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水①又东南经谷梁亭南,又东经阳城县②,散为泽渚。渚水潴涨,方广数里,匪③直蒲笋是丰,实亦偏饶菱藕。至若娈婉丱童④,及弱年崽子,或单舟采菱,或叠轲折芰,长歌阳春,爱深绿水,掇拾者不言疲,谣歌者自流响。于时行旅过瞩,亦有慰于羁望矣!世谓之阳城淀也。
注释①博水——即今唐河,大清河支流,在河北省西部。②阳城县——在今河北省望都县东南,早已不复存在。③匪——通“非”。④丱童——儿童。丱(guan),古时儿童束发成两角的样子。
赏析本篇描写阳城淀中荡舟采菱,载歌折芰的水乡风光。作者以地理学家的眼光,先翔实地介绍阳城淀的地理位置。但他也是一位具有情采的散文家,从实地的考察中,发现了阳城淀的风光美,于是情发于中而辞现于外:“渚水潴涨,方广数里,匪直蒲笋是丰,实亦偏饶菱藕。”寥寥数笔,把阳城淀的形成、状貌、幅员、物产,明晰地呈现于纸面。
但这仅仅是一个背景,一个总体环境的绍介。作品的重心是要写出阳城淀的风光美。美在何处?不是山光水色的奇胜,亦非烟柳云岚的旖旎,而是水乡少年荡舟摇桨采菱折芰的场景,即大自然中的劳动美。你看,“娈婉丱童,及弱年崽子,或单舟采菱,或叠轲折芰。”这些健壮灵巧的少年们有的荡着一叶小舟,有的并着数支小船,来往游弋于清波绿水之间,捞取着菱角,摘采着荷芰,这是一支多么动人的生机勃勃的乐章。他们一边劳动,一边还唱着歌儿,歌声解除了他们的疲劳,增加了劳作的情趣;歌声在绿水上飘荡着,流响着,使行旅者注目倾心,羁旅的寂寞在这充满乐音的画图中得到了荡涤、消减……
郦道元实在是一个具有高度审美力和高度艺术敏感的文学奇才。他用诗人的眼睛和情感为我们写出一首既有色彩又有音响,既是静态又有动作,既有情趣又有意境的散文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