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杂文《说“影”》原文及鉴赏

  老妻离开了人世已二个月,上周我将她的灵柩送去了葬地,默默地作别,口成“花落鸟啼春寂寂,树如人立影亭亭”。墓地上有一棵枫树,我悄立在树影下,偶而传来一二声鸟叫,环境凄恻得令人泪下,这联便是深刻印象的写实。

  影这个神秘的东西,虚得令人可爱、可歌、可泣,它在不同的环境中幻成不同的感触,如果文学中没有一个影字的话,那不知多少名作不存在了。宋代词人张子野,人称他为张三影,就是巧妙地在三个不同场合中,灵活运用了三个“影”字,遂成千古绝唱。

  在中国园林中,构景有虚有实,而影呢?又是虚景中的主要角色,文学中描绘的影,用到造园上去,而园林中的影又产生文学作品。虚的美往往比实的美来得更动人。精神的高尚情操则又比“实惠”来得有意义。我这个人似乎太不近人情了,爱赏云、听风、看影、幻想、沉思,而影呢?则又是其中最使人留连的。

  “花影压重帘”、“云破月来花弄影”,当然是名句了,如果有心的话,多看一些文学作品,以影而成名的,真不乏其人。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不是在近代文学创作上的不朽之作吗!从花影、树影、云影、水影,以及美人的倩影,等等,能引人遐思,教人去想。能够想的东西,至少值得难舍难抛的,“五七干校”的生活,回忆起来还是心有余悸,但是歙县山居的斜日梨影、初月云影、练江波影、黄山山影,以及村上的人影,我常常独坐中对这些景物在神往中,大自然中的变幻是世上最美丽、而难以描绘的图画。

  聪敏的建筑师,是最懂得影的,檐下的阴影、墙面凹凸的块影、壁面的竹影、花影等等,绝对不肯轻易放弃而使建筑物趋于平直。因此国外的建筑物摄影,总是用黑白片来拍摄,它的效果要比彩色片来得清,真正的能够表达建筑美。

  爱打扮的女人们,如今在眉间眼上,要抹深色的化妆品,使阴影加深,眉眼的变化更妩媚动人,尤其在灯幻下更显出那秋波一转的风神。

  摄影家爱利用侧光、阴影; 画家喜用水墨、素描,充分发挥光影效果。我从前拍摄过一张拙政园照,集宋词题了“庭户无人月上阶,满地栏杆影。”这样一点园林的诗情画意出来了,这两句宋词不也是由影所联想起来的吗?

  我爱疏影、浅影,最怕黑影。小城春色,深巷斜影,那半截粉墙,点缀着几叶爬山虎,或是从墙内挂下来的几朵小花,披着一些碎影,独行其间,那恬静的境界,是百尺大道上梦想不到的。我曾徘徊在纽约香港大楼下,享受过黑影的沉郁、冷酷、沉闷,触动了我乍起的乡愁。如今我们新村也高楼林立了,那一片片的黑影,拒绝了我信步的雅兴,神秘而富有诗意的影,如今渐渐地趋向不讨人欢喜了。

  夜凉如水,孤灯茕茕,随笔写了这些 “影”话,“影”是美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虚得美,可是我们往往是注意得不够,相反电光、霓虹灯,用人为造成了许多近乎庸俗的景观,使人感到刺激太过,不能不引为作戒,这其中可能有值得很多深思的地方,恕我不多赘了。

  (《帘春集》)

  赏析 陈从周教授是很懂得美学三味的,他命笔行文,也深谙美学的虚实相生的规律的。《说“影” 》之美,充分体现了 “虚的美”。在短短的篇幅中,作者抒写了种种人生况味和艺术韵致,但作者懂得“虚的美往往比实的美来得更动人”,因而每一笔都不肯写得太实。

  “虚的美”是说文章笔墨空灵,不滞于事,而非情感的淡化、虚假。以第一自然段为例,其中没有直接铺陈描写对老妻的怀念以及老妻去后,自己心有所失的孤独、惆怅,甚至作为全段中心句的七言联句: “花落鸟啼春寂寂,树如人立影亭亭。”也是从虚处入手的“景语”,但同时也正如王国维所说: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作者所写的景,正是特定情怀下的图景:落花、啼鸟、春色沉寂,红枫悄然洒下一片树影,陪伴主人公默默地与老妻作别,“景语”中透露的正是作者对老妻的深切怀念以及老妻去后,自己心有所失的惆怅之情。可见,没有真情、真知,就没有文章的“虚的美”。

  “虚的美”又是指含蓄蕴藉,婉若“牧童遥指”,点到为止;绝非空洞抽象,不知所云。以第八自然段为例,作者写道: “我曾徘徊在纽约香港大楼下,享受过黑影的沉郁、冷酷、沉闷,触动了我乍起的乡愁。如今我们新村也高楼林立了,那一片片的黑影,拒绝了我信步的雅兴。”这里没有细细地分说大面积沉郁的黑影如何损害和削弱了城市景观、居室采光和建筑的审美价值,一如“牧童”,只是“遥指杏花村”,而不是带你到酒店里,引你坐在酒桌旁。这绝非作者没有能力细细分说,而是虚写比实写更具动人魅力。作者只要含蓄地点出这沉郁的黑影令人思乡、扫人雅兴,读者已不难由此理解疏影、浅影的可爱以及黑影的可怕。可见,文章的“虚写”,绝非“写虚”。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杂文《说“影”》原文及鉴赏  杂文  杂文词条  鉴赏  鉴赏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