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水仙源录》是元初全真道宫观碑记、人物传赞的集录。题夷门天乐道人李道谦集。书前有自序说:“我重阳祖师挺天人之姿,奋乎百世之下,乃于金正隆己卯(1159)夏,遇真仙于终南山甘河镇,饮之神水,付以真诀,自是尽断诸缘,同尘万有。”该书记其教源流,故名 《甘水仙源录》。书成于元世祖至元戊子(1288),李道谦弟子张好古校雠,次年刊刻完工。后收入 《正统道藏》洞神部。
李道谦 (约1218—1288后),字和甫,开封 (今河南开封)府城内夷门山人。年20往终南山刘蒋村重阳宫(地在今陕西户县)出家,曾提点秦(今陕西)蜀(今四川)道教,领刘蒋村重阳宫事。又“因教事历览多方”(《序》),乃手录福地名山仙宫道观所立师真道行及建置道观之碑铭,为《甘水仙源录》,此外还编集有《七真年谱》、《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 。
该书10卷,约九万字,录碑记传赞90余篇。卷1: (1)元至元6年 (1269)诏书,为东华帝君、钟吕刘海蟾王重阳及全真七子封号;(2)《终南山神仙重阳真人全真教祖碑》, 金源撰, 叙王重阳事; (3)《终南山重阳祖师仙迹记》,刘祖谦撰,叙王重阳遇仙传教等事; (4)《丹阳真人马公登真记》,张子翼撰,记马钰事; (5) 《全真第二代丹阳抱一无为真人马宗道行碑》,王利用撰,记马钰事; (6) 《长真子谭真人仙迹碑铭》, 金源撰, 记谭处端事。 卷2碑铭文赞6通:(1)《长生真人刘宗师道行碑》,秦志安撰,记刘处玄事; (2)《长春真人本行碑》,陈时可撰,记邱处机事;(3) 《祭文》,吴章撰,记燕京 (今北京) 儒学官孙周等人祭邱处机事;(4)《玉阳体玄广度真人王宗师道行碑铭》,姚燧撰,记王处一等人事; (5) 《广宁通玄太古真人郝宗师道行碑》,徐琰撰,记郝大通事; (6)《七真赞》,王粹述,赞王重阳及其弟子,无孙不二。卷3碑铭3通:(1)《清和妙道广化真人尹宗师碑铭》,弋彀撰,记尹志平事;(2)《玄门掌教大宗师真常真人道行碑铭》,王鹗撰,记李志常事; (3) 《终南山重阳万寿宫洞真于真人道行碑》,扬奂撰,记于善庆事。卷4碑铭8通: (1) 《真常子李真人碑铭》,张邦直撰,记李志源事; (2) 《离峰子于公墓铭》,元好问撰,记于道显事; (3) 《弘玄真人赵公道行碑》,李谦撰,记赵悟玄事; (4) 《终南山碧虚真人杨先生墓铭》,刘祖谦撰,记杨明真事; (5) 《终南山全阳真人周尊师道行碑》,李道谦撰,记周全道事; (6) 《普照真人玄通子范公墓志铭》,宋子贞撰,记范圆曦事; (7)《栖云真人王尊师道行碑》,王鹗撰,记王志谨事; (8)《应缘扶教崇道张尊师道行碑》,孟棋撰,记张志素事。卷5碑传8通:(1)《玄门掌教宗师诚明真人道行碑铭》,王磐撰,记张志敬事; (2) 《湛然子赵先生墓碑》,孟攀鳞撰,记赵九渊事;(3)《终南山灵虚观冲虚大师吕君墓志》,赵九渊撰,叙吕道安事; (4) 《真静崔先生传》,杜仁杰撰,记崔道演事; (5) 《冲和真人潘公神道之碑》,单公复撰,记潘德冲事; (6)《无为抱道素德真人夏公道行碑记》,姬志真撰,记夏志诚事; (7)《冲虚大师于公墓碣铭》,李鼎撰,记于志可事; (8)《玄门弘教白云真人綦公道行碑》,李庭撰,叙綦志远事。卷6碑文7通:(1) 《终南山重阳万寿宫无欲观妙真人李公本行碑》,何道宁撰,记李仲事; (2) 《紫阳真人祭无欲真人》,杨奂祭李仲; (3) 《佐玄寂照大师冯公道行碑铭》,赵著撰,叙冯志亨事; (4) 《重玄广德弘道真人孟公碑铭》,李鼎撰,记孟志源事; (5)《浑源县真常子刘君道行记》,王鄂撰,记刘道宁事;(6) 《重玄子李先生返真碑铭》,高鸣撰,记李益 (字友之) 事; (7) 《栖真子李尊师墓碑》,王博文撰,记李志明事。卷7碑铭9通:(1) 《崇真光教淳和真人道行之碑》,高鸣撰,记王金坡事; (2) 《颐真冲虚真人毛尊师蜕化铭》,李国维撰,叙毛养素事; (3) 《终南山圆明真人李练师道行碑》,李道谦撰,记李志源事;(4)《清虚大师把君道行录》,陈楚望撰,记把德伸事;(5) 《终南山楼观宗圣宫同尘真人李尊师道行碑》,李道谦撰,叙李志柔事;(6)《洗灯子然先生道行碑铭》,王利用撰,记然逸期事;(7)《通真子秦公道行碑铭》,元好问撰,记秦志安事; (8) 《恕斋王先生事迹》,记王粹事; (9) 《讷庵张先生事迹》,记张本事。卷8碑记传文11则: (1) 《纯成子李君墓志铭》,李蔚撰,叙李志全事; (2) 《洞观普济圆明真人高君道行碑》,姚燧撰,记高道宽事; (3) 《太华高隐楮君传》,姚燧撰,记楮德辉事; (4) 《洞玄子史公道行录》,王鹗撰,记史志经事;(5)《史讲师道行录后跋文》,李道纯撰,续补王鹗之文;(6)《泰安阜上张氏先莹记》,杜仁杰撰,记张志伟事;(7)《终南山刘先生事迹》,记刘志源事;(8)《清平子赵先生道行碑》,张好古撰,记赵志渊事;(9) 《知常姬真人事迹》,记姬翼事; (10) 《延安路赵先生本行记》,张子献撰,记赵抱渊事; (11)《洞元虚静申公提点墓志铭》,张好古撰,记申志贞事。卷9碑9通: (1) 《鄠县秦渡镇重修志道观碑》,俞应卯撰;(2) 《燕京白云观处顺堂会葬记》,陈时可撰; (3)《怀州清真观记》,元好问撰; (4) 《卫州胙城县灵虚观碑》,王惮撰; (5) 《邓州重阳观记》,麻九畴撰; (6)《燕京创建玉清观碑》,赵复撰; (7) 《德兴府秋阳观碑》,张本撰; (8) 《创金建真常观记》,王磐撰; (9)《大金陕州修灵虚观记》,辛愿撰。卷10碑记诗序11则: (1)《修建开阳观碑》,张本撰; (2)《顺德府通真观碑》,宋子贞撰; (3) 《重修太清观记》,王真撰;(4)《渊静观记》,高鸣撰; (5)《神清观记》,王粹撰;(6)《陇州汧阳县新修玉清观记》,李邦献撰; (7)《大都清逸观碑》,商挺撰;(8)《增修华清宫记》,商挺撰;(9) 《七真传序》,李冶撰; (10) 《送真人于公如北京引》并咏李志常、吴章、冯志亨、段天常诗6首;(11)《终南山甘河镇遇仙宫诗序》,李鼎撰,并有《题甘河遇仙宫诗》 21首,以张好古 《后序》终。
该书是研究全真道自金末创教后百余年间历史的重要资料,记录了全真道早期的传播规模、师承情况、各地全真道观建置等。对研究元代历史,尤其是当时的士族文化也有一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