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太皇太后诏大司徒大司空》原文、翻译及鉴赏

  “盖闻治国之道,富民为始[2];富民之要[3],在于节俭。《孝经》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4],‘礼,与奢也宁俭’[5]。昔者管仲相齐桓。霸诸侯,有九合一匡之功[6],而仲尼谓之不知礼,以其奢泰侈拟于君故也[7]。夏禹卑宫室[8],恶衣服[9],后圣不循。由此言之,治之盛也,德优矣[10],莫高于俭。俭化俗民,则尊卑之序得[11],而骨肉之恩亲[12],争讼之原息[13]。斯乃家给人足,刑错之本也欤[14]?可不务哉[15]! 夫三公者,百寮之率[16],万民之表也。未有树直表而得曲影者也[17]。孔子不云乎,‘子率而正,孰敢不正’[18],‘举善而教不能则劝[19]’。维汉兴以来[20],股肱宰臣身行俭约,轻财重义,较然著明[21],未有若故丞相平津侯公孙弘者也[22]。位在丞相而为布被,脱粟之饭,不过一肉。故人所善宾客皆分奉禄以给之,无有所馀。诚内自克约而外从制[23]。汲黯诘之,乃闻于朝,此可谓减于制度而可施行者也[24]。德优则行,否则止[25],与内奢泰而外为诡服以钓虚誉者殊科[26]。以病乞骸骨,孝武皇帝即制曰‘赏有功[27],褒有德,善善恶恶,君宜知之。其省思虑,存精神,辅以医药’。赐告治病,牛酒杂帛。居数月,有瘳,视事。至元狩二年,竟以善终于相位。夫知臣莫若君[28],此其效也[29]。弘子度嗣爵,后为山阳太守,坐法失侯。夫表德章义[30],所以率俗厉化[31],圣王之制,不易之道也。其赐弘后子孙之次当为后者爵关内侯[32],食邑三百户,征诣公车[33],上名尚书[34],朕亲临拜焉[35]”。

  班固称曰[36]:公孙弘、卜式、兒宽皆以鸿渐之翼困于燕雀[37],远迹羊豕之间[38],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是时汉兴六十馀载,海内乂安,府库充实,而四夷未宾[39],制度多阙[40],上方欲用文武[41],求之如弗及[42]。始以蒲轮迎枚生[43],见主父而叹息[44]。群臣慕向[45],异人并出。卜式试于刍牧[46],弘羊擢于贾竖[47],卫青奋于奴仆,日碑出于降虏[48],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矣[49]。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儒雅则公孙弘[50]、董仲舒、兒宽,笃行则石建[51]、石庆,质直则汲黯[52]、卜式,推贤则韩安国、郑当时,定令则赵禹、张汤,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稽则东方朔[53]、枚皋,应对则严助、朱买臣,历数则唐都[54]、落下闳,协律则李延年[55],运筹则桑弘羊,奉使则张骞、苏武,将帅则卫青、霍去病,受遗则霍光[56]、金日䃅。其馀不可胜纪。是以兴造功业[57],制度遗文[58],后世莫及。孝宣承统[59],纂修洪业[60],亦讲论《六艺》[61],招选茂异[62],而萧望之[63]、梁丘贺[64]、夏侯胜[65]、韦玄成[66]、严彭祖[67]、尹更始以儒术进[68],刘向、王褒以文章显[69]。将相则张安世[70]、赵充国[71]、魏相[72]、邴吉[73]、于定国[74]、杜延年[75],治民则黄霸[76]、王成[77]、龚遂[78]、郑弘[79]、邵信臣[80]、韩延寿[81]、尹翁归[82]、赵广汉[83]之属,皆有功迹见述于后。累其名臣[84],亦其次也[85]。

  【段意】 后人将汉平帝元始中王元后的诏书及班固《汉书·公孙弘卜式兒宽传》结尾的“赞”附录于此,说明“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富民之要,在于节俭”的道理,并盛赞汉代名臣、将相的功业,为世人树立楷模。

  字数:1442

  注释

  说明:两则附录中涉及的人、事较多,且事迹多见于《史记》,有的前文已注,凡此不复赘录,仅对文言词语及未涉及者作简释。

  [1]这是汉平帝元始中(公元3年左右)王元后的诏书,后人附录本传之后。太皇太后:皇帝的祖母。此处指汉元帝皇后、成帝生母、平帝祖母王政君(前71年—公元13年)。她经历元、成、哀、平四帝直至王莽数朝,平帝时临朝,委实权于侄子王莽。诏:下诏书。大司徒、大司空:官名。

  [2]治国之道,富民为始:语出《管子·治国》:“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3]要:关键。

  [4]《孝经》:儒家经典之一。十八章。一般认为系孔门后学所作。论述封建孝道,宣传宗法思想。上:指国家。

  [5]礼,与奢也宁俭:礼与奢侈相比较,与其奢侈,毋宁省俭。

  [6]九合一匡:多次会合诸侯匡正天下。

  [7]以:因。其:指代管仲。泰:过分。过分奢侈。

  [8]卑:卑下;低矮。使官室低矮。

  [9]恶衣服:使衣服粗劣。

  [10]德优:德政厚施。

  [11]序:次序。得:达到。

  [12]亲:深厚。

  [13]争讼:争执、诉讼。原:根源。息:平息。

  [14]欤:表感叹、疑问的语气词。

  [15]可:能。务:尽力去做。

  [16]百寮:百官。率:表率。下句之“表”,同义。

  [17]树:立。直表:端正的标帜。曲:弯。

  [18]引语本于《论语·颜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美称。也有称女子的。此处指鲁国掌权之贵族季康子。意思是:您带头走正道,谁敢不走正道呢?

  [19]引语本于《论语·为政》:“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举:选拔;褒扬。善:善良;贤能之人。教:教化。不能者:德行差且不注重修养的人。劝:劝勉(他们)。

  [20]维:通“惟”、“唯”。只是。

  [21]较然著明:非常明显。指表现突出。较:很显明。然:形容词尾,……的样子。

  [22]若:像。此句在肯定汉兴以来大臣们身行俭约的基础上进一步赞扬公孙弘的突出表现。

  [23]克约:克制约束。从制:遵依制度。

  [24]减于制度:比制度规定的标准低。据礼制规定,达官贵人地位尊贵,衣、食、住、行均规定标准,以别于民,以显其贵。

  [25]否:德不优者。则:就。止:停止。否则,有别于现代汉语之“否则”。

  [26]诡服:假意服从,表面上按规定办事。钓虚誉:沽名钓誉。殊科:不属同一类型。

  [27]制:制诏;帝王的命令。“命为制,令为诏。”(《秦始皇本纪》)。

  [28]莫若:没有比得上(国君的)。

  [29]效:效验。

  [30]表德章义:表彰德义。章,通“彰”。

  [31]所以:表原因。率:引导。俗:风俗。厉:勉励。化:风化;教化。

  [32]其:句首发语词,表示期望或命令等。这里是诏令。赐:赏赐。弘后子孙之次当为后者:公孙弘子孙中的嫡系者。

  [33]征:征召。诣:到。公车:官名、官署名。

  [34]上名:提名上报。尚书:官名。

  [35]拜:授予官爵。焉:代词,相当于“之”,他。

  [36]班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修成《汉书》。称曰:以下文字系《汉书·公孙弘卜式兒宽传》结尾部分的“赞曰”,个别文字略有出入。

  [37]鸿渐之翼:鸿雁飞升之翼,比喻才能非凡。困:受困。燕雀:泛指小鸟,比喻才干庸劣之辈。

  [38]远迹羊豕之群:远远混迹于猪羊群里。

  [39]四夷:四方蛮夷部族。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蔑称。宾:宾服;归顺。

  [40]阙:通“缺”。空缺。此指制度不健全。

  [41]文武:有文武才能的人。

  [42]求之如弗及:搜求他们,好像害怕赶不上似的。此指汉武帝求贤若渴。

  [43]蒲轮:以蒲裹轮的车子。枚生:枚乘。西汉辞赋家。

  [44]叹息:赞叹。见前文。

  [45]慕向:羡慕向往。

  [46]试:任用。刍牧:割草、牧畜。 卜式原系牧羊之人,后被任用为朝臣。

  [47]弘羊:桑弘羊。 西汉政治家。 擢(zhuó):提拔。贾(gu):商人。竖:竖子,对人的蔑称。

  [48]日䃅(mi di):金日䃅。本为匈奴休屠王太子,武帝时归汉。

  [49]斯:这些(人)。曩(nang)时:从前。版筑:用板筑土墙。喻出身低微。饭牛:喂牛。喻义同前。朋:类。

  [50]儒雅:文雅。

  [51]笃行:诚心诚意地做事。

  [52]质直:质朴、正直。

  [53]滑稽:指能言善辩的人。

  [54]历数:天文历算之学。

  [55]协律:校正乐律。

  [56]受遗:接受遗命,辅佐新主。

  [57]是以:“以是”之倒装。由于这样;因此。兴造功业:创立功业。

  [58]制度遗文:典章制度和遗留下来的文辞或文物。

  [59]孝宣:汉宣帝刘询。承统:继承帝位。

  [60]纂(zuan)修:继承、治理。洪业:大业。

  [61]六艺:即六经。包括《礼》、《乐》、《书》、《诗》、《易》、《春秋》。

  [62]茂异:优秀人才。

  [63]萧望之(?—前41年):西汉大臣。宣帝时官至太子太傅。曾主持石渠阁会议,评议儒生对五经同异的意见。

  [64]梁丘贺:西汉今文易学“梁丘学”的开创者。官太中大夫、给事中,至少府。

  [65]夏侯胜:西汉今文尚书学“大夏侯学”的开创者。

  [66]韦玄成:宣帝时以明经累官至太常(掌宗庙礼仪,兼掌选试博士)。

  [67]严彭祖:西汉公羊春秋严氏学的创立者。

  [68]尹更始:经学家。以儒术进:凭借精于儒学而进用。

  [69]刘向: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王褒:辞赋家。显:显贵。

  [70]张安世:西汉名臣。昭帝时任右将军、光禄勋,封富平侯。宣帝时为大司马。

  [71]赵充国:西汉大将。出击匈奴,勇敢善战,任后将军。

  [72]魏相:西汉大臣。

  [73]邴吉:宣帝时任丞相。

  [74]于定国:宣帝时任廷尉,决狱审慎,后为丞相。

  [75]杜延年:昭帝时为校尉。宣帝时任太守、御史大夫。

  [76]黄霸:西汉名臣。宣帝时任刺史、太守,后为御史大夫、丞相。

  [77]王成:为胶东国相,治有政声。

  [78]龚遂:曾任渤海太守,遇饥荒,开仓借粮,奖励农桑,狱讼减少,农民归田。后官水衡都尉。

  [79]郑弘:以好学明经、通法律政事被任为太守等职,有政绩。

  [80]邵信臣:元帝时任太守等职,发展水利事业有功。

  [81]韩延寿:西汉大臣,曾任太守等职。

  [82]尹翁归:曾任弘农都尉等职,廉能,有政绩。

  [83]赵广汉:宣帝时任太守,后迁京兆尹,执法不避权贵,后被杀。

  [84]累:当作“参”,参验;比较。名臣:武帝时的名臣。

  [85]亦其次也:也只是比他们(武帝时的名臣)差一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平津  平津词条  司空  司空词条  司徒  司徒词条  史记  史记词条  主父  主父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