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高悬着春天的太阳,
白色的苦菊花在自由地开放。
小伙子们在鲜花盛开的原野上
等待着心爱的苗条的姑娘。
鸟儿离开了巢穴在空中飞翔。
鸟儿用歌声颂扬着希望。
小伙子们盼望着自己的未婚妻
来到时身穿雪白的衣裳。
一对情侣低声细语躲入荫凉。
树枝会意地弯垂在他们的头上。
一年后未婚夫们会更加幸福,
回到未婚妻的身旁。
有一个小伙子长着黝黑的脸庞,
他的笑声比谁的都要爽朗,
只是他再也不会回来找未婚妻,
未婚妻也回不到他的身旁。
(乌兰汗 译)
这是一首文字浅显而情感和想象力却十分丰富的诗。
大地复苏,春光明媚;花儿盛开, 鸟儿欢唱。在这春天的旋律中,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欢乐和爱情的甜蜜。然而,这首诗并不仅仅描述了青春活力的迸发, 它也抒发了小伙子们踏上征途前向自己心爱的姑娘告别时的心境与胸臆。这里没有哀怨的离愁别绪, 在离也依依、别也依依中,读者还可感受到,小伙子们的胸膛里,还有憧憬、希望和壮志在沸腾。
这首诗的一个特点,便是对景物和人物心理的动态描写,而这种动态描写又显得含蓄、深沉。飞翔欢唱的小鸟自不待言, 连苦菊花也挣脱了严冬的羁绊, “自由地”向大地献出自己的妩媚。读者还可以发现, 在第三节对树枝的描绘中,“弯垂”并不是一种状态, 而是一个“会意的”动作。这样一来,象鲜花、树枝这样一些往往被处理成静物的东西,也就被淡淡地人格化,具有了人的情感意识;似乎花也有七情六欲,鸟也有喜怒哀乐,树也谙男女之情。整个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也就更为生动,更为具体。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渲染出人的感情。
在这灿烂、瑰丽的春光中, 情人们在幽会,在作最后的告别, 因为小伙子们即将奔赴战场。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而这些小伙子们的希望是什么呢?他们希望自己的未婚妻能“身穿雪白的衣裳”, 因为白色象征着心灵与肉体的纯洁。这种象征又反照到白色的苦菊花上,使读者意识到小伙子们保护自己的祖国大地不被侵略、父老兄弟不遭杀戮、姐妹情人不受蹂躏的决心。而那位脸庞黝黑的小伙子的爽朗笑声里, 更是透出了“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英雄气概。为了让更多的鲜花自由地开放,让小鸟的歌声所颂扬的希望变成现实,让所有的新娘能穿上洁白的衣裳,他义无反顾了。
诗人对这个小伙子的描写虽只有几笔,但给人的印象是很深的。诗的前三节所描绘的动人景象, 以及纯洁的白衣白花与刚强的黝黑脸庞、温柔的低声细语与豪壮的爽朗笑声所形成的强烈对比与反差,把这位青年烘托得十分突出。
值得一提的是,何塞·马蒂本人不仅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个战士,一个革命家。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就投身于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斗争,曾因此流亡国外。他三十八岁时秘密返回古巴,发动武装起义,不幸战死沙场。他为古巴的民族独立和解放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成为著名的民族英雄,至今古巴仍有许多广场、街道及工厂以他的名字命名。或许,诗中那位小伙子,就是他本人吧?
(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