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叶文福,当代诗人。曾用笔名叶蛮、蛮牛、莽石。1944 年4月24日生。湖北省蒲圻县叶公贰人。九岁丧父,读完中等师范后, 当了一年多小学教师。1964年11月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施工连队当 战士,先后当过风枪手、爆破手、捣固手。1968年开始文学创作,翌 年在军内报纸上发表诗歌。他一面在宣传队里编演节目,一面写诗,先 后写出《山恋》等几十首。197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开始 在《解放军报》和《解放军文艺》上发表诗歌。1978年出版第一本诗 集《山峦》(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发表《雷雨中的海燕》(1979年, 《诗刊》第一期)和《将军,不能这样做》(1979年,《诗刊》第八期) 等诗歌。他的《祖国啊,我要燃烧·夙愿》获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新 诗 (1977—1980) 奖。
内容概要
渴望
不,不是,再不是婴孩/再也不眷恋喷香的娘怀/端一杯凉白开,我 思念大海/有泪就要汹涌,有血就该澎湃/于是我渴望/渴望痛苦和幸福 /在极大的骚动和不安里/怀胎 怕的是折戟沉埋/沉默尾追金戈铁马, 卷土重来/苦难是泥土,若无良种/依旧长不出擎天良材/我不曾仆倒, 虽有过失望悲哀。于是我渴望/为了成功/我渴望失败,溢出平静,我是 大海/是台风和怒浪的最高统帅/十二级狂风暴雨,闪电,霹雳/赠千年 丑恶以灭顶之灾/寡淡的人生,哪有甜蜜?哪有笑声?哪有爱?/于是我 渴望/在浪尖上谈笑/在地狱里抒怀
雄性的太阳
广漠的苍穹哟,阴沉得令人如此烦恼/灰蒙蒙/一片浑沌/窒息了生 命的光泽/飞旋的,情思怒号的寒风中/瑟缩着佝偻的树木和屋宇,/和 满脸炭黑的/乞丐/没有太阳的一天/无声无息地过去了…… 哦,是昏 睡中/听得雄鸡第一声高啼,我便/挣脱魇魔,扑向地平线的山脊/—— 泪水/浸湿了太阳,我过于激动,浸湿了/本该属于我的湛蓝,浸湿了晴 朗。/哦,没有太阳的一天/无声无息地过去了…… 人们冰冻的脸 上,死鱼扫描着各自的/猎物/冷藏库里取出来的温度/互相撞击/发出 诱人的金属音响/乌云,像鼓胀得发青的乳房/滴着/上个世纪贮存的酸 性乳汁/发霉了!我的原野,我的大地,我的春光 夜来临/抱着还未孵 化的雷我再沉进梦中。注意手莫压住胸口/我孕育着温度,我横陈在旷 野尽头/我是地平线/我把我的——心——挖出来/再不流泪,再不激 动,镇静地/把心/包进雷里,我孵,我是一只雄性的母鸡/我要孵出一 颗年轻的/赤裸的/健壮的——太阳/这是/——雄性的太阳/我要赐予 人类一颗雄性的太阳/能使不发臭的心受孕/生出一对孪生儿女/—— 一双热烈而真诚的眼睛/庄严燃烧着人类的/尊严/希望/崇高/和爱情
作品鉴赏 叶文福是属于新时期的诗人,他的诗感情强烈,贴近现 实。他的诗集《雄性的太阳》曾获中国作家协会优秀诗集奖。叶文福的 诗有一种特殊的艺术风格。叶文福的诗受到“五四”以来的新诗较大的 影响,他的某些诗里甚至能找到某些“五四”时期诗作的构思与语言风 姿。这说明他对于“五四”新文学遗产的所取的学习和继承态度。叶文 福也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关注社会,触及现实的传统,例如他的创作让 人想起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以及诗歌“为君 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惟歌生民病”,“但伤民病痛”的诗歌观念和 主张。叶文福的诗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所提出的某些主张,又不相同。 例如中国的古训倾向于认为诗要“温柔敦厚”,要“怨而不怒”,叶文福 的诗却不是这样;叶文福的诗是冲动的,呼号的,热情洋溢的,痛快淋 漓的,是奔腾直下的,毫不留情的,是奔放不羁的。“愤怒出诗人”这 个话对于他恐怕是适当的。他的诗是愤世嫉俗的。他的诗《将军不要这 样做》、《我是飞蛾》等曾经引起严重的争论。就如他这本诗集的名字, 也有些令人望而生畏。诗集的名称来自《雄性的太阳》这一首诗。在这 里,“雄性的太阳”到底是什么样的物体呢?它是一只雄性母鸡从一颗 包藏有心的雷孵化出来的,它仍然是太阳,但它年轻了,而且有了性别, 因而能够使“不发臭的心”受孕,并从而生产出尊严、希望、崇高和爱 情。这四个词代表了诗人的理想。这就是说,诗人之所以愤世嫉俗,是 因为他怀抱有高洁的理想。怀有这样高洁的理想,才使得诗人有激情, 并由此激情推动他的诗想象,创造了这样一个想象中的雄性太阳。叶文 福在诗里创造太阳这个艺术事件,使我们想起郭沫若在“五四”时期的 著名诗歌《女神之再生》,郭沫若在这首诗里,创造了一个新太阳。但 郭沫若创造的太阳大概是女性的,因为他赞成歌德的话:“永恒的女性, 领导我们走”。叶文福创造的太阳不是女性而是雄性,原因之一恐怕是 艺术创作寻找创新,而不寻求雷同。叶文福的这首诗,表现出对于某些 现实情况的失望,以及诗人无可奈何的心态,只好在创作中寻求寄托 了。叶文福在这首诗里说他要“再不流泪,再不激动,镇静地”创造意 象,说明他对于诗有了新的领悟,这对于他日后的创作方式,会有不小 的影响。事实上,在这首诗里,由于诗人多少意识到诗并不完全等同于 情绪的倾倒,他才有可能把那些看起来像是快要爆炸的情绪,转化为诗 的意象。《渴望》是一首抒诉内心压抑的诗。诗人 (或者说抒情主人 公)的渴望是什么呢?第一,渴望大海一样汹涌澎湃的不平静,骚动和 不安,渴望在这样的环境氛围里实现自己;第二,渴望像优良的种子那 样经受严重的挫折,经受大的坎坷和考验;他相信,他会在任何失败之 后卷土重来,他认为只有经历大的起落,才不会折戟沉埋;第三,渴望 风险,甚至地狱,宁愿疾恶如仇而冒种种危险,也不愿一生寡淡。这些 渴望包括了两个层面上的含义:社会的层面和内心世界的层面,诗人是 从倾诉内心世界的渴望来表达对于社会生活的关注。诗人这些渴望在 表述方式上与日常生活逻辑有些悖离,但是,在更深层的含义上,这些 渴望无可指责,甚至可以说正是要有这些渴望,才可避免作一个平庸的 人。其实,这首诗里的道理和体验,并非只有诗人如此。毛泽东曾经写 过“无限风光在险峰”。意大利诗人但丁的《神曲》,汉代文学家司马迁 的《史记》,都可以说是“在地狱里抒怀”。至于说“渴望失败”,“渴望 仆倒”这一类带有复杂含义的话,别的诗人也早就说过。例如艾青在 1941年的延安就写下过这样的诗句: “我不满足那世界曾经给过我的 /——无论是阴沉的注视和黑夜似的仇恨”,“我要迎接更高的赞扬,更 大的毁谤/更不可解的怨仇,和更致命的打击——/都为了想从时间的 深沟里升腾起来……”。叶文福大概也是渴望把生命从深沟里升腾起 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