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威廉·杰拉尔德·戈尔丁(1911— ),英国小说家。1911年9月19日生于康沃尔。戈尔丁的父系数辈以教书为业,他的父亲亚历克·戈尔丁也是一位有名的教师。在这个典型的英国中产阶级家庭里,威廉·戈尔丁度过了宁静而孤单的童年。由于外出时永远有父母或保姆相伴,戈尔丁在上小学前没有结识过家庭成员之外的任何人。他很小就开始读书,却不擅长数学。他自己曾回忆,童年时他喜爱文学,“象集邮或采鸟蛋那样搜集词汇”。他熟读所有儿童文学,包括古希腊至现代的一切童话故事。12岁时,戈尔丁开始动手尝试小说创作,计划写一部关于工会运动史的长篇巨著,可惜这部书没有完成。他在父亲任教的马尔波罗中学毕业后,进入牛津的布拉斯诺斯学院攻读理科。两年之后,戈尔丁终于发现理科不是他所喜爱的专业,转而攻读英国文学。他悉心研究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历史,这段学习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影响很大。1935年,戈尔丁大学毕业,获得英文学士学位和一份教学许可证。在毕业的前一年,他出版了一本题为 《诗集》的小册子,其中显示了他的写作才华。毕业后他做了4年社会工作,从事包括写作、表演和为小剧院当导演在内的各种工作。1939年,戈尔丁步父辈的后尘,成为一名英语及哲学教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打破了戈尔丁的平静生活。他以中尉军衔加入英国皇家海军,直接参战,直到1945年方返回原校,继续从事教学工作,同时开始进行小说创作。迄今为止,戈尔丁已创作10余部长篇小说,198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内容概要 《蝇王》 这部长篇小说是以一群少年为主角的寓言故事。小说是这样开头的: “一个金发男孩从最后几英尺的岩壁上滑溜下来,开始小心翼翼地找条道儿奔向环礁湖。尽管他已脱掉校服式的毛线衫,这会儿提在手里任其飘摇,灰色的衬衫却仍然粘在身上,头发也湿漉漉地贴在前额。在他周围,一条狭长的断层岩直插林莽深处,一切都沐浴在阳光之中。” 这段文字提供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引出了以金发男孩为主角、在这荒凉小岛上演出的一场人性的悲剧。金发男孩叫拉尔夫,他刚刚与绰号叫“猪仔”的胖孩子相遇,他们互相交换着信息,得知带队的大人已经下落不明,驾驶员也不见了。小胖子说: “刚才我们遭到袭击了! ” “我们往下降落的时候,我从一个窗口朝外面瞅了一下,瞧见飞机上别处都呼呼地冒火啦。”善于观察的小胖子指着断层岩地又说: “这就是机舱擦过去的时候弄出来的。”他接着向拉尔夫解释: 暴风雨把飞机卷出海,很多人可能还在机舱里。他们决定,既然没有大人了,他俩应当召集岛上的孩子,并列出名单来。小胖子发现一支漂亮的螺号,便请拉尔夫吹响它,来召集岛上的人。果然,拉尔夫一吹响螺号,便陆陆续续走来了一群孩子,小的才5、6岁,大的也不过13、14岁。小胖子开始询问他们的名字。这时,在沙滩的一边,出现了一支队伍。这是一队男孩子,头上戴着四四方方的黑帽子,身上罩着黑斗篷,斗篷的左胸部挂着一个长长的银十字架。领队的男孩喊着口令站住,询问是谁在吹号,是不是有船来接他们了。原来这是一支唱诗班,领队的人叫杰克·麦利杜。大家首先选举领导。拉尔夫以多数票当选。杰克仍负责唱诗班。拉尔夫决定先去查看一下这是不是一块陆地,然后商量营救众人的办法。拉尔夫、杰克和聪明的西门去查看地势。他们首先发现了野猪的痕迹,又发现他们所处的不是陆地,而是一个呈船形的岛屿。最后,他们看到了飞机坠落的现场。拉尔夫说,这是一个荒岛,没有炊烟,也没有船;杰克喊道他们可以去打猎、捉动物。3个人完成了勘查任务,回到当初开会的石台。拉尔夫向大家报告了勘查结果。从他的介绍中,孩子们才明白,他们的飞机是被击中的,他们也许要在这个岛上呆很长时间。读者从孩子们的交谈中得知,这群孩子是英国女王的子民,他们的国家正在经历一场战争。孩子们为了得到营救,决定集体去拾柴,生起信号篝火,他们还发现了一条小溪,可以洗澡; 有果树,可以摘果子吃;还有野猪,没准儿可以逮住一两只解解馋。几天过去了。拉尔夫与杰克发生了争执。拉尔夫想让大孩子们集中力量盖几个窝棚,杰克却把人拉走上山打野猪。篝火是为了大家得到营救而点燃的,也因人力不足而几乎熄灭。年幼的孩子们不知道忧愁,他们在树林中摘果子吃,在海滩上玩耍。当然,有的时候大孩子会欺负他们,但是,文明世界的约束此时尚在发生作用,大孩子们还受到一定的道义制约。杰克在一心一意地打野猪,他还为自己涂了花脸,认为这会让人眼花缭乱,有助于狩猎成功。几乎与此同时,拉尔夫发现在地平线上有一小团浓密的烟,下边还有一个黑点点,可能是船的烟囱。他极为兴奋,自语道:“他们会看见我们的烟。”拉尔夫开始向山上跑去,想看到篝火烧得怎样,是不是能够放出浓烟来。很快他们就看到了:篝火熄灭了,没有一丝烟,值班的人全走了。西门和猪仔都哭泣起来,拉尔夫气得满脸通红。正在这时,他们听到“杀掉猪。割喉咙。放掉血”的歌声,并看到杰克领着一队人过来。他们打到了一头野猪,正在高度的兴奋情绪中。拉尔夫和杰克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但是杰克猎到的猪肉人人都想吃,连拉尔夫也经受不住引诱而让了步,这使杰克趾高气扬,骄横地说: “是我给你们搞到的肉! ”嫉妒忿懑的拉尔夫决定马上到石台上召开大会。拉尔夫作为领袖,再次要求大家做事要有规矩: “石头堆做厕所; 看住火,冒烟作信号;不要从山上取火,把吃的拿上山去。”有人提出山上有怪兽,这引起会场上一阵混乱。大家争着抢着要螺号,都想有一个发言的机会。杰克却破坏规矩,大喊大叫: “让规矩见鬼去吧! 我们才是强大的——我们打猎!”这时,几个懂事的孩子开始向往有秩序的文明世界,盼望有大人快来救他们。孩子们在不安中入睡。睡眠中他们漏掉了一个重要的场面,在岛的上空发生了空战,一名飞机驾驶员从爆炸的座机中乘降落伞来到岛上,可惜他已经中弹身亡了。双胞胎正在篝火旁守夜,在风中一会涨鼓一会呼呼作响的降落伞被他们认作白天时大家谈到的怪兽,两人大惊失色。发现怪兽的消息使所有的孩子们都深感不安。拉尔夫提醒大家不要一心只想怪兽,要紧的是要马上重新燃起篝火。西门心中也有疑惑,觉得双胞胎说的不是怪兽、它有爪子,却没有留下足迹,而且还追不上双胞胎; 听上去它更象个病人。为了寻找怪兽,杰克发现了一处可造堡垒的好地方,这使他和拉尔夫之间的冲突愈加剧烈:他要带领猎手们造堡垒,不再听从拉尔夫的指挥。拉尔夫与杰克之间的公开分裂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大一点的孩子都加入了杰克一伙,生火的工作无法进行。唱诗班的孩子们,成了杀动物的猎手,并且残酷地杀死了一头母猪。杰克还割下猪头给怪兽当祭品。一群苍蝇围住猪头,形成了一个蝇团,仿佛是只“蝇王”。西门生了病,却发现了“怪兽”实为降落伞与死人,他去报信,却被杰克手下的人在狂欢中打死。杰克为了搞到火种,夜里去偷小胖子的眼镜,小胖子等人去要眼镜,却被石头砸死,螺号也在乱战中粉碎了。杰克还要继续追杀拉尔夫,身已带伤的拉尔夫拼命地逃命,就在他走投无路的危急时刻,一位海军军官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 皇家海军的军舰来营救孩子们了。
作品鉴赏《蝇王》是一部寓言式小说。它以《珊瑚岛》(1857)为小说的外在形式,讲述一群男孩在年代不明的某个时间,由于原子战争的爆发而撤离本土,不料却在飞行途中出了事故。飞机被击中,机上的大人全部遇难,活下来的孩子们只好组织起来,为了自救而生火、盖窝棚、打猎。不幸的是,人性的恶劣很快就把脆弱的文明秩序抛在了一边。诚实的拉尔夫被野蛮的杰克所取代,象征文明的唱诗班成了涂成花脸的原始狩猎者,智慧的西门和理智的小胖死于残酷的野性冲动之下……在《蝇王》的结尾处,一位海军军官曾对杰克一伙追杀拉尔夫发生误解,他认为孩子们的表演真不错,“就象《珊瑚岛》里写的一样。”很明显,作者用心良苦,在以这种似是而非的手法嘲讽现代文明与战争。戈尔丁自己就曾这样说明: “那位军官打断了一场人对人的追杀,打算把这些孩子们带到军舰上,离开这个岛屿; 可是这艘军舰很快就要以同样毫不宽容的方式去追击它的敌人。有谁能来拯救这些成年人和这艘军舰呢? ” 《蝇王》 的寓意还体现在那个由一团苍蝇所组成的“蝇王”上。西门在被打死之前,曾与“蝇王”有一段对话。蝇王说: “真可笑,居然以为怪兽是你们可以追捕和杀死的东西!你知道我是你的一部分吧? 而且分不开,分不开,分不开! ”这个被杰克拿来祭兽的猪头,从表面上讲代表了原始的礼仪,象征唱诗班的孩子们由敬畏文明转向崇尚武力;从深层意义上看,则体现了人性中恶的一面,是对天真与邪恶发出的质疑。书中的象征十分丰富。蝇王还代表撒旦,象征宙斯(“蝇与死亡之神”)和酒神巴克斯一狄俄尼索斯。书中人物也颇有象征性。西门是个先知先觉式人物,他曾告诉拉尔夫“你能回家”,拉尔夫果然大难不死;他要向人们报信,却遭杀害,又象征了基督受难。杰克心狠手毒,充满权欲,颇象魔鬼的化身。《蝇王》的语言颇有特色。它是现实主义的,但简洁、犀利、深刻,十分生动而有表现力。戈尔丁写拉尔夫回忆和平宁静的生活: 冬天,在别墅里,“能够看见每片雪花落地以后融化的湿点,然后可以看见第一片落地而不化的雪花,瞅着整片土地变为白色。的冷话,可以进屋从窗口看外面,目光掠过擦得锃亮的铜水壶和绘着小蓝人儿的碟子。”他写杰克一伙追捕野猪: “母猪东倒西歪地跑到一块空地上,那里长着鲜艳的花朵,蝴蝶双双起舞,天闷热得一丝风都没有,这时猎手们就在母猪的后面。”戈尔丁对景物、行动的描写总是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并善于用对立的事物互相衬托,突出主题。他对创作这样下定义:“……如果我的看法和其他人对事物的看法一样,就没有写作的必要了。”可见戈尔丁是要通过创作来传达他对社会及人性的独到看法。《蝇王》这部小说后来被誉为“现代经典”,然而它的出版经历却是十分曲折的。戈尔丁曾将书稿送给21家出版商,均遭拒绝; 后来由著名的费伯与费伯出版公司接受出版,这部佳作方得以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