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四书大全说》是借用 《四书大全》的命题,旨在剖析宋明理学的哲学著作。王夫之撰。王夫之(1619—1692),明清之际思想家 (见 “尚书引义”)。《四书大全》为官方教科书,重在据引宋代理学之说,尤为突出二程、朱熹,对此,王氏 “好立异同”,阐述了自己的哲学思想。本书收入《船山遗书》,有清道光邓显鹤长沙刊本,同治曾国荃金陵刊本,上海太平洋书店1933年排印本,中华书局1975年标点本等。
本书凡10卷,均据有关命题述己之见,每卷分节,如就《大学传》“释诚意”节,述知行关系(卷一),就《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贯之”,述理欲关系,就《孟子·尽心上》,“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述 “惟气论”等。
在气即物质存在的问题上,本书认为“天人之蕴,一气而已”(卷十),且“气外更无虚托孤立之理”,“天下岂别有所谓理,气得其理之谓理矣,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同上)。针对程朱天理人欲之说,提出天理即在人欲中,判定“随处见人欲,即随处见天理”(卷八),“圣人有欲,其欲即天之理,天无欲,其理即人之欲”(卷四),认为“天理充周,原不与人欲相对垒”(卷六),从而批评了道学的禁欲主义。但本于“理欲皆自然”的观念,又认为人人共有的欲望为天理之所在,如“人欲之各得,即天理之大同;天理之大同,无人欲之或异” (卷四),从而把 “天理” 降到了 “人欲”的水平。对朱熹“尧舜孔子为生知”、“禹稷颜子为学知”一说,嘲曰 “今乃曰生而知之者不待学而能,是羔雏贤于野人,而野人贤于君子矣”(卷七),否认有生而知之的天才。在 “理” 与 “势”的历史观上,提出了理势统一的观点,一方面 “言理势者,犹言理之势也”(卷九),认为历史的趋势是顺从历史固有规律的,并且“迨已得理,则自然成势” (同上); 另一方面,所谓“势”,“皆顺而不逆之谓也”(同上),“只在势之必然处见理”(同上),亦即趋势反映了必然的历史规律;因此,“理势不可以两截沟分” (同上)。
本书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例如对 “理气”这一基本哲学范畴的阐述,就较为全面地总结了自先秦至宋明的长期论争。又如“理势合一”的历史观,充分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辩证法,在对神学史观的否定上,达到了那个时代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本书是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和王夫之哲学思想必不可少的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