知方向。黄帝令臣子风后仿北斗星作指南车,遂擒蚩尤。上述诸说虽怪诞,却反映了涿鹿之战是远古时的一场恶战这个基本事实。区宇以宁,语本汉代张衡《东京赋》曰:“区宇乂宁。”区宇,天下。以,因而。宁,安定。
〔岂其二句〕其,他(黄帝)的。苗裔,后世子孙。不武,不勇武,即文弱的意思。如斯,如此。
〔泱泱二句〕泱泱,形容宏大。其,代指“大国”即中国。沦胥,沦丧。以上八句是说,咳!想我们的老祖宗黄帝呀,是著名的英雄,他曾在涿鹿与蚩尤奋战,使海内得以安定,难道他的子孙后代——我们,不勇武到了如此地步,这么个泱泱大国,竟让她沦亡不成?
〔东等二句〕东,毛泽东自呼。不才,没有才干。这是自谦之辞。剑屦俱奋,屦,鞋子;奋,本义是鸟儿展翅飞起,这里指行动迅速。《左传·宣公十四年》载,春秋时,楚庄王派遣使臣出使齐国,中途经过宋国,被宋人杀害。庄王闻讯大怒,急欲出兵报仇,不等穿屦佩剑便挥袖往宫外奔走,“屦及于窒皇,剑及于寝门之外”(奉鞋的侍从在寝门边才追上了他,奉剑的侍从在寝门外才追上了他)。这句用此典故。
〔万里二句〕万里崎岖,谓长途跋涉于崎岖的道路,指红军的长征。效命,奋身以赴,贡献自己的生命。以上四句是说,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抗日之志非常迫切,行动亦极迅速,不远万里,不避崎岖,自南方开赴抗日前线,为国家效命。
〔频年二句〕频年,连年。备历,历尽。险夷,危险和平安。这里是偏义复词,偏指“险”。
〔匈奴二句〕《史记》卷一一一《卫将军骠骑列传》载,汉武帝为骠骑将军霍去病建府第,令他去看,他答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匈奴,中国古代北方地区的一个游牧民族,汉代初期,不断南下侵扰,汉王朝消极防御,束手无策。汉武帝时,改取攻势,任用卫青、霍去病等名将率军多次出击。自此,匈奴势力渐衰。这里借以指代日本帝国主义。以上四句是说,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连年艰苦奋战,历尽了艰难险阻,日本帝国主义不消灭,哪里顾得上家?意即一心抗日救国,将自己个人的小家置之度外。
〔各党四句〕早在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就发出了《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宣言中说:“今当我亡国灭种大祸迫在眉睫之时,共产党再一次向全体同胞呼吁:无论各党派间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上或利益上的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首先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有钱的出钱,有枪的出枪,有粮的出粮,有力的出力,有专门技能的贡献专门技能,以便我全体同胞总动员,并用一切新旧式武器,武装起千百万民众来。”这些政治主张,在此后我党各次重要会议的决议、对外发布的各种文电、我党领导人包括毛泽东本人的重要讲话和文稿中,得到了再三的强调与反复重申。
〔民族阵线四句〕谓我党所提倡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救我中国的好的药方,其主旨在唤起全国四万万民众,坚决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民主二句〕民主共和,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和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提出了人民共和国的口号;后来,我党根据情况的发展,采取了迫蒋抗日的政策,估计人民共和国的口号不会被蒋介石集团接受,于是在1936年8月致国民党的信中,改用了民主共和国的口号。9月,党中央又作出《关于抗日救亡运动的新形势与民主共和国的决议》,决议中说:“中央认为在目前形势之下,有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口号的必要,因为这是团结一切抗日力量来保障中国领土完整和预防中国人民遭受亡国灭种的惨祸的最好方法,而且这也是从广大人民的民主要求产生出来的最适当的统一战线的口号。民主共和国是较之一部分领土上的工农民主专政制度在地域上更普及的民主,较之全中国主要地区上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大大进步的政治制度,因此便更能保障抗日战争的普遍发动与彻底胜利。”改革内政,参见“创作背景”栏所述1937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向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项要求。
〔亿兆二句〕亿兆,指亿万民众。兆,百万,一说万亿。以上四句是说,只要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内政,使全国民众团结一心,与日本帝国主义作战就一定能胜利。
〔还我二句〕还我河山,南宋爱国民族英雄岳飞曾书此四字,表达自己从金人手里收复中原失地的决心。这里用其成语。国权,国家主权。
〔此物二句〕此物,指上文的“河山”、“国权”。此志,指上文的“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永矢勿谖,语出《诗·卫风·考槃》篇曰:“永矢弗谖。”矢,誓。勿,不。谖,忘。以上四句是说,收复日本侵略者占领的我国领土,捍卫我们的国家主权,这是我们的壮志,发誓决不忘记。
〔经武二句〕经武整军,整顿军事。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曰:“子姑整军而经武乎。”昭告,明白地告诉。列祖,泛指中华民族的各位祖先。
〔实鉴二句〕即“皇天后土,实鉴临之”,为押韵而倒装。《左传·僖公十五年》曰:“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晋代李密《陈情表》曰:“皇天后土,实所共鉴。”皇天后土,即“天地”。皇、后,皆君主之称。实,真。鉴临,从高处往下照察。之,代指上文所述矢志抗日救国一事。以上四句是说,我们整军备战,将抗日救国的壮志昭告于黄帝等列祖列宗,誓言发自肺腑,言必信,行必果,有天地照察,可以作证。
〔尚飨〕见前《祭文·祭母文》篇同句注文。
【押韵格式】
本篇第一句至第四句押用一部仄声韵,韵脚分别是“造”、“浩”。第五句至第八句换用另一部平声韵,韵脚分别是“荒”、“方”。第九句至第十二句换用另一部仄声韵,韵脚分别是“跌”、“德”。第十三句至第十六句换用另一部平声韵,韵脚分别是“墟”、“多”。第十七句至第二十句换用另一部仄声韵,韵脚分别是“足”、“辱”。第二十一句至第二十四句换用另一部平声韵,韵脚分别是“英”、“宁”。第二十五句至第二十八句换用另一部平声韵,韵脚分别是“斯”、“胥”。第二十九句至第三十二句换用另一部仄声韵,韵脚分别是“奋”、“命”。第三十三句至第三十六句换用另一部平声韵,韵脚分别是“夷”、“为”。第三十七句至第四十句换用另一部仄声韵,韵脚分别是“固”、“富”。第四十一句至第四十四句换用另一部平声韵,韵脚分别是“方”、“抗”(本读去声,这里用方音读为平声)。第四十五句至第四十八句换用另一部仄声韵,韵脚分别是“政”、“胜”。第四十九句至第五十二句换用另一部平声韵,韵脚分别是“山”、“权”、“谖”。第五十三句至第五十六句换用另一部仄声韵,韵脚分别是“祖”、“土”。通篇凡一叶韵,十三换韵。
【异文】
别本篇首多出“中华民族,氏族轩辕。黄帝之陵,□□田田”四句。
【鉴赏】
在所有传统哀祭类文体中,祭文的内容和形式是最为广泛、自由的。就内容而言,祭文可以宣颂祖德,致吊亡者;还可以表达其他祭者意欲表达与被祭者这样那样关系的其他内容。就形式而言,祭文可骈可散,可齐言押韵,也可杂言无韵,也可韵散结合。从内容上看,毛泽东这篇祭文与他早年所写的《祭母文》不同,后者以颂、吊等祭文的常规内容为主,而此篇则以自誓告祭、明志请鉴为主。这是由祭祀活动的特定内容和特定环境决定的。祭祀活动的特殊性表现在:一、所祭为中国民族之始祖,中华文明之象征,哀悼之义自是不必,而民族大义则成了基本出发点;二、民族危急存亡之秋,大敌当前,寇深祸急,面对列祖列宗,如何扶颠持危自是不可回避之主题;三、祭者为朱、毛之个人,但所代表的则是于民族、国家危亡之际铁肩担道义、舍我其谁的进步力量。因此,告祭的内容就不是例行的、礼仪的、无谓的,而是负责的,严肃的,沉重的。作者首先分两层颂扬了黄帝“肇造”民族与奋战安邦之功。此之颂祖是为了讽今。先祖创始,说明传统之悠久,文化之伟大,以见出今日发扬光大之责重任远;先祖之雄武,是谓民族之英勇,历史之雄壮,又见出今日国势飘摇,苗裔不武之可哀可痛,更见出妥协退让、卖国事敌之可耻可咒。作者在颂祖责今中,表现出对现实状况的极大忧愤。接着作者陈述了自己所代表的革命力量几年来为国家民族的利益效命奋斗,不遑宁处的艰苦历程以及全面发动、御敌拒寇的救国方略。作者在此简洁地概括了当时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这一主张的爱国性和进步性早已获得了历史的证明,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政策内容在这里不只是一种政治主张的表达,更是一种精诚和意志,信心和决心的表达,因为所面对的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华夏文化的象征。所以,作者紧接着以“此物此志,永矢勿谖”加以总结,自然过渡到“昭告列祖”,祈请鉴临之意上。总之,本祭文是以自誓明志为主的作品。
从艺术上看,本祭文以散语简单交代作祭的情况,接着便是整齐的四言韵文,四句两韵,两韵一转。四言体是中国最为古老的文体之一,风格古朴苍质,语势铿锵有力,正宜于这一关乎民族大义的,极端庄严沉重的祭祀。全文用字造语简明庄重,风格古健朴茂。无论是颂祖责今,还是自誓明志,作者运笔都简劲有力,每以寥寥数语,表达一段丰厚的内容。如开头之颂祖,仅十句,既写出了黄帝创建中华民族之伟大,又写出了中华文明绵延光大的过程,尤其是“东等不才,剑屦俱奋……”数语,写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十数年间济时救国,风雨奔波的经历,并且富于形象感。
简明凝炼是这一文体的基本要求,为了创造这一风格,除了沿用古典四言祭文的词汇语式外,作者特别善于吸收融化典故成语,简练地表达思想内容。如“肇造”,语出《尚书》,为颂祖之语,“聪明睿知”,语出《中庸》,为赞圣之辞,用在这里,语意俱全。他如“剑屦俱奋”、“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还我河山”,“经武整军”等或直接借用,或稍作点化,都简明贴切。
特定的祭祀对象和颂祖责今、明志求鉴的主题内容,使这篇祭文具有特定的情感性。颂祖责今中寓含着对民族传统的深切崇敬和强烈责任心,对沦陷情形的叙述中包含了作者对国势的忧虑和对卖国事敌行为的强烈愤懑。在对抗日救国政策主张的表达中更是洋溢着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民族正气,洋溢着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勇气和决心。为了有效地表达情感,诗人多用感叹句、诘问句,如“辽海燕冀,汉奸何多!”“以地事敌,敌欲岂足?”“岂有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国,让其沦胥”等等,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强烈忧愤。在表达政治主张时,四言诗所容易形成的铿锵声情,渲染出了坚定自信、慷慨凛然的民族豪情,读来起哀立懦,雄壮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