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西游记·除妖莲花洞》主要故事内容及赏析

  《西游记·故事情节鉴赏·除妖莲花洞》赏析

  正嚷处,只见前门外一个小妖报道:“行者孙又骂上门来了!”那老魔又大惊道:“这厮轻我无人!”叫:“小的们,且把猪八戒照旧吊起,查一查还有几件宝贝。”管家的小妖道:“洞中还有三件宝贝哩。”老魔问:“是那三件?”管家的道:“还有七星剑、芭蕉扇与净瓶。”老魔道:“那瓶子不中用,原是叫人,人应了就装得,转把个口诀儿教了那孙行者,倒把自家兄弟装去了。不用他,放在家里,快将剑与扇子拿来。”那管家的即将两件宝贝献与老魔。老魔将芭蕉扇插在后项衣领,把七星剑提在手中,又点起大小群妖,有三百多名,都教一个个拈枪弄棒,理索轮刀。这老魔却顶盔贯甲,罩一领赤焰焰的丝袍。群妖摆出阵去,要拿孙大圣。那孙大圣早已知二魔化在葫芦里面,却将他紧紧拴扣停当,撒在腰间,手持着金箍棒,准备厮杀。只见那老妖红旗招展,跳出门来。却怎生打扮?

  头上盔缨光焰焰,腰间带束彩霞鲜。身穿铠甲龙鳞砌,上罩红袍烈火然。

  圆眼睁开光掣电,钢须飘起乱飞烟。七星宝剑轻提手,芭蕉扇子半遮肩。

  行似流云离海岳,声如霹雳震山川。威风凛凛欺天将,怒帅群妖出洞前。

  那老魔急令小妖摆开阵势,骂道:“你这猴子十分无礼!害我兄弟,伤我手足,着然可恨!”行者骂道:“你这讨死的怪物!你一个妖精的性命舍不得,似我师父、师弟,连马四个生灵,平白的吊在洞里,我心何忍!情理何甘!快快的送将出来还我,多多贴些盘费,喜喜欢欢打发老孙起身,还饶了你这个老妖的狗命!”那怪那容分说,举宝剑劈头就砍,这大圣使铁棒举手相迎。这一场在洞门外好杀!咦!

  金箍棒与七星剑,对撞霞光如闪电。悠悠冷气逼人寒,荡荡昏云遮岭堰。那个皆因手足情,些儿不放善;这个只为取经僧,毫厘不容缓。两家各恨一般仇,二处每怀生怒怨。只杀得天昏地暗鬼神惊,日淡烟浓龙虎战。这个咬牙锉玉钉,那个怒目飞金焰。一来一往逞英雄,不住翻腾棒与剑。

  这老魔与大圣战经二十回合,不分胜负。他把那剑梢一指,叫声:“小妖齐来!”那三百余精,一齐拥上,把行者围在垓心。好大圣,公然无惧,使一条棒,左冲右撞,后抵前遮。那小妖都有手段,越打越上,一似绵絮缠身,搂腰扯腿,莫肯退后。大圣慌了,即使个身外身法,将左胁下毫毛,拔了一把,嚼碎喷去,喝声叫:“变!”一根根都变做行者。你看他长的使棒,短的轮拳,再小的没处下手,抱着孤拐啃筋,把那小妖都打得星落云散。齐声喊道:“大王啊,事不谐矣!难矣乎哉!满地盈山,皆是孙行者了!”被这身外法把群妖打退,止撇得老魔围困中间,赶得东奔西走,出路无门。

  那魔慌了,将左手擎着宝剑,右手伸于项后,取出芭蕉扇子,望东南丙丁火,正对离宫,唿喇的一扇子,掮将下来,只见那就地上,火光焰焰。原来这般宝贝,平白地搧出火来。那怪物着实无情,一连搧了七八扇子,熯天炽地,烈火飞腾。好火:

  那火不是天上火,不是炉中火,也不是山头火,也不是灶底火,乃是五行中自然取出的一点灵光火。这扇也不是凡间常有之物,也不是人工造就之物,乃是自开辟混沌以来产成的珍宝之物。用此扇,搧此火,煌煌烨烨,就如电掣红绡;灼灼辉辉,却似霞飞绛绮。更无一缕青烟,尽是满山赤焰,只烧得岭上松翻成火树,崖前柏变作灯笼。那窝中走兽贪性命,西撞东奔;这林内飞禽惜羽毛,高飞远举。这场神火飘空燎,只烧得石烂溪干遍地红!

  大圣见此恶火,却也心惊胆颤,道声“不好了!我本身可处,毫毛不济,一落这火中,岂不真如燎毛之易?”将身一抖,遂将毫毛收上身来,只将一根变作假身子,避火逃灾,他的真身,捻着避火诀,纵筋斗,跳将起去,脱离了大火之中,径奔他莲花洞里,想着要救师父。急到门前,把云头按落,又见那洞门外有百十个小妖,都破头折脚,肉绽皮开,原来都是他分身法打伤了的,都在这里声声唤唤,忍疼而立。大圣见了,按不住恶性凶顽,轮起铁棒,一路打将进去。可怜把那苦炼人身的功果息,依然是块旧皮毛!

  那大圣打绝了小妖,撞入洞里,要解师父,又见那内面有火光焰焰,唬得他手慌脚忙道:“罢了,罢了!这火从后门口烧起来,老孙却难救师父也!”正悚惧处,仔细看时,呀!原来不是火光,却是一道金光。他正了性,往里视之,乃羊脂玉净瓶放光,却自心中欢喜道:“好宝贝耶!这瓶子曾是那小妖拿在山上放光,老孙得了,不想那怪又复搜去。今日藏在这里,原来也放光。”你看他窃了这瓶子,喜喜欢欢,且不救师父,急抽身往洞外而走。才出门,只见那妖魔提着宝剑,拿着扇子,从南而来。孙大圣回避不及,被那老魔举剑劈头就砍。大圣急纵筋斗云,跳将起去,无影无踪的逃了不题。

  ——第三十五回《外道施威欺正性心猿获宝伏邪魔》

  【赏析】

  这则小说和前述“大战黄袍怪”一样,涉及内容较多,大约从《西游记》书中第三十二回至第三十六回共五回的故事,情节曲折多变,波澜起伏,高潮不断,十分引人入胜。

  我们还是要从猪八戒的巡山说起。在孙悟空的本意,系出于“戏弄”他的动机。这是师兄弟之间常开的玩笑,猪八戒也不放在心里,正如猪八戒在师父面前的几次谗言挤压孙悟空那样。共同的理想把他们的心连接在一起。可谁也没想到,猪八戒的巡山,却真的碰上了妖怪而被捉,一场新的劫难又开始困扰着唐僧师徒。

  这次来的妖魔十分凶险。他们有一个团伙,擒拿猪八戒的只是二魔,莲花洞中还有老魔,其目的不仅仅是猪八戒,而且还有唐僧和孙悟空、沙僧三人。因为早就听说孙悟空的非凡武艺,他们懂得要捉唐僧、沙僧容易,而要擒捉孙悟空难,所以采用“智取”手段:先化装成一个双脚受伤的年老道人,骗取唐僧的信任,然后叫孙悟空驮着他前行,暗中使用神通调来几座大山镇压孙悟空,然后露出本相,把唐僧和沙僧一并捉去。

  这真是前所未有的劫难。幸得孙悟空与山神、土地及五方揭谛神相识,在他们的帮助下,把压在身上的几座大山都移走了。于是孙悟空开始了相救师父三人的行动。他先设法变成一个老真人,从两小妖手中骗取了两个宝葫芦,又从老妖的母亲手中骗得一根幌金绳,最后和妖怪作战,设法用魔瓶收伏了妖怪,获胜而归。

  在《西游记》中,作者以前描写的几次与妖怪的赌斗,孙悟空等人都是以力战取胜的。而在这则小说中,作者却采用了截然不同的赌斗方式,也即是智取。在唐僧、猪八戒、沙僧都被妖怪捉去的情势下,孙悟空独力与妖怪赌斗,没有援兵,敌人人多势众,取胜有相当困难。所以孙悟空改换了赌斗方式,用智取战胜敌人。

  孙悟空的智,表现在他变成的是一个老真人,也就是年老的道人。这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妙计。原因是那个二魔来骗唐僧师徒时,他变的也是一个年老的道者:“星冠晃亮,鹤发蓬松,羽衣围绣带,云履缀黄棕。神清目朗如仙客,体健身轻似寿翁。说甚么清牛道士,也强如素券先生。妆成假象如真象,捏作虚情似实情。”他们来到的平顶山,是一个道教的福地。唯有扮作道人,才能骗得妖怪的信任。果然,当孙悟空变成一个“头挽双髽髻,身穿百衲衣,手敲渔鼓简,腰系吕公绦”的老道人时,两个小妖并没有对他产生多少怀疑。

  孙悟空的智,表现在他的“知己知彼”的聪明。他知道,要打败敌人,必须要了解敌情,只有知情知底,方有胜利的可能。所以他努力要从小妖口中探明真情。例如,他的对手是何方神仙?他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他们当前的行动是什么?等等,这都是很重要的“情报”。当小妖告诉他,手中有两件宝贝,并且双手递给他时,孙悟空是可以很轻松地得到那两件宝贝的。因为他只要取出金箍棒朝外一扫,两小妖可顿时丧命,但这样似乎很不好。因为在孙悟空看来,虽说是战斗,也该堂堂正正的,所以他把那两件宝贝又递回去。孙悟空认为,“抢便抢去,只是坏了老孙的名头。这叫做白日抢夺了。”其实,倘若他真的抢了,那有何妨?在两军交战中,怎可讲什么仁义道德!小说作者在这些细节方面的具体描写,还是说明了他是一个传统的中国文人。在塑造孙悟空的艺术形象时,坚持遵从中国固有的传统道德伦理的规范行事。

  孙悟空的智,表现在他的两件宝贝的平等“交换”中。因为孙悟空懂得,在一般人的观念中,对于个人喜欢的物品,巧取和豪夺都是违反道德的。然而如果是平等地“交换”,那他们就无话可说了。所以他决定采用这种平等“交换”的方法来得到小妖手中的两件宝贝。但他身上并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可以用来“交换”,其实,这有何难?对于孙悟空来说,岂不小菜一碟?他会变化术啊!于是他设法用身上的毫毛变成了一个一尺七寸长的大紫金红葫芦,并且自夸说这大紫金红葫芦可把天装下。这在常人看来当然是不可能的事,于是他编出来的这番大话吓住了两个小妖。为了让他们相信这大紫金红葫芦的价值不菲,孙悟空充分利用了当年在天庭时的人脉,让玉皇大帝帮忙,使这个大紫金红葫芦当着两个小妖的面而把天装了进去。小妖在事实面前不得不信。就这样,孙悟空用大紫金红葫芦“平等交换”了小妖手中的两件宝贝。说是“平等交换”,其实还是运用智慧“巧取”的。为了彻底地让小妖放心,孙悟空还装模作样地要下什么文书作为证据,并且赌誓罚咒地保证他的大紫金红葫芦是真的。要是在今天,他说不定还要到公证处去做公证呢!这个孙悟空,真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实在太可爱了。

  孙悟空的智,还表现在他骗得两件宝贝后,乘胜追击,跟踪小妖,深入妖怪巢穴,探得敌情,知道了老魔的全部家当:他的宝贝除葫芦和净瓶外,还有三件,即幌金绳、七星剑和芭蕉扇。这就为以后除妖破魔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特别是他探听到老魔派遣巴山虎和倚海龙去他母亲老奶奶家,叫他带着幌金绳来莲花洞吃唐僧肉,便设法把这一伙妖怪全打死,从老奶奶手中骗得了第三件宝贝:一根幌金绳。

  和老魔决战的时刻到来了,孙悟空的智慧在这时也集中地得到了展现。他扮作老奶奶深入莲花洞巢穴,直接面对群妖。只是由于被猪八戒看出破绽,无意中露了风,才使前功尽弃,发生赌斗。这次的赌斗可和往常的不同。在力战以外还动用了法宝。可惜由于孙悟空对幌金绳的使用不熟悉,在捆住了妖魔以后,反被妖魔用松绳咒解脱,再用紧绳咒反捆他。后来孙悟空又使神通从老魔手中夺回了幌金绳。

  孙悟空也有失利的时候。在和老魔的赌斗中,老魔用法宝作战。孙悟空虽把“孙行者”改成“者行孙”,但还是被葫芦收了去。幸得当年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炼过,才抵挡得去葫芦的吸化能力。到了时辰,老魔以为已把他吸化,这时孙悟空在甁中“闻言,就拔了一根毫毛,叫‘变!’变作个半截的身子,在葫芦底上。真身却变做个蟭蟟虫儿,钉在那葫芦口边。只见那二魔揭起帖子看时,大圣早已飞出。打个滚,又变做个倚海龙……那老魔扳着葫芦口,张了一张,见是个半截身子动耽,他也不认真假,慌忙叫‘兄弟,盖上!盖上!还不曾化得了哩!’二魔依旧贴上。大圣在旁暗笑道:‘不知老孙已在此矣!’”他运用智慧,再一次闯过了生死关,而妖魔们却浑然不知。

  孙悟空和妖魔的赌斗还在继续。这次他又动了脑筋,先把自己的名字孙行者改为“行者孙”,加上以前用过的“者行孙”和本名“孙行者”,造成人多势众以扰乱妖魔的注意力。先是二魔用被孙悟空动过手脚的假葫芦来吸孙悟空,未成,反被孙悟空用真葫芦吸进,化成水而死,接着是老魔亲自出战。他先用七星剑与孙悟空赌斗,二十多回合,未分胜负,后又用芭蕉扇点起一场恶火。孙悟空趁乱至莲花洞中解救出了唐僧和猪八戒、沙僧三人。老魔也被天界收伏。

  在这场与二魔和老魔的赌斗中,由于猪八戒、沙僧和唐僧都被妖魔捉去,孙悟空已无援兵可助,自始至终是独自一人作战,并且能最终取得胜利,靠的是什么?智慧。虽然老魔的本领也许比不上他,但一则他们人多势众,群妖挥舞,二则妖魔有五件法宝,可以弥补武艺上的不足,兴许也能闹个天翻地覆。然而,最终的胜利者是孙悟空。这就说明了智慧在赌斗中的重要作用。小说描写赌斗场面时从力战发展成智斗——而法宝在战场上的出现,则是这种智斗的必然产物。文学的这种描写,除了表明它在艺术上的自身发展和嬗变以外,还和时代思潮的涌动密切相关。

  小说《西游记》诞生的年代,正是晚明进步的思想潮流充盈于社会的时期。这股进步的思想潮流最突出的特征是:肯定人的正常欲望,强调人的个性发展。人的智慧是人的才干的表现,个人的发展离不开人的智慧的充分发挥。因此在强调人的个性发展的同时,也注重人的智慧的发展,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当时的著名文学家冯梦龙曾编过一本书,题目就叫《智囊补》。中华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聪明的人民,冯梦龙收集了中国历史上的聪明人的各种智慧故事,分门别类,加以编排,以资弘扬。在当时的各种文学作品中,也创造了各种富有智慧的艺术形象。如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诸葛亮,就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物,他在小说中的智慧发挥早已远远地超过了历史上的真实的诸葛亮,也正因此,他被鲁迅先生称为是一个“近似于妖”的文学人物。再如施耐庵创作的长篇小说《水浒传》中,也有个“智多星”吴用,他是一百零八个梁山好汉中的重要人物,担任着这支起义队伍的军师。所谓“智多星”,就是他的智慧要比天上之星还要多的意思。他的举足轻重之地位,正说明了智慧对于事业成败的作用是多么的重要。还有如文学家凌濛初的小说《二刻拍案惊奇》中有一篇《小道人一着饶天下,女棋童两局注终身》,也强调了智慧的重要。小说中的主人公小道人凭着高超的棋艺,赢了号称国手的女棋童,因而也收获了爱情。如此等等,都说明了强调智慧是当时的一股思想潮流。《西游记》的作者在小说中所刻画的艺术形象孙悟空,只不过是这股思想潮流中的一朵浪花而已。它溅起的水珠也同样耀人眼目。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西游记  西游记词条  莲花  莲花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主要  主要词条  故事  故事词条  
有感读后感

 《变色龙》读后感(三篇)

 变色龙读后感(一)  我学完《变色龙》时,便有感而发。  其中一点我记得最清楚:那个警察先是假惺惺地装作正义公正的样子,声称要严惩那只咬人的狗。当人群里有人说...(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