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第五》原文、翻译及鉴赏

  【提示】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自此以下六表为汉代分类专题年表,反映今世大势。本表亦年经国纬,谱列同姓九王及异姓长沙王等诸侯国世系,起汉之建国,迄太初四年(前206—前101),共一百零六年。高后、惠帝、文、景、武诸帝所封诸侯亦列表中,故表名《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表序以“形势”二字为纲,论述汉初以来百年之间封建、分削,而后加强中央集权的经过,总结当世政治得失之经验,“令后世得览”。表序提出的垂戒:“形势虽强,要之以仁义为本。”是一个总论。其他各表的序文则是续论和分论,起补充和阐发作用。表序的中心,是肯定了景武之世的削藩政策,说明司马迁是拥护秦、汉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

  太史公曰:殷以前尚矣。周封五等:公、侯、伯、子、男。然封伯禽、康叔于鲁、卫,地各四百里[1],亲亲之义,褒有德也;太公于齐,兼五侯地,尊勤劳也[2]。武王、成、康所封数百,而同姓五十五[3],地上不过百里,下三十里,以辅卫王室。管、蔡、康叔、曹、郑,或过或损。厉、幽之后,王室缺,侯伯强国兴焉,天子微,弗能正。非德不纯,形势弱也[4]。

  【段意】 以上为第一段,写周初封建诸侯之义,封同姓以褒德,封异姓以尊劳,众建诸侯屏卫王室。厉、幽之后,侯伯强国兴起,形势颠倒,天子受制于诸侯。

  【注释】 [1]鲁、卫地各四百里:鲁国为辅政京师的周公旦之子姬伯禽的封国,卫国是武王同母少弟康叔姬封的封国,为西周最大之封国,地才四百里。而汉初封国地兼数郡,成尾大不掉之势,是不合古制的,这就是司马迁原始察终的命意所在,故以周封诸侯起论。 [2]太公于齐句:太公,即周初功臣姜尚,周武王封于齐,使他拥有五个侯爵的土地,尊奖他勤劳王室之功。这句是说周初封建,无功不封。 [3]同姓五十五:《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传》载,周初封兄弟之国十五,姬姓之国四十。这里所说“同姓五十五”,包括了兄弟之国和姬姓之国。僖公二十四年《传》载,兄弟之封为十六,即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丰、郇。十五、四十、五十五都是约数。 [4]非德不纯,形势弱也:这里是说厉王、幽王之后,东周各代天子不能控制诸侯并不是德行不纯,而是力量对比的形势不利。

  汉兴,序二等[1]。高祖末年,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2]。高祖子弟同姓为王者九国[3],唯独长沙异姓[4],而功臣侯者百有馀人[5]。自雁门、太原以东至辽阳[6],为燕、代国;常山以南[7],大行左转[8],度河、济,阿、甄以东薄海[9],为齐、赵国;自陈以西[10],南至九疑[11],东带江、淮、穀、泗[12],薄会稽[13],为梁、楚、淮南、长沙国[14]:皆外接于胡、越[15]。而内地北距山以东尽诸侯地,大者或五六郡,连城数十,置百官宫观,僭于天子。汉独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16],自江陵以西至蜀[17],北自云中至陇西[18],与内史凡十五郡[19],而公主列侯颇食邑其中。何者?天下初定,骨肉同姓少,故广强庶孽[20],以镇抚四海,用承卫天子也。

  【段意】 以上为第二段,写汉初分封,为了以同姓为藩辅,无功而王,又为大国,分封之始就形势颠倒,留下隐患。

  【注释】 [1]汉兴,序二等:汉初分封有王、侯二等。序,排列。 [2]天下共诛之:《吕太后本纪》载,刘邦临终,为杜防吕氏外戚擅权,杀白马与大臣盟誓说,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诛之。 [3]同姓九国:刘邦灭异姓王后大封同姓九王:高祖弟刘交楚王,侄刘濞吴王,子刘肥齐王,子刘长淮南王,子刘建燕王,子刘如意赵王,子刘恒代王,子刘恢梁王,子刘友淮阳王。 [4]独长沙王异姓:长沙王吴芮,原是响应陈涉起义的一支农民军首领,后来被刘邦收编,没有多大功绩。由于吴芮忠诚,长沙小国,对汉王室构不成威胁,并在汉与南越之间为缓冲国,所以刘邦灭异姓王时单单保留了长沙王。 [5]侯者百馀人:高祖刘邦封功臣及外戚为侯者一百四十三人。 [6]自雁门太原以东至辽阳:从雁门、太原以东至辽阳,包括今山西、河北两省北部及辽宁大部广大地区。雁门:汉郡名,郡治善无,在今山西右玉县南。太原,汉郡名,郡治晋阳,即今山西太原市。辽阳,汉县名,县治在今辽宁省辽阳市西北。 [7]常山:即河北境内之恒山。 [8]大行左转:太行山以东。大,读“太”。 [9]阿、甄(juan):两县名,均在济水之南。阿,东阿之省称,即今山东阳谷东北之阿城镇。甄,甄城,汉改称鄄城,旧址在今山东鄄城北。由于水道变迁,黄河夺济入海,今山东境内黄河即古济水,又南移,古阿邑已在黄河之北。 [10]陈:秦郡名,汉为淮阳国,治陈县,即今河南淮阳县。 [11]九疑:即湖南境内之九疑山。 [12]东带江淮谷泗:包有长江(指中下游)、淮河、穀水、泗水四条河流的广大地区。穀、泗两水为淮河支流,穀入于泗,泗入于淮。 [13]薄会稽:一直到会稽山。薄,临近,连接。会稽山在浙江境内。 [14]为燕、代,为齐、赵,为梁、楚、淮南、长沙:汉初同姓九国,加异姓长沙共十国,上面只列举了八国,未举吴和淮阳。吴,原称荆,都吴(今江苏省苏州市),淮阳都陈,燕都蓟(今北京市西南),代都马邑(在今山西朔县东北),齐都临淄(在今山东临淄城北),赵都邯郸(今河北邯郸市),梁都睢阳(在今河南商丘南),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市),淮南都寿春(今安徽寿县),长沙都临湘(今湖南长沙市)。 [15]胡越:胡指北方匈奴,燕、代边胡。越,即南越、东越,长沙国与南越相接,吴与东越相接。 [16]三河、东郡、颖川、南阳:三河为河东、河内、河南三郡之统称。河东郡治安邑(在今山西运城东北),河内郡治怀县(在今河南武陟西南),河南郡治雒阳(在今洛阳市东北),东郡治濮阳(在今河南濮阳西南),颍川郡治阳翟(今河南禹县),南阳郡治宛(今河南省南阳市)。 [17]江陵、蜀:江陵,南郡郡治,即今湖北江陵县。蜀,蜀郡郡治,即今四川成都市。 [18]云中、陇西:云中郡治云中县(在今内蒙托克托县东北),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县)。 [19]内史:即京兆尹,郡治在长安。凡十五郡:汉初六十二郡,诸侯占地四十七郡,京师所辖才十五郡,即河东、河南、河内、东郡、颍川、南阳、南郡、汉中、巴郡、蜀郡、陇西、北地、上郡、云中郡、内史郡。 [20]庶孽:指宗室子弟。

  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忕邪臣计谋为淫乱[1],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以危其命,殒身亡国。天子观于上古,然后加惠[2],使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国邑,故齐分为七[3],赵分为六[4],梁分为五[5],淮南分三[6],及天子支庶子为王,王子支庶为侯,百有馀焉。吴楚时[7],前后诸侯或以適削地,是以燕、代无北边郡,吴、淮南、长沙无南边郡[8],齐、赵、梁、楚支郡名山陂海咸纳于汉。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馀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贡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汉郡八九十[9],形错诸侯间[10],犬牙相临,秉其阨塞地利[11],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

  【段意】 以上为第三段,写西汉分削诸侯的经过,用前后对照的史实说明,形势颠倒,本弱枝盛,则仁义不立;众建诸侯少其力,才能奉职效忠。

  【注释】 [1]忕邪臣计谋为淫乱:指诸侯王淫乱为逆是听从了奸邪臣子的计谋。忕(shi),染习。 [2]天子观于上古,然后加惠:文帝时贾谊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策略以削弱诸侯王,由于当时中央政权不够强大因而行不通。武帝元朔二年(前127),采纳主父偃策,由朝廷下令各诸侯国不得由宗子一人继承,要分王众子弟,称推恩令。这样诸侯日益缩小就成为必然的趋势。上古,指西周大封诸侯,这是汉武帝分削诸侯找的借口,法古以众建诸侯。 [3]齐分为七:齐分出城阳、济北、济南、临菑、胶西、胶东六国,并齐为七。 [4]赵分为六:由赵分出河间、广川、中山、常山、清河五国,并赵为六。 [5]梁分为五:由梁分出济阴、济川、济东、山阳四国,并梁为五。 [6]淮南分三:分为淮南、庐江、衡山三国。 [7]吴楚时:指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吴楚七国叛乱之时。景帝平叛后,大力推行分削诸侯的政策。 [8]是以燕代无北边郡两句:因此燕、代失去了北边各郡,吴、淮南、长沙失去了南边各郡,即诸侯不得与胡、越交接。 [9]汉郡八九十:汉武帝实行推恩分削诸侯以后,全国增置郡国,总计一百零三,汉郡八十三,王国二十。 诸侯国被郡县包围,彻底地削弱了。 [10]形错诸侯间;指汉郡穿插在诸侯国之间。形错,地形交错。 [11]秉:把持,控制。阨(e):通“厄”。厄塞,指狭隘,险要的关口。

  臣迁谨记高祖以来至太初诸侯[1],谱其下益损之时,令后世得览。形势虽强,要之以仁义为本。

  【段意】 以上为第四段,说明作表的意义,总结历史经验,“令后世得览”,为政要以仁义为根本。

  【注释】[1]太初:武帝年号,公元前104至前101年。此为《史记》断限的下限,述史至太初而止。 公元前206

  汉高祖元年

  楚《索隐》:“高祖五年,封韩信。六年,王弟交也。”

  齐《索隐》:“四年,封韩信。六年,封子肥。”

  荆《索隐》:“六年,封刘贾。十一年,贾为英布所杀。其年立吴国,封兄子濞也。”

  淮南《索隐》:“四年,封英布。十一年反,诛。立子长。”

  燕《索隐》:“五年,封卢绾。十一年,亡人匈奴。十二年,立子建也。”

  赵《索隐》:“四年,封张耳。其年薨,明年,子敖立。八年,废为宣平侯。九年,立子如意也。”

  梁《索隐》:“五年,封彭越。十一年反,诛。十二年,立子恢。”

  淮阳《索隐》:“十一年,封子友。后二年,为郡。高后元年,复为国,封惠帝子强。”

  代《索隐》:“二年,封韩王信。五年,降匈奴。十一年,立子恒也。”

  长沙《索隐》:“五年,吴芮薨。六年,子成王臣立。”

  205 204 203

  汉二三四

  楚都彭城。

  齐都临淄。 初王信元年。故相国。

  荆都吴。 十月乙丑,初王英布元年

  淮南都寿春。 初王张耳元年。薨。

  燕都蓟。

  赵都邯郸。

  梁都淮阳。

  淮阳都陈。

  代十一月,初王韩信元年。都马邑。二三

  长沙

  202 201

  汉五六

  楚齐王信徙为楚王元年。反,废。正月丙午,初王交元年。交,高祖弟。

  齐二 徙楚。正月甲子,初王悼惠王肥元年。肥,高祖子。

  荆 正月丙午,初王刘贾元年

  淮南二三

  燕后九月壬子,初王卢绾元年。二

  赵王敖元年。敖,耳子。二

  梁初王彭越元年

  淮阳

  代四 降匈奴,国除为郡。

  长沙二月乙未,初王文王吴芮元年。薨。成王臣元年

  200 199 198 197

  汉七八九十

  楚二三四 来朝。五 来朝。

  齐二三四 来朝。五 来朝。

  荆二三四五 来朝。

  淮南四五六 来朝。七来朝。反,诛。

  燕三四五六 来朝。

  赵三四 废。初王隐王如意元年。如意,高祖子。二

  梁三四五 来朝。六来朝。反,诛。

  淮阳

  代   复置代,都中都

  长沙二三四五 来朝。

  196 195

  汉十一十二

  楚六七

  齐六七

  吴六为英布所杀,国除为郡。更为吴国。十月辛丑,初王濞元年

  濞,高祖兄仲子,故沛侯。

  淮南十二月庚午,厉王长元年。长,

  高祖子。二

  燕 二月甲午,初王灵王建元年。建,高祖子。

  赵三四 死。

  梁二月丙午,初王恢元年。恢,高祖子。二

  淮阳三月丙寅,初王友元年。友,高

  祖子。(徙赵)二

  代正月丙子,初王元年。二

  长沙六七

  194 193 192 191

  汉孝惠元年二三四

  楚八九 来朝。十十一来朝。

  齐八九 来朝。十十一 来朝。

  吴二三四五

  淮南三四五六 来朝。

  燕二三四五

  赵淮阳王徙于赵,名友,元年。是为幽王。二三四 来朝。

  梁三四五六

  淮阳为郡。

  代三四五六

  长沙八哀王回元年二三

  190 189 188 187

  汉五六七高后元年

  楚十二十三十四 来朝。十五

  鲁  初置鲁国。四月,初王张偃元年。偃,高后外孙,

  故赵王敖子。

  齐十二十三薨。哀王襄元年。二

  吴六来朝。七八来朝。九

  淮南七八九 来朝。十

  燕六来朝。七八来朝。九

  赵五六七 来朝。八

  常山  初置常山国。四月辛卯,哀王不疑元年。薨。

  梁七八九 来朝。十

  吕  初置吕国。四月辛卯,吕王台元年。薨。

  淮阳  复置淮阳国。四月辛卯,初王怀王强元年。强,惠帝子。

  代七八九十

  长沙四五六七

  186

  汉二

  楚十六

  鲁二

  齐三

  吴十

  淮南十一

  燕十

  赵九

  常山七月癸巳,初王义元年。(皇子)哀王弟。义,孝惠子,故襄城侯,后立为帝。

  梁十一

  吕十一月癸亥,王吕嘉元年。嘉,肃王子。

  淮阳二

  代十一

  长沙恭王右元年

  185 184 183

  汉三四五

  楚十七十八十九

  鲁三四五

  齐四 来朝。五六

  吴十一十二十三

  淮南十二十三十四 来朝。

  燕十一十二十三

  赵十十一十二

  常山二五月丙辰,初王朝元年。朝,惠帝子。故轵侯。二

  梁十二十三十四

  吕二三四

  淮阳三四五 无嗣。

  代十二十三十四

  长沙二 来朝。三四

  182 181

  六七

  楚二十二十一

  鲁六七

  齐七八

  琅邪初置琅邪国。王泽元年。故营陵侯。

  吴十四十五

  淮南十五十六

  燕十四十五 绝。

  赵十三

  常山三四

  梁十五(十六)徙王赵,自杀。王

  吕产元年

  吕嘉废。七月丙辰,吕产元年。产,肃王弟,故洨侯。吕产徙王梁。二月丁巳,

  王太元年。惠帝子。

  淮阳初王武元年。武,孝惠帝子,故壶关侯。二

  代十五十六

  长沙五六

  180

  汉八

  楚二十二

  鲁八

  齐九

  琅邪二

  吴十六

  淮南十七

  燕十月辛丑,初王吕通元年。肃王子,故东平侯。九月诛,国除。

  赵初王吕禄元年。吕后兄子,胡陵侯。诛,国除。

  常山五非子,诛,国除为郡。

  梁二有罪,诛,为郡。

  吕二

  淮阳三武诛,国除。

  代十七

  长沙七

  179

  汉孝文(前)元年

  楚二十三

  鲁九 废为侯。

  齐十 薨。

  城阳初置城阳郡。

  济北初置济北。

  琅邪三 徙燕。

  吴十七

  淮南十八

  燕十月庚戌,琅邪王泽徙燕元年。是为敬王。

  赵十月庚戌,赵王遂元年。幽王子。

  河间分为河间,都乐成。

  太原初置太原,都晋阳。

  梁复置梁国。

  代十八为文帝

  长沙八

  178 177

  汉二三

  楚夷王郢元年

  鲁

  齐文王则元年

  城阳二月乙卯,景王章元年。章,悼惠王子,故朱虚侯。二

  济北二月乙卯,王兴居元年。兴居,悼惠王子,故东牟侯。为郡。

  琅邪国除为郡。

  吴十八十九 来朝。

  淮南十九二十 来朝。

  燕二 薨。康王嘉元年

  赵二三

  河间二月乙卯,初王文王辟强元年。辟强,赵幽王子。

  太原二月乙卯,初王参元年。参,文帝子。二

  梁二月乙卯,初王怀王胜元年。胜,文帝子。二

  复置淮阳国

  代二月乙卯,初王武元年。武,文帝子。二 徙淮阳。

  长沙九靖王著元年

  176 175

  汉四五

  楚三四 薨。

  齐三四

  城阳共王喜元年

  吴二十二十一

  淮南二十一二十二

  燕二三

  赵四五

  河间三四

  三更为代王。

  梁三

  淮阳代王武徙淮阳三年。四

  代三 太原王参更号为代王三年,实居太原,是为孝王。四

  长沙二三

  174 173 172 171 170

  汉六七八九十

  楚壬戊元年二三四五

  齐五六七来朝。八九

  城阳三四五六 来朝。七

  吴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

  淮南二十三王无道,迁蜀,死雍,为郡。

  燕四五六来朝。七八

  赵六七 来朝。八九十

  河间五六七来朝。八九

  梁五六 来朝。七八九

  淮阳五六来朝。七八来朝。九

  代五六来朝。七八九

  长沙四五六七八来朝。

  169 168 167

  汉十一十二十三

  楚六七八来朝。

  齐十十一 来朝。十二

  城阳八徙淮南。为郡,属齐。

  吴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

  淮南 城阳王喜徙淮南元年

  燕九十十一

  赵十一十二 来朝。十三

  河间十十一 来朝。十二

  梁十来朝。薨,无后。十一 淮阳王武徙梁元年,是为孝

  王。十二

  淮阳十来朝。徙梁。为郡。

  代十 来朝。十一十二

  长沙九十十一

  166 165

  汉十四十五

  楚九十

  衡山 初置衡山。

  齐十三十四薨。无后。

  城阳 复置城阳国。

  济北 复置济北国。

  济南 分为济南国。

  菑川 分为菑川,都剧。

  胶西 分为胶西,都宛。

  胶东 分为胶东,都即墨。

  吴三十三十一

  淮南三四 徙城阳。

  燕十二 来朝。十三 来朝。

  赵十四十五

  河间十三 薨哀王福元年。薨,无后,国除为郡。

  沪江 初置庐江国。

  梁十三十四 来朝。

  代十三十四

  长沙十二十三

  164 163 162

  汉十六后元年

  楚十一十二十三

  衡山四月丙寅,王勃元年,淮南厉王子,故安阳侯。二三

  行四月丙寅,孝王将闾元年。齐悼惠王子,故阳虚侯。二三

  城阳淮南王喜城阳十三年十四十五

  济北四月丙寅,初王志元年。齐悼惠王子,故安都侯。二三

  济南四月丙寅,初王辟光元年。齐悼惠王子,故扐侯。二三

  菑川四月丙寅,初王贤元年。齐悼惠王子,故武城侯。二三

  胶西四月丙寅,初王印元年。齐悼惠王子,故平昌侯。二三

  胶东四月丙寅,初王雄渠元年。齐悼惠王子,故白石侯。二三

  吴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

  淮南四月丙寅,王字元年。淮南厉王子,故阜陵侯。二三

  燕十四十五十六

  赵十六十七十八

  河间

  庐江四月丙寅,王赐元年。淮南厉王子,故阳周侯。二三

  梁十五十六十七

  代十五十六十七 薨

  长沙十四十五十六

  161 160 159 158

  汉三四五六

  楚十四十五十六 来朝。十七

  衡山四五六七

  齐四 来朝。五六七

  城阳十六十七十八 来朝。十九

  济北四 来朝。五 来朝。六七

  济南四 来朝。五六 来朝。七

  菑川四五六七

  胶西四五六 来朝。七

  胶东四五六七

  吴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

  淮南四五六七 来朝。

  燕十七十八 来朝。十九二十

  赵十九二十 来朝。二十一二十二

  庐江四五六七

  梁十八 来朝。十九二十二十一 来朝。

  代恭王登元年二三四

  长沙十七十八十九二十 来朝。

  157 156

  汉七孝景(前)元年

  楚十八十九

  鲁

  衡山八九

  齐八九

  城阳二十二十一

  济北八九

  济南八九

  菑川八九

  胶西八九

  胶东八九

  吴三十九四十

  淮南八九

  燕二十一二十二

  赵二十三二十四

  河间 复置河间国。

  广川 初置广川国,都信都。

  中山

  庐江八九

  梁二十二二十三

  临江 初置临江,都江陵。

  汝南 初置汝南国。

  淮阳 复置淮阳国。

  代五六

  长沙二十一来朝。薨,无后,国除。复置长沙国。

  155 154

  汉二三

  楚二十 来朝。二十一 反,诛。

  鲁分楚复置鲁国。六月乙亥,淮阳王徙鲁元年。是为

  恭王。

  衡山十十一

  齐十十一

  城阳二十二二十三

  济北十 来朝。十一 徙菑川。

  济南十十一 反,诛。为郡。

  菑川十十一 反,诛。济北王志菑川十一年。

  是为懿王。

  胶西十十一反,诛。六月乙亥,于王端元年

  景帝子。

  胶东十十一 反,诛。

  吴四十一四十二反,诛。

  淮南十十一

  燕二十三二十四

  赵二十五来朝。二十六反,诛。为郡。

  河间三月甲寅,初王献王德元年。景帝

  子。二 来朝。

  广川三月甲寅,王彭祖元年。景帝子。二 来朝。

  中山初置中山,都庐奴。六月乙亥,靖王胜元年。景帝子。

  庐江十十一

  梁二十四 来朝。二十五 来朝。

  临江三月甲寅,初王阏于元年。景帝

  子。二

  汝南三月甲寅,初王非元年。景帝子。二

  淮阳三月甲寅,初王馀元年。景帝子。徙鲁。为郡。

  代七八

  长沙三月甲寅,定王发元年。景帝子。二

  153

  汉四月己巳立太子。

  楚文王礼元年。元王子,故平陆侯。

  鲁二 来朝。

  衡山十二 徙济北。庐江王赐徙衡山元年

  齐懿王寿元年

  城阳二十四

  济北衡山王勃徙济北十二年。是为贞王。

  菑川十二

  胶西二

  胶东四月己巳,初王元年。是为孝武帝。

  江都初置江都。六月乙亥,汝南王非为江都王元年。是为易王。

  淮南十二

  燕二十五

  赵

  河间三

  广川三

  中山二

  庐江十二 徙衡山,国除为郡。

  梁二十六

  临江三 薨,无后,国除为郡。

  汝南三 徙江都。

  代九

  长沙三

  151 152

  汉五六

  楚二三 来朝。薨。

  鲁三四

  衡山二三

  齐二 来朝。三

  城阳二十五二十六

  济北十三 薨。武王胡元年

  菑川十三十四

  胶西三四

  胶东二三

  江都二三

  淮南十三 来朝。十四

  燕二十六 薨。王定国元年

  赵广川王彭祖徙赵四年。是为敬肃王。五

  河间四五

  广川四徙赵,国除为信都郡。

  中山三四

  清河

  常山

  梁二十七二十八

  临江

  复置临江国。

  代十十一

  长沙四五 来朝。

  150 149

  汉七 十一月乙丑,太子废。中元年

  楚安王道元年二 来朝。

  鲁五六 来朝。

  衡山四五

  齐四五

  城阳二十七二十八

  济北二三

  菑川十五十六 来朝。

  胶西五六 来朝。

  胶东四 四月丁巳,为太子。复置胶东国。

  江都四五

  淮南十五十六

  燕二三

  赵六七

  河间六七

  广川 复置广川国。

  中山五 来朝。六

  清河

  常山

  梁二十九来朝。三十

  临江十一月乙丑,初王闵王荣元年。景帝太子,废。二

  代十二十三

  长沙六 来朝。七

  148 147

  汉二三

  楚三四

  鲁七八

  衡山六七 来朝。

  齐六七

  城阳二十九 来朝。三十

  济北四五

  菑川十七 来朝。十八

  胶西七八

  胶东四月乙巳,初王康王寄元年。景帝子。二

  江都六七

  淮南十七十八

  燕四五 来朝。

  赵八 来朝。九

  河间八 来朝。九

  广川四月乙巳,惠王越元年。景帝子。二

  中山七八

  清河初置清河,都清阳。三月丁巳,哀王乘元年。景帝

  子。

  常山

  梁三十一 来朝。三十二

  济川

  临江三四 坐侵庙壖垣为宫,自杀。国除为

  南郡。

  山阳

  济阴

  代十四十五 来朝。

  长沙八九

  146 145

  汉四五

  楚五六 来朝。

  鲁九十

  衡山八九

  齐八九

  城阳三十一三十二

  济北六七

  菑川十九二十

  胶西九十

  胶东三四 来朝。

  江都八九

  淮南十九 来朝。二十

  燕六七

  赵十十一

  河间十十一

  广川三四

  中山九 来朝。十

  清河二三

  常山复置常山国。四月丁巳,初王宪王舜元年。孝景子。

  梁三十三三十四

  济川 分为济川国。

  济东 分为济东国。

  山阳 分为山阳国。

  济阴 分为济阴国。

  代十六十七

  长沙十 来朝。十一 来朝。

  144 143 142

  汉六后元年

  楚七八九

  鲁十一十二十三

  衡山十十一十二

  齐十十一十二 来朝。

  城阳三十二 薨。顷王延元年

  济北八九十 来朝。

  菑川二十一二十二来朝。二十三

  胶西十一十二十三

  胶东五六七

  江都十十一十二

  淮南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

  燕八九 来朝。十 来朝。

  赵十二十三 来朝。十四

  河间十二十三 来朝。十四

  广川五六七

  中山十一十二十三

  清河四五六

  常山二三四

  梁三十五来朝。薨。恭王买元年。孝王子。二

  济川五月丙戌,初王明元年。梁孝王子。二三

  济东五月丙戌,初王彭离元年。梁孝王子。二三

  山阳五月丙戌,初王定元年。梁孝王子。二三

  济阴五月丙戌,初王不识元年。梁孝王子。二薨,无后,国除。

  代十八十九二十

  长沙十二十三十四

  141 140 139 138

  汉三孝武建元元年二三

  楚十十一十二 来朝。十三

  鲁十四十五十六 来朝。十七

  衡山十三十四十五十六

  齐十三十四十五十六

  城阳三四五六

  济北十一十二十三十四

  菑川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

  胶西十四十五十六十七

  胶东八来朝。九十十一

  江都十三十四十五十六

  淮南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来朝。二十七

  燕十一十二十三十四

  赵十五十六十七十八

  河间十五十六十七十八

  广川八九十十一

  中山十四十五十六十七 来朝。

  清河七八九 来朝。十

  常山五六七八

  梁三四五六

  济川四五六七 明杀中傅,废迁房陵。

  济东四五六七

  山阳四五六七

  济阴

  代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 来朝。

  长沙十五十六十七十八 来朝。

  137 136 135 134 133

  汉四五六元光元年

  楚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 来朝。

  鲁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

  衡山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

  齐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

  城阳七八九十 来朝。十一

  济北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

  菑川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二

  胶西十八十九二十来朝。二十一二十二

  胶东十二十三十四十五来朝。十六

  江都十七来朝。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

  淮南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二

  燕十五十六十七十八来朝。十九

  赵十九二十二十一来朝二十二二十三

  河间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

  广川十二缪王元年二三四

  中山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 来朝

  清河十一十二 薨,无后,国除为

  郡。

  常山九 来朝。十十一十二十三

  梁七 薨。平王襄元年二三四

  济川为郡。

  济东八九十十一十二

  山阳八九薨,无后,国除为郡。

  代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

  长沙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 来朝

  132 131 130 129

  汉三四五六

  楚十九 来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 薨。

  鲁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 薨。

  衡山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

  齐二十二 卒。厉王次昌元年二三

  城阳十二十三十四 来朝。十五

  济北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

  菑川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 薨。靖王建元年

  胶西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

  胶东十七十八十九二十

  江都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

  淮南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

  燕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

  赵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 来朝。

  河间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 来朝。恭王不害元年

  广川五六七八

  中山二十三 来朝。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

  常山十四十五十六十七

  梁五六七八

  济东十三十四 来朝。十五十六

  代王义元年二三四

  长沙二十四 来朝。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

  128 127 126

  汉元朔元年二三

  楚襄王注元年二三

  鲁安王光元年二三

  衡山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

  齐四五 薨,无后,国除为

  郡。

  城阳十六十七十八

  济北二十四 来朝。二十五二十六

  菑川二三四

  胶西二十七二十八 来朝。二十九

  胶东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

  江都三十七王建元年

  淮南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

  燕二十四 坐禽兽行自杀。国除为郡。

  赵二十八二十九三十

  河间二三四 薨。

  广川九十十一

  中山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 来朝。

  常山十八十九二十

  梁九十 来朝。十一

  济东十七十八十九

  代五六七

  长沙康王庸元年二三

  125 124 123 122

  汉四五六元狩元年

  楚四 来朝。五六七

  鲁四五六七

  衡山二十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二反,自杀,国除。

  齐

  城阳十九二十二十一来朝。二十二

  济北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十

  菑川五六七八

  胶西三十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

  胶东二十四二十五 来朝。二十六二十七

  江都三四五六

  淮南四十四十一安有罪,削国二

  县。四十二四十三 反,自杀。

  燕

  赵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 来朝。

  河间刚王堪元年二三四

  广川十二十三十四 来朝。十五

  中山三十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

  常山二十一二十二 来朝。二十三二十四

  梁十二十三十四十五

  济东十二 来朝。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

  代八九十十一

  长沙四五六七

  121

  汉二

  楚八

  鲁八 来朝。

  齐

  城阳二十三

  济北三十一

  菑川九

  胶西三十四

  胶东二十八

  江都七反,自杀,国除为广陵郡。

  淮南置六安国,以故陈为都。七月丙子,初王恭王庆元年。胶东王子。

  燕

  赵三十五

  河间五

  广川十六

  中山三十四

  常山二十五

  梁十六

  济东二十四

  代十二 来朝。

  长沙八 来朝。

  120 119 118 117

  汉三四五六

  楚九十 来朝。十一十二

  鲁九十十一十二

  齐  复置齐国。四月乙巳,初王怀王闳元年

  武帝子。

  城阳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来朝。薨。敬王义元年

  济北三十二来朝。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

  菑川十十一十二来朝。十三

  胶西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

  胶东哀王贤元年二三四

  江都  更为广陵国。四月乙巳,初王胥元年。武帝

  子。

  六安二三四五

  燕  复置燕国。四月乙巳,初王剌王旦元年

  武帝子。

  赵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

  河间六七八九 来朝。

  广川十七十八十九二十

  中山三十五来朝。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

  常山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来朝。

  梁十七十八十九二十

  济东二十五二十六来朝。二十七二十八

  代十三十四十五十六

  长沙九十十一十二

  116 115 114

  汉元鼎元年二三

  楚十三十四 薨。节王纯元年

  鲁十三十四来朝。十五

  泗水  初置置泗水,都郯。

  齐二三四

  城阳二三四

  济北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

  菑川十四十五十六

  胶西三十九四十四十一

  胶东五六七

  广陵二三四

  六安六七八

  燕二三四

  赵四十四十一四十二

  河间十十一十二薨。

  广川二十一来朝。二十二二十三

  中山三十九四十四十一来朝。

  清河  复置清河国。

  真定三十三十一三十二薨。子为王。

  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

  济东二十九剽攻杀人,迁上庸,国为大河郡。

  代十七十八来朝。十九徙清河。为太原

  郡。

  长沙十三十四十五来朝。

  113 112

  汉四五

  楚二三

  鲁十六十七

  泗水思王商元年。商,常山宪王子。二

  齐五六

  城阳五六

  济北三十九四十

  菑川十七十八

  胶西四十二四十三

  胶东八九

  广陵五六

  六安九十

  燕五六

  赵四十三四十四

  河间顷王授元年。二

  广川二十四二十五 来朝。

  中山四十二 薨。哀王昌元年。即年薨。

  清河二十代王义徙清河(年)。是为刚王。二十一

  真定更为真定国。顷王平元年。常山宪王子。二

  梁二十四二十五

  长沙十六十七

  111 110 109 108

  汉六元封元年二三

  楚四五六七

  鲁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 来朝。

  泗水三四五六

  齐七八 薨,无后,国除为

  郡。

  城阳七八 来朝。九 薨。慧王武元年

  济北四十一来朝。四十二四十三四十四

  菑川十九二十顷王遗元年

  胶西四十四四十五四十六四十七 薨,无后,国

  除。

  胶东十十一十二十三

  广陵七八九十

  六安十一 来朝。十二十三十四

  燕七八九十

  赵四十五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

  河间三四五六

  广川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

  中山康王昆侈元年二三四

  清河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 来朝。

  真定三四来朝。五六

  梁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

  长沙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

  107 106 105 104

  汉四五六太初元年

  楚八九十十一

  鲁二十二二十三 朝泰山。二十四二十五

  泗水七八九十 薨。

  城阳二三四五

  济北四十五四十六 朝泰山。四十七四十八

  菑川 四五六

  胶东十四戴王通平元年二三

  广陵十一十二十三十四

  六安十五十六十七十八 来朝。

  燕十一十二十三十四

  赵四十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

  河间七八九十

  广川三十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

  中山五六七八

  清河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

  真定七八九 来朝。十

  梁三十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

  长沙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

  103 102 101

  汉二三四

  楚十二十三十四

  鲁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

  泗水哀王安世元年。即戴王贺元年。安世子。二三

  城阳六七 (薨)(荒王贺元年)

  济北四十九五十五十一

  菑川七八九

  胶东四五六

  广陵十五十六十七

  六安十九二十二十一

  燕十五十六十七

  赵五十三五十四五十五

  河间十一十二十三

  广川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

  中山九 来朝。十十一

  清河三十三十一三十二

  真定十一十二十三

  梁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 来朝。

  长沙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 来朝。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史记  史记词条  诸侯王  诸侯王词条  年表  年表词条  鉴赏  鉴赏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  
有感红楼研究

 平儿和凤姐做谁?

 当平儿还是做凤姐  红学研究  朋友老李混了这么多年,终于攒了点钱,租了个办公室请了几个人,开起了公司,于是大家见面,也将对他的称谓提升为李老板。公司开业大吉...(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