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公高与周同姓[1]。武王之伐纣[2],而高封于毕[3],于是为毕姓。其后绝封[4],为庶人[5],或在中国[6],或在夷狄[7]。其苗裔曰毕万,事晋献公[8]。
献公之十六年,赵夙为御[9],毕万为右[10],以伐霍、耿、魏[11],灭之。以耿封赵夙,以魏封毕万,为大夫[12]。卜偃曰[13]:“毕万之后必大矣[14]。万,满数也[15];魏[16],大名也。以是始赏[17],天开之矣[18]。天子曰兆民[19],诸侯曰万民。今命之大[20],以从满数[21],其必有众。”初,毕万卜事晋[22],遇“屯”之“比”[23]。辛廖占之[24],曰:“吉。屯固比入[25],吉孰大焉[26]?其必蕃昌[27]。”
毕万封十一年,晋献公卒,四子争更立[28],晋乱。
而毕万之世弥大[29],从其国名为魏氏。生武子[30]。魏武子以魏诸子事晋公子重耳[31]。晋献公之二十一年,武子从重耳出亡[32]。十九年反[33],重耳立为晋文公,而令魏武子袭魏氏之后封[34],列为大夫,治于魏。生悼子。
【段意】 写魏之祖先的来历。下分三层:其一,魏之祖先乃姬高的后代。武王伐纣后,姬高封于毕,始姓毕。春秋时,其后代子孙中有毕万者,事晋献公。其二,晋献公灭魏,毕万封于魏,任大夫。占卜所得,其后代必定发达昌盛。其三,晋献公卒,其子争位。毕万按封邑而始姓魏。生子魏武子,事晋公子重耳。重耳即位,是为晋文公。魏武子承袭魏氏的后代受封,列为大夫,治于魏,生子悼子。
字数:640
注释
[1]同姓:都姓姬。据《左传》谓毕、原、丰、郇为周文王之子,与《史记》说法不同。
[2]武王之伐纣:周武王姬发讨伐商代末君纣王。
[3]毕:古国名,在今陕西西安、咸阳北。
[4]绝封:断绝封爵。
[5]庶人:平民。
[6]或:有的。中国:指中原地区。
[7]夷狄:东夷与北狄,是古代对东、北两方各民族的泛称。
[8]晋献公:前676—前651年在位。
[9]赵夙(su):晋大夫。御:驾驶车马。
[10]右:右卫。古代车战时,主帅居中,御者居左,卫者居右。
[11]霍、耿:古国名。霍在今山西霍县西南,耿在今山西河津南。
[12]为大夫:都任命为大夫。
[13]卜偃:晋掌卜大夫郭偃。
[14]大:昌盛。
[15]满数:盈满之数。
[16]魏:通“巍”,高大。故云魏为大名。
[17]以是始赏:拿这个开始封赏。
[18]天开之矣:是天意要替他开拓基业了。
[19]曰兆民:指统治百万人民。
[20]今命之大:现在命名有“大”意。
[21]以从满数:以就盈满之数。
[22]卜事晋:占卜到晋国做官的吉凶。
[23]遇“屯(zhun)”之“比”:得到屯卦变为比卦。屯,六十四卦之一,震下坎上。比,六十四卦之一,坤下坎上。
[24]辛廖:周大夫。
[25]屯固比入:屯卦卦象有坚固之义,(则宠禄不变);比卦卦象有进入之义,(则君臣情意相结)。
[26]吉孰大焉:吉利哪有比这更大的?
[27]蕃昌:繁衍昌盛。
[28]四子:指奚齐、卓子、夷吾(后为晋惠公)、重耳(后为晋文公)。争更立:相争更迭即位。
[29]世:子孙。
[30]武子:魏犨(chou),谥武子。
[31]诸子:诸儿。
[32]亡:逃。
[33]反:通“返”。此句按事在二十二年。
[34]袭魏氏之后封:继承魏家的后代受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