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黛玉的心境剖析

  黛玉的心影

  红楼人物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她的性格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我想就黛玉在心理方面存在的阴影谈谈我的一点看法。首先,我想先谈谈她的性格表现:

  1、 谨慎 刚进贾府,黛玉是事事谨慎,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行一步路

  2、 高傲 《红楼梦》中有这么个情节,周瑞家的给小姐们送花,次序是按照她的行走路线来发,送给黛玉的时候,花盒里已经只剩下最后一支,结果黛玉非常的生气说:别人检剩下的,我不要。就用把花扔回花盒,让周瑞家的非常尴尬。

  3、 难以接近 有两个情节就非常能说明问题:一、宝玉被贾政叫去问话,他自己非常害怕。结果才知道是贾元春要回乡省亲,盖了座“大观园”贾政让宝玉进去好好读书,不要惹祸……让宝玉虚惊了一场,高兴之余身上的配饰被跟班的小厮洗劫一空。黛玉问她自己制作的香囊是否也在洗劫之列,宝玉没说话,结果黛玉把她给宝玉另做的个香囊给绞了。后来紫鹃解释了原因:黛玉平时非常少做针线,她的东西就是用火烧了也不会轻易给人的。二、秦可卿归天后,北静王送给宝玉一串香珠,宝玉把香珠转赠给了黛玉,结果她看都没看,转手就扔了。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东西,我不要!

  4、 难以容人 在《红楼梦》的前半段中,这个情节大家应该是非常清楚的:黛玉有次傍晚去拜访宝玉却因为丫鬟没听清是谁吃了闭门羹。正当她感到很不爽准备离开时,却发现宝钗从宝玉的院子里出来,而且谈笑风生。当时她非常伤心,在那流泪——“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当然了,这是其中一例。因为这种事例太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5、 自悲 没有配饰是黛玉进了贾府后就面临的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刚见到宝玉,那位小哥就问:“有玉吗?”当知道她没有时就要摔玉,搞得黛玉头一天来就非常的尴尬。但好在当时的情况是除了宝玉,其他的人都没那东西,黛玉的心里坦然了不少。但后来宝钗和湘云的出现打乱了黛玉的思绪。一段时间,“金玉良缘”说法的盛行给宝黛二人的热恋带来了强大的冲击,黛玉深埋在心底的自卑感也频频涌现、挥之不去。更为搞笑的是宝玉似乎非但没有对那种荒诞的说法嗤之以鼻,反而从道观中给黛玉找了个跟湘云差不多的金麒麟,非但未能抹去黛玉心中的不安,反而给将来两人的终身带来了莫大的影响。

  6、 才华横逸 这点是必须要交代的,否则黛玉只是个普通的寄居者,而不是其他。黛玉的才华横逸表现在若干方面,举个简单的例子:元春回乡省亲,其中的一个活动就是让姐妹们写诗,宝玉当然也在其列。但因为不擅此道,他显得非常吃力。这时黛玉施以援手,结果元春对宝玉的诗大加赞赏。其实就是在夸黛玉

  其次,对黛玉心境的剖析:整合刚刚所讲的内容,我觉得黛玉是个非常心高的女子,她不希望被别人看不起。贫寒的家庭背景让她很难摆出宝钗那种乐观、从容的姿态。从刚进贾府开始,宝玉的“要玉事件”就已经让黛玉给自己的贾府之行定好了位,那就是“谨言、慎行”。后来的送花事件虽然不是周瑞家故意的,但从黛玉的角度来看,花可以不要,但千万不能失了人格尊严。

  应该说由于黛玉的精细、慎重,她在选择自己的配偶方面是要经过长期考察的,所以像什么北静王尽管很有社会地位,可在黛玉眼里跟一串毫无用处的香珠一样没有丝毫价值。可笑的事,高鄂在他的后四十回里写到紫鹃看到甄宝玉时,心里想:要是小姐还在的话,许了他也不失为一种选择。应该说紫鹃是除了宝玉之外最亲密的人,她应该比任何人更了解黛玉的想法,又怎么可能把“像”跟“是”画等号呢?所以,高鄂的续是非常有问题的。回到刚才话题,我认为黛玉看不起其他男性,并不是她不容易接近,只是说明她不是个非常随便的女孩子,柳湘莲为什么会对尤三姐有看法,就是因为她太出名。就连宝玉跟三姐没什么关系的人都知道她的大名,这在封建社会是极为反常的。柳湘莲的误解就不难理解了!

  如果说前面的问题还是黛玉在跟自己较劲的话,后来随着宝钗的出现使黛玉真正感到了危机。宝钗基本上拥有黛玉所需要的一切——家庭温暖、社会地位、经济财富。这些给宝钗带来的副产品就是好性子、博学、美貌。这就使黛玉对宝玉的态度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让他跟宝钗自由交往,宝玉——这个她生活中唯一的希望也许就能在不知不觉中被宝钗的美貌和智慧所俘虏,所以对宝玉的管束是必不可少。老实说宝玉还是非常明白黛玉的意思的,尽量避免和宝钗的见面,以至于宝钗找不到主子却总遇到丫鬟,跟袭人的结识也就不足为奇了。虽然在宝玉的争夺上黛玉占了先机。但是不利的家庭背景、寄人篱下的生活阴影,始终是黛玉的心结,伴随着他从进入贾府开始直至走到生命的尽头。所以,这就是为什么黛玉的悲惨死去激起了太多读者对她遭遇的同情和对封建礼教的痛恨。

  前面说到了黛玉的才华横逸,应该说黛玉的出众才华是她能在大观园的小姐们中立足的最为主要的本钱。跟文章开始时贾府的那些小姐相比,黛玉可以说是 “出类拔萃”、“鹤立鸡群”。但随着宝钗的加入就让她感觉自己在姐妹中的地位动摇了起来,尤其是湘云到大观园后跟黛玉说的些话确实让人听了非常不是滋味,湘云说:“我是不如你了,但如果你能说得过一个人我就服你!”黛玉问是谁,她回答道:“当然是宝姐姐了。”黛玉当时就不冷不热地回答:“哦,她呀。”我想我不用再多加点评了,大家细细品味其中的味道。

  其实曹雪芹在把林黛玉带进了大观园后,就已经预示着黛玉悲剧人生的开始。首先在介绍王熙凤时就说:“……一颗富贵心,二只势利眼……”像宝玉这么个条件优越、门路极广的大家子弟又怎么可能娶个像黛玉这么个贫寒、内向的女子做太太呢。

  其次,黛玉不擅于人交际,所以她在小姐和下面佣人的心目中的形象并不好。一个没有人际关系却要想给人留下好的印象是非常困难的。而宝钗就不同了,不说则已;只要提到,个个赞不绝口。这就非常难了!

  第三、黛玉显得非常忧伤,曹雪芹在解释原因时说是因为她前世欠了宝玉太多的甘露,所以用眼泪来抵。这是个小说中的传奇,但我认为有现实(小说中的现实)原因:黛玉刚进贾府年纪还小,她主要需要注意的也就是做事处世要谨慎。随着父亲的去世,她的年岁大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传统的父母指命我看黛玉接受不了,她心目中最理想的对象当然是宝玉。但由于有宝钗的竞争,而她在很多方面落后,使她已经渐渐失去了过多的希望。据科学研究的结果:失业的人患各种疾病的可能性比不失业的人要高好几倍。这就为黛玉后来的一撅不振埋下了伏笔。

  从本人对黛玉和宝钗二人的简单分析来看,曹雪芹不只是想给我们简单地介绍两个人,我觉得他有更深层次的意思!那就是他反映了人生的两种状态:宝钗——理想、黛玉——现实。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像宝钗那样出身名门、才貌兼得,而且我们基本看不到她的什么缺点的人毕竟还是少数,她只是个理想中的人;而像黛玉那样,虽有经天纬地之才,但因时运不济郁郁不得志的人却是大多数,林黛玉的遭遇就是一个时运不济的人和一个春风得意的人之间的遭遇战,虽然到最后只是香销玉陨,没有分出胜负。但是我觉得对她们二人的评价不应该有什么偏见、非要评出个优与劣,因为——毕竟“同是天涯沦落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黛玉的心境剖析  黛玉  黛玉词条  剖析  剖析词条  心境  心境词条  黛玉的心境剖析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