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史记《扁鹊见齐桓侯》原文、翻译及鉴赏

  (节自 《扁鹊仓公列传》)

  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入朝,见曰: “君有病在腠理①,不治将深。” 桓侯曰: “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谓左右曰: “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

  后五日,扁鹊复见,曰: “君有疾在血脉,不治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不悦。

  后五日,扁鹊复见,曰: “君有疾在肠胃间,不治将深。” 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不悦。

  后五日,扁鹊复见,望见桓侯而退走。桓侯使人问其故。扁鹊曰: “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②; 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③;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④; 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⑤。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后五日,桓侯体病,使人召扁鹊,扁鹊已逃去。桓侯遂死。

  【译文】 扁鹊路过齐国,齐桓侯用宾客之礼接待他。扁鹊进入朝廷,见了齐桓侯,说: “你有疾病在腠理,如不医治,就要严重的。” 桓侯说: “我没有病。” 扁鹊走出朝。齐桓侯对他的左右说: “行医的人,这样喜好利,想医治没病的人作为他的功劳。”

  过了五天,扁鹊又去见桓侯,说: “你有疾病在血脉中,如不医治,恐怕要更加严重的。” 桓侯说: “我没有病。” 扁鹊走出朝。桓侯很不高兴。

  又过了五天,扁鹊再去见桓侯,说: “你有疾病在肠胃里,如不医治,必将愈加严重。” 桓侯听了,不答理扁鹊扁鹊又只好走出朝。桓侯更加不高兴。

  又过了五天,扁鹊再次去见桓侯,他一望见桓侯,就连忙掉头走了。桓侯派人去问扁鹊退走的原因。扁鹊说: “疾病在腠理的时候,用汤熨的疗法是可以医治的; 在血脉的时候,用针石的疗法是可以医治的; 在肠胃的时候,用酒醪还可医治; 疾病在骨髓里了,就是主管寿命之神——司命,也没有办法对付了。而今,桓侯的疾病已经进入骨髓了。我所以不再请求给他医治了。” 过了五天,桓侯的身体果然病了,派人去召见扁鹊,扁鹊已经逃走了。桓侯就死了。

  【鉴赏】 扁鹊,战国时医学家。姓秦,名越人,渤海郡鄚 (今河北任丘)人。学医于长桑君。有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反对巫术治病。遍游各地行医,擅长各科。在赵时为妇科,至周为五官科,入秦为儿科,医名甚著。后因诊治秦武王病,被秦太医令李醯妒忌杀害。本文通过扁鹊面见齐桓侯指出其病逐日加深,以及齐桓侯拒医而死的故事,表现了扁鹊高明的医术以及齐桓侯讳疾忌医,必将自食恶果的命运。

  文章采用重迭复沓的手法,写扁鹊的医术与医德。第一次,入朝见齐桓侯,就指出 “君有病在腠理,不治将深。” 后五日,第二次见齐桓侯,又指出 “君有疾在血脉,不治恐深。” 又后五日,第三次见齐桓侯,再指出 “君有疾在肠胃间,不治将深。”再后五日,第四次见齐桓侯,立即 “退走”。他已看出齐桓侯病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反反复复,正面写出了扁鹊见微知著,观色识病的高明医术。

  另外,文章还写齐桓侯的不同反映,从侧面来映衬扁鹊的医术。第一次,齐桓侯说自己 “无疾”,还认为扁鹊作为医生是“好利”。第二次,齐桓侯除说“无疾”外,还“不悦”。第三次,齐桓侯“不应”,不理睬扁鹊的忠告,仍“不悦”。第四次,齐桓侯见扁鹊“退走”,才使人问其故,当得知 “疾在骨髓”时,亦不以为然,齐桓侯对扁鹊的反感步步加深,而他的病也就日日加重。最后又过五日,齐桓侯果然病了,再使人召扁鹊,扁鹊已逃,只得“遂死”。在二十天的时间内,扁鹊四次警告齐桓侯,而齐桓侯四次拒医,最后不得不自食恶果。这既表现了扁鹊治病救人的精湛的医术,同时也展现了齐桓侯作为一方诸侯的傲慢与讳疾忌医的恶劣态度。

  文章短小简明,但却令人深思: 一个人决不能讳疾忌医,当别人抱着与人为善,治病救人的态度向你提出忠告时,决不能拒之门外,而应深思善思,以使自己保持健全的身体与健全的灵魂。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扁鹊  扁鹊词条  史记  史记词条  鉴赏  鉴赏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  翻译  翻译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