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经》是先秦墨家的科学、逻辑学和哲学著作。它是由《墨子》书中“经”(上、下两篇)和“经说”(上、下两篇)4篇组成;又一说,除此4篇外,再加《墨子》书中“大取”、“小取”两篇,统称《墨经》。因此,《墨经》版本除见《墨子》及其历代注释本(见本书《墨子》条)外,尚有梁启超《墨经校释》(1924年商务印书馆第3版),高亨《墨经校诠》(1962年中华书局版)等十几种注释考订本。
《墨经》书名,早在《庄子·天下》中已记述,说墨家之徒“俱诵《墨经》”。晋鲁胜称其为《辩经》,并作《墨辩注》。《汉书·艺文志》载《墨子》71篇,至唐宋时期已亡10篇,至清代仅存53篇。但其中《墨经》4篇,虽有断章缺句,幸而未曾亡佚。关于《墨经》作者及其成书年代问题,晋人鲁胜断为墨翟撰,清代第一个《墨子》注者毕沅也持自撰说。至清季,墨学复兴,方众说纷纭。大致分为4类:一为墨翟所著;二是《经》文两篇为墨翟所著,《说》文两篇为墨翟口述、弟子记录、后学损益之;三者主张,不能指《墨经》为某人某时而作,它是以墨翟为首的墨家集体讨论之作;四为汉初墨家后学所著。此外尚有持“别墨”说,即战国时名家惠施、公孙龙所著;或印度佛教徒说,因“墨”即黑也。后二说在学界已被更正。前4类之二、三实则同一;前类之四,也论据不足。
墨翟(约前470—约前390);原鲁国匠人,精工艺器物。因笃学有成而显于当世,游历诸国,有弟子300人,形成以他为首的墨家,与儒学并称。主兼爱、非攻、节用之说,其弟子皆刻苦善战。
由于历代辗转传抄,致使《墨经》参差舛错、误衍脱窜者甚多。据考据家言,《墨经》早先写在竹简上,可能在汉魏间或隋唐间改写成卷子本,一条经文抄成一行。从左至右顺序抄完一排之后,帛下尚剩大半空白,实觉可惜,故又在空白的下半帛再抄一排经文。惟恐读者误会,《经上》文末附言“读此书旁行”。届至宋代出现《墨子》木刻本,大概抄者未明卷子本上有关《经》文“旁行”句读之意,竟将两排的卷子本顺行直下,抄成连文。经如此反复传抄之后,成了上下排奇偶错综现象,致使长期难为人所读。清乾嘉时期,考证治学蔚成风气,《墨子》书得以复苏。从毕沅作《墨子注》起,至孙诒让《墨子闲诂》出,《墨经》中文字方可为读。
《墨经》文简意赅。全文4篇,约有180条,合5700余字。《经》文条目字数多则20余,少则3、5字。《说》文条目字数稍多,个别条目在百字左右。《经》是定义性条文,《说》为释《经》之文。《说》文每条第1个字或第1、2两字(少有第3字的)是标牒字,它与同条《经》文的第1字或第2、3两字相同,用以牒经标题,以易检索。
《墨经》内容,以逻辑学条目为多;在自然科学方面,属几何学10余条,物理学20余条,心理学10余条。此外,还有伦理、政治经济学、哲学中认识论等方面的内容。
《墨经》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仅有的有理论几何知识的文献。它对点、线、面、体、等长、平行、圆、方、圆与圆心关系等几何概念做出了科学的定义。在物理学方面,主要是力学和光学的记述极为丰富。其力学知识包括:对力做出了最早的定义;以建筑叠石为例,讨论了力的平衡;在悬绳吊重中指出了重力、拉力和引力的存在;对时间、空间作出定义;讨论了特定的时间概念即“起始”与“瞬时”的概念;讨论了空间位置的相对性、时空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讨论了自由落体运动及其必要条件;对圆球的随遇平衡作了力学解释;阐述了毛发结构及其应力关系,对梁木和柔绳的受力变形作描述;初步探讨了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原理;讨论了浮体的规律,等等。它是我国最早最集中地记述力学知识的文献。在光学方面,以连续8条文字记述了几何光学知识:影的形成道理,光线与影的关系,光直线行进实验,光反射特性,从物体与光源的相对位置确定影的大小,平面镜反射成像,凹面镜反射成像,凸面镜反射成像。它们是忠实的实验记录,其文字前后连贯,逻辑严密,虽只有300余字,却堪称2000多年前世界最早的系统几何光学知识。
《墨经》是中国古代逻辑学的一大宝库。墨翟称逻辑为“辩”,建立了初具规模的辩学即逻辑学。《墨经》中提出了“名”(概念)、“辞”(命题)、“说”(推理)等若干思维形式方面的较完整的逻辑理论和逻辑体系,奠定了同一、排中、矛盾等逻辑思维的基本思想。
在认识论方面,《墨经》将人的认识来源分为“闻”(听、见与学习传授)、“说”(以已有知识推论)、“亲”(实践)三大类。并且指出各类知识内容,从而阐明了认识从何而起,由什么构成的问题。在伦理、政治经济学方面也有独到的记述。
从文章体例和学术内容两方面看,《墨经》都是中国文化中的奇笔异书,它是当时生产实践和墨家特有的科学实验与理论思维的忠实记录。从清代邹伯奇等人发现其中有科学内容起,它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研究。现在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方面去探讨《墨经》的人数之多、文章之富几乎可以与“红学”(研究《红楼梦》者)相比配而称为“黑学”者也。由于《墨经》文字深奥,其丰富的自然科学和逻辑等内容尚待人们去深入发掘,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