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真假辨及其他
红学研究
提要:同意土默热先生考论。“曹雪芹”不是《红楼梦》的原作者,说“他”是“披阅增删”者是可以的。但是“曹雪芹”不是特指曹雪樵(曹寅)一人或曹芹溪(曹?),而是畸笏叟、曹?和脂砚斋共同在内部约定的一个有特殊涵义的“笔名”,或曰“代名”。以代表“批阅增删”者们。“曹”是江宁织造曹氏家族的真姓;“雪”为曹寅号雪樵中取一“雪”字;“芹”为曹?号芹溪、芹圃中取一“芹”字。经过精心策划,制造出这具有特殊涵义的“笔名”――曹雪芹。
余为“红学”的“槛外人”,喜观“红战”。无论大师与大师,内行与外行之争。每每见著“红学家”们精辟考据或新观点时,由衷佩服,对有些人的“满纸荒唐言”也颇感兴趣,觉得它对弄清问题真像也是某种形式的帮助。
曾将《红楼梦》视为一座神秘的被埋没的“古代建筑群”,红学研究者们是一个个的考古工作队,无论是官办、私办。他们在不同时代、不同方位进行发掘,大师们可能发掘到重要部位,而另外一些人则没有发掘到点子上,怎么能指责后者呢?!
近读土默热先生有关“红学”的诸多论文,大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对于《曹雪芹应是曹雪樵》一文,有部分异议。土先生的“洪升说”可信。就“曹雪芹”一名的内涵,愿提出商榷,发表一些个人看法。
以下分析、推断中因涉及诸多人名或号,为避免概念上的混淆,凡提到曹寅时,只用曹寅或雪樵,涉及曹?时只用曹?或芹溪。
我认为“曹雪芹”既不是《红楼梦》原作者的真名,也不是“批阅增删”者的真名,也不认为是曹寅雪樵的“化名”,应是畸笏叟、曹?、脂砚斋们经过精心策划、慎重考虑后而拼凑制造出的一个具有特殊涵义和内容的“笔名”。它代表了几十年前曾经“批阅增删”者――已故的曹寅雪樵,也代表当时正准备或正在“批阅增删”者――曹?芹溪,而非单指二者之一。
据专家考证,寅死时,?尚未出世。待叟、?、脂开始向外界传抄或出售经过再修改的脂批《石头记》时,已是寅死后几十年的事了。据土先生考证,想当年,洪升将“行卷”(说他可能是《风月宝?传奇》)亲手交给曹寅时,老朋友之间至少要谈过故事梗概,紧接着发生洪升落水惨死的悲剧,对于老朋友的突然死亡,曹寅会受到很大的刺激,在翻阅、点评、增删洪升遗稿时将自己的书房称“悼洪轩”(悼红轩)是情理中事。曹寅死后,经过了“几世几劫”,曹寅的点评增删手稿及洪升的原稿,自然会传到曹?这一辈人手中。曹家的颓败,曹?一帮子人流落北京,一则怀旧,二则谋生,三则不想埋没先人的文采,于是将先人留下的遗稿再进行“批阅增删”出书传世是可信的。
在成书过程之前,自然要考虑一个署名和交代此书的沿革、来龙去脉诸问题,曹家的后人应不是剽窃他人(包括先人)著作权及对《红楼梦》有贡献的人一笔抹杀的小人之辈,这就自然地要对于以下诸方面的问题需要进行统筹安排,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包括:
1、 如何反映原作者洪升的贡献;
2、 如何反映作序者、题名者;
3、 如何反映曹家先人曹寅(雪樵)当年在《红楼梦》成书中最先“批阅增删”的主笔地位和贡献;
4、 如何反映当前酝酿或刚开始再行“批阅增删”《红楼梦》的新一代主笔者的地位和贡献;
5、 如何反映知情人和参与者等非主要“批阅增删”人员,(当然主要指工作量而言)这几个人地身份、地位和对成书的贡献;
6、 如何和要不要考虑避免诸如政治方面的麻烦和节外生枝的问题。
此时的曹家人恐怕还处于心有余悸的心理状态,生活所迫也是一个原由,最主要的原因是曹家现存的几代人(?)受先祖曹寅的影响,酷爱文学,在怀旧情结的支配下,对洪升原稿及雪樵(曹寅)的增删稿中的情节有所共鸣,《红楼梦》中包括批语中出现最多的是“眼泪”这样一部感人作品,若要在这一代人手中流失,欲罢不忍!
上述诸多问题的妥善解决,畸、?、脂们的最佳处理方法就是采用《红楼梦》惯用的手法:“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真甄、假贾“烟云模糊”之。即使出了干扰信号,但《红楼梦》的关键信息和真实线索,至今仍完整无损的保留在书中。《红楼梦》者《洪楼梦》也,可信。查遍大观园荣宁二府,不见红楼,而洪升的故乡,地处南方,潮湿,多见两层砖木结构的小楼,当年洪家中兴,当地称洪府为洪楼未尝不可,说书人在台上说出《红楼梦》与《洪楼梦》其声音是完全一样,首先在书名上即隐形表达了洪升的信息!但这还不足,因为此信息缺乏肯定性,于是,脂砚在批语中补充性的透漏这样的辅助信息和线索:
“雪芹旧有《风月宝?》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
在第一回书正文中又提供更多的辅助信息和真实线索:改《石头记》为《情僧录》《风月宝?》《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明明白白地公开向世人宣布这许多真人和真书都是洪升地见证人和物证。
棠村、吴玉峰、孔梅溪是康熙朝的故人,至乾隆朝曹?治书时已隔过一个雍正朝,故可安全地采用真名号,也留下一个真真实实地线索――索隐洪升及追根《红楼梦》,再者也公开地肯定和反映了作序者、题名者和《红楼梦》的演变。
余下地问题便是如何反映和肯定“批阅增删“者和知情人、参与者的身份和历史地位。也就是畸笏叟、曹芹溪、脂砚自身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曹寅时代是没有的。
采用“真做假时假亦真”的手法,问题就变简单而幽默,于是他们便在“保密”状态下,制造一个亦真亦假的“笔名”来。事实真相应该是:畸、?、脂们内部约定(不对外宣布)采用江宁织造曹氏家族真姓“曹”(真)从先人曹寅号雪樵中取一“雪”字(半真半假),在曹?号芹溪、芹圃中取一“芹”字(半真半假),凑成“曹雪芹”这个特殊的“笔名”(假)。其特殊性就在该名集祖孙(从未见过面)、亡存、不同朝代、成书贡献于一体的“笔名”,也可以说是后代善意强加性的作法。曹寅根本不知曹雪芹何许人也?只有脂砚们心里明白。无怪乎曹?的好朋友口口声声称曹?为“雪芹“也。外人们更是猜出许多笑话!
以上推断,在脂批中露出许多蛛丝马迹:凡是涉及到寅和?处均用“雪芹”二字,单一涉及?处只用一个“芹”字,如:
“雪芹旧有《风月宝?》之书……”
“若云雪芹批阅增删……”
“芹为泪尽而逝……”
“一芹一脂……”
另有三条脂批需要费些周折,若用笔名曹雪芹则可解之,如“雪芹旧有《风月宝?》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
“其弟棠村”显然这个“弟”字是对曹寅而言,曹寅和棠村同是康熙朝文化名人和官场同僚,可称兄道弟,因“曹雪芹”一名有曹寅的涵义,“故仍因之”不为怪。“今棠村已逝”也是实话,否则如何批呢?用“……乃芹之叔祖序也……”岂不荒唐,书未完,几十年前已故去的人,先做序言。
另一条“缺中秋诗,俟雪芹。”此处“雪芹”一般理解成等待曹芹溪(?)写一首中秋诗“补上”。实际上是等?回来,将“对清”稿上遗漏的中秋诗找出添上,就是说雪芹删改过的稿,只能用“雪芹”足见脂砚之心细矣!
再一条是“……令人悲切感服,故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这里的芹溪是曹?的真号,按前述原则应用“因命芹删去”。这里为什么用了真名,一个可能是畸笏老矣,一时疏忽。另则是有意透漏一点“写作班子”的真信息。再者即使不能批“命雪芹删”,“雪芹”二字毕竟还有先人的内涵。洋洋大观一部《红楼梦》中大约只有四个真名号:棠村、芹溪出自脂批,吴玉峰、孔梅溪出自正文。
采用特殊“笔名”“曹雪芹”即可方便而妥善地处理了采用真名姓所很难解决地问题:
1、十分隐晦,但却准确地向世人透漏了“批阅增删”者地真实情况,由于“批阅增删”地特殊性,即在康熙朝由曹寅主笔,乾隆朝由曹芹溪主笔,直系祖孙当然用同一个“曹”字,“雪”与“芹”二字容易使人联想到雪樵和芹溪,二人分别在“阴”“阳”两界对同一部作品“批阅增删”,这样,他们在《红楼梦》中地历史地位和贡献很方便地得到肯定;
2、对曹?来说既不埋没祖父的功绩,也对得起先人的老朋友洪升;
3、曹氏家谱中找不出也没有人名曰曹雪芹的,并无此人,即便成书中出现什么麻烦,查无实据。
最后地问题便是如何安置和反映畸笏叟和脂砚这些知情人和参与者的工作、地位和身份。
从脂批看畸、脂二人,不大具备增删编辑乃至部分创作大部头重要作品的能力。畸笏叟很像《红楼梦》中的贾政,以长辈自居,指手画脚,批批点点,但在曹寅死后,他是一个最知情的人,上了年纪,身体欠佳,象位弯腰驼背、形似笏板的干瘦老头儿。凭他的身份、经历,在《红楼梦》成书中做个“顾问”,偶尔批点一下,通过批语来透漏自己的身份和贡献来确定其《红楼梦》中的历史地位。
关于脂砚,同意周汝昌老先生的看法,此君极象《红楼梦》中的湘云,可能经历过不幸和磨难,失去了少女湘云的风采,脂批中仍可感到心直口快心细的风格。毕竟是风烛残年了。脂砚的主要工作就是写评批,抄写经增删过的文稿和做饭。和畸笏一样通过批语的透漏和确立自身的地位,传世后人。
一部巨著《红楼梦》及其数百近千条的批语中,甚至包括剧中数百名的各式角色,只出现过吴玉峰、孔梅溪、棠村、芹溪四个真人真名,其余全是假名,当然包括“曹雪芹”这个顶重要的名字了。
以上“满纸荒唐言”希望向土默热先生讨教,我是一名退休多年的水利工程师,确确实实的门外汉,但发表看法应该是允许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