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踪归何处——红楼十二官之龄官
龄官的出现很简单:贵妃要省亲,贾府要建别墅,顺带着要买个戏班子,请几个和尚道士的作个点缀,于是就有了贾蓉贾蔷的江南之行,有了十二个女孩子戏剧般的悲喜人生。龄官——十二个唱戏的女孩子当中的一个,是其中最美丽的一个,最有才华的一个,也是最桀骜不驯的一个。她在全书中的着墨不多,在芳官等人进入大观园时早已不知去向,但她的每一个出场都令人印象深刻,犹如那暗夜中绚目的烟花,短暂而美丽。
那个还带着十分寒意的元宵之夜,元春在贾府众人的期盼中走下了凤辇,例行的晋见礼仪结束后,元春与阔别已久的姊妹们先是作诗题匾,接下来是游园赏景,之后才想到了最后一个项目:看戏,于是那些女孩子们立即粉墨登场了。元春点了四出戏,分别是“豪宴”、“乞巧”、“仙缘”、“离魂”,不知一共有多少女孩子参演了,但是从这几出戏的容量来看,应该是大多数的女孩子都出场亮相了吧。在这众多的女孩中间,唯有龄官在第一时间就得到了贵妃的赏赐,并特意嘱咐“不可难为了这女孩子,好生教习。”甫一登台便受到贵妃的瞩目,龄官的演艺才华由此可见一斑。
接下来的露面是在宝钗的生日宴会上,贾母深爱那一个做小旦的与一个做小丑的,命人带了来细瞧。凤姐的一句玩笑话“这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埋下了宝、黛、湘的争端,而湘云口无遮拦的“倒象林妹妹的模样儿”以及宝玉并不高明的一个眼神,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这场风波的险些造成宝玉“顿悟”的严重后果。这件事情的起因竟全是为了一个小旦,此时尚无法判断这个小旦是否就是龄官,但从她与黛玉相像这一点以及后来“画蔷”一段来看,应该是她无疑了。
如果说前面龄官都是随众出场而非单独露面,那么“画蔷”这一段确实是龄官的“个人秀”了:蔷薇架下的少女满怀心事的金簪划“蔷”,见她眉蹙春山、眼颦秋水、袅袅娜娜大有林黛玉之态,这样的婉转风流,这样的愁肠百转,这样的痴心痴意,不独宝玉担忧:看他的模样儿这般单薄,心里那里还搁的住熬煎。就连我这个局外之人也恨不能替她分担一些忧愁呢。
书中最后一次的描写是在梨香院中,宝玉因闻说十二个女孩子中数龄官戏唱得好,兴兴头头跑去找她唱一套袅晴丝,不料一向颇受女孩子青睐的宝玉却吃了龄官的闭门羹,先是“起身躲避”,再是正色说道:“嗓子哑了,前儿娘娘传进我们去,我还没有唱呢。”如此的冰冷态度,如此的正色正言,叫人欲近不能,欲怪不忍,好一个不畏权贵的龄官,好一个自尊自爱的少女,如我是宝玉必也自悔不该轻看了她,不得不对她生出几分敬意来呢。后来她与贾蔷的一番言语,竟象是宝黛口角的翻版,而贾蔷对她的怜爱,对她又哭又闹的无所适从,以及又赌咒又发誓的种种表现来看,也与宝玉如出一辙。
至此龄官的形象已经十分清晰了,一个美丽的、孤傲的、清高的、才华出众的同时又十分不幸的、娇弱的、敏感的女孩子形象跃然纸上。此后龄官去向如何,是得到自由之身还乡了,是与贾蔷有情人终成眷属了,还是佳人命薄香消玉殒了?作者没有写,我们也无从得知,在这样一个充溢着悲剧气氛的社会中,在压抑人性、扼杀真情的统治者大行其道的时代里,龄官,能象我们希望的那样,“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