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急千金要方》 又名《千金要方》,简称《千金方》,是中医学方书。唐孙思邈撰,约成书于唐永徽三年 (652)。《唐书·艺文志》最早著录。本书自宋至现代,中外翻刻版本多达30余种。这些版本大致可分 三类: 一类为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校刊者,一类为未经校刊者,均为30卷本;再 一类为明代道教徒根据早期《道藏》本和北宋校刊本等析编的93卷本。现存主要版本有明嘉靖二十 二年(1543)小丘山房刻本、明万十六年(1588)刊本、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 吴氏重刻本、明刘氏慎独斋刻本、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刊本、《四库全书》本、日本天明六年 (1786) 西宫园藏版、日本嘉永二年(1849)江户医学影北宋本。人民卫生出版社于1955、1982年两次出版影印本。
孙思邈(581—682),世称孙真人,隋唐间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著名医学家。自幼多病,家境贫困。但仍发愤攻读经、史和医书。二十岁后即以医名于乡里,且博通经史百家,朝廷曾聘为国子博士,不就。长期居住民间,采种中药、钻研古代名医名著,访求流传在民间的医疗经验,常因一方一药而求教于千里之外。为人治病,不问贵贱,不分亲疏,一心救治。其高尚的医疗道德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为后世所赞誉,成为医家之师表。孙氏鉴于古代诸家医方散乱浩繁,求检至难,乃采集唐以前医药学文献,结合个人经验,删裁繁复,以“人命至贵,重有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名其书为 《备急千金要方》。另撰有《千金翼方》。
本书30卷,约40万余字。卷1为序例,列“大医精诚”、“大医习业”及本草、制药等内容,相当于总论;卷2—卷4为妇科病; 卷5为儿科病; 卷6为七窍病;卷7—卷8为诸风脚气;卷9—卷10为伤寒;卷11—卷20为脏腑病论,五脏五腑各列1卷;卷21 为消渴淋闭诸症;卷22为疔肿痈疽诸外科病症;卷23为痔漏;卷21为解毒并杂治; 卷25为备急诸术; 卷26—卷27为食治并养性; 卷28为平脉; 卷29—卷30为针灸孔穴主治。全书总计233门,合方论5000首。
《千金要方》在医学上的贡献,一是集唐以前医学成就之大成。该书虽以医方名书,实为对《内经》以后至唐代初期医学成就的系统总结。书中既包括了前代医著的基本内容和前代医家的宝贵经验。也收录了当代群贤、少数民族、文人学士、官僚、宗教界和国外传入的良方,且注明出处。其中保存了今已失佚的许多古代著名医家的著述内容。二是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达到新的水平。书中强调霍乱皆因饮食,非关鬼神;对糖尿病要随时注意预防化脓性感染; 骨关节结核的好发部位多在小儿及成人的大关节; 对脚气病史的论述及创用谷白皮粥、赤小豆汤以预防; 用动物之靥 (甲状腺)治地方性甲状腺肿;用动物之肝治疗夜盲症;自家血脓接种以防治疖病等免疫法的应用等,都显示了当时医学发展的最高水平。三是奠定了疾病分科和分类的基础。书中将妇儿疾病列于总论之后、诸科之前,显示了作者对妇儿疾病的重视。其对妇女经带胎产诸病和小儿护养、儿科疾病的系统论述,奠定了中医妇儿科成为专科的基础。书中对内科疾病以脏腑寒热虚实为纲,分门论述,成为后世按系统分类的先导。四是奠定了中医伦理学的基础。书中之 “大医精诚”、“大医习业”,强调医生必须具备崇高的医疗道德和严肃认真的治学精神。五是发展了唯物的养生长寿学说。反对服石追求长生不老的幻想,提倡吐故纳新的“静功”和熊经鸱引的“动功”相结合。并辅以食治、劳动和讲求卫生,使养生学与老年病的防治相结合。六是阐明“针灸孔穴主对法”,实为针灸治疗的临床手册。书中强调针、灸、药并用,并总结出疗效较高的“阿是穴”,至今仍为临床广泛应用。
本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对中医学发展作出卓越贡献。早在宋代,整理研究医学文献的著名学者林亿就曾赞誉本书:“上积文字之初,下讫有隋之世,或经或方,无不采摭,集诸家之秘要,去众说之所未至。”清代著名医学家徐大椿,虽极力宣扬《内经》和张仲景的绝对权威,贬低后世的医学发展成就,也不得不承认本书“用意之奇,有药之功,亦自成 一家,有不可磨灭之处。”现代有的医学史学者称之为我国历史上第 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
《千金要方》对后世医学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尊崇其学术思想的医家代不乏人。历代除大量的复刻本外,宋代曾刻立石碑四块,精选本书中重要医方,刻在石碑两面,以广拓印流传。清代张璐对本书进行了详注,名为《千金方衍义》,其后此书复刻达十余次,在清代流传很广。《千金要方》对日本等许多亚洲国家的医学发展,也有明显影响。日本在10世纪的医学巨著《医心方》、朝鲜在15世纪的医学巨著 《医方类聚》以及《东医宝鉴》等,均以《千金要方》为重要参考资料。1974年日本还成立了《千金要方》研究所,重新影印了其珍藏的近千年的抄本,作为 “人类之至宝”,赠送发行世界各国。此外,近代美国学者从炼丹术角度,德国学者从医学伦理学方面,分别对孙氏及其 《千金要方》作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