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一百零三卷,首十三卷。清陆陇其撰。初刊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
陆陇其,初名龙其,字稼书。生于明崇祯三年(1630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浙江平湖人。早年,家贫授徒。年逾四十,为康熙九年进士。历任知县及行取御史。在官时守约持俭,减役劝垦,有政声。其治学宗程朱,反陆王,为康熙朝理学名家,与陆世仪并称“二陆”。著述颇富,有《三鱼堂文集》、《外集》、《日记》、《四书讲义困勉录》、《灵寿县志》等,汇集为《陆子全书》。
是书内收各种单集,含《三鱼堂文集》十二卷、《三鱼堂外集》六卷、《三鱼堂日记》十卷、《三鱼堂䞉言》十二卷、《三鱼堂四书讲义》二十卷。《松阳讲义》十二卷、《松阳钞存》二卷、《学术辨》一卷、《古文尚书考》一卷、《呻吟语质疑》一卷、《读礼志疑》六卷、《读朱随笔》四卷、《问学录》四卷、《战国策去毒》二卷、《礼经会元疏释》四卷、《莅位摘要》二卷、《治嘉格言》一卷、《莅嘉遗迹》三卷。多为理学著述,论述思路清晰,逻辑慎密。
陆陇其论学于道统源流至为注重,多方论及,因“天下之盛衰,自道统之明晦始。”(《外集·道统》)儒学之首先成立者当是孔子,然后至宋代诸子及朱熹而振兴以集大成。宋前,儒学传统绵绵流长,但或者是语焉不详,或驳杂不纯。荀卿之僻陋,扬雄之艰深,文中子之昧于进退,董仲舒之杂以阴阳,韩愈之昧于性善,以至到了宋代周程张邵朱等人才使几乎泯灭的儒家道统重新崛起,发扬光大,使天下又尊孔子为一。到明代王阳明等人出,以禅之实而说儒,使儒学再次沦丧,其后则“厌正学为支离,辄欲以胸臆所见,自辟门户,自起炉灶。”(《文集·答嘉善李子乔书》)以致引起道统断毁,流俗败坏,人心陷溺,最后是天下崩溃,因而明亡的罪过归于王阳明诸辈。反之,要想恢复道统,就得仍从朱熹入手,由朱熹再上达孔子,同时,要慎辨精择,这跟异端自说程朱而致“黑白淆而雅郑混”,“阳尊而阴篡之”(《文集·学术辨》)有关,不“崇正辟邪”,也无以使孔孟之道复明。
谈到太极,陆陇其以为太极即理,“以其有条而不紊,则谓之理;以其为人所共由,则谓之道;以其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则谓之中;以其真实无妄,则谓之诚;以其纯粹而精,则谓之至善;以其至极而无以加,则谓之太极;名异而实同也。”(《文集·太极论》)因此,所谓的太极,不在于它是天地的道理,也是人伦的道理。也只有能阐明人伦的道理,天地之太极才有意义。过去的儒者以为先圣只说阴阳五行,而不根据自身的切实体会加以探求,实际上是违背了先圣的原意。另外,陆陇其也多谈主敬,强调“居敬穷理”。这两者的关系好比太极的两仪,不可偏有轻重,“穷理而不居敬,则玩物丧志而失于支离;居敬而不穷理,则将扫见闻,空善恶,其不堕于佛老以至于师心自用,而为猖狂恣睢者,鲜矣。” (《文集·附录》)又在《答秦定叟书》中,批评秦氏偏重于居敬而轻视穷理,不免抑此伸彼,容易流于释氏之空疏。并以为朱子说敬,是贯通于动静,终以静为本,但又说不必特地将静坐看做是一件工夫,“但看一敬字,通贯动静。”
是书有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正谊堂本。其《三鱼堂文集》有光绪十五年(1889年)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