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史著作。二百零八卷。近代徐世昌及门人编撰。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刊刻问世。
徐世昌,字卜吾,号菊人、东海、韬斋、别署水竹村人、退耕老人等。生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卒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天津人。清光绪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清朝末年协助袁世凯创办北洋军,曾任军机大臣、皇族内阁协理大臣等职。民国三年出任袁世凯政府国务卿,次年袁世凯称帝,辞职避居河南辉县。民国七年被段祺瑞控制的安福国会选举为大总统。民国十一年,为直系军阀所迫下台,后隐居天津。
《清儒学案》一书是徐世昌隐退之后,以其门客僚友编写的。在体例上参照《明儒学案》、《宋元学案》的做法且有所折衷。全书分正案、附案、诸儒案三部分。正案部分以学者字号为标题,凡曾为宰辅者或二人以上合案者,则称其县籍。列入附案的人物,则为正案中人物的家学、弟子、交游、私淑等。列入诸儒案者,以省籍分编。编排上,除居前十一名是朝廷规定从祀孔庙者外,一般以学者生卒年先后为序。每人先列传略,后载专著、文集,所采著作都在传中标名。
卷一至一百九十四,为正案和附案,共列一千零九十九人。有孙奇逢《夏峰学案》及附案;黄宗羲《南雷学案》和附案;陆进仪《桴亭学案》及附案;张履祥《杨园学案》及附案;顾炎武《亭林学案》及附案;王夫之《船山学案》及附案。还有颜元、汤斌、张烈、顾祖禹、范鄗鼎、李颙、方以智、阎若璩,惠周惕、江永、全祖望、卢文弨、王鸣盛、戴震、钱大昕、段玉裁、章学诚、王念孙、洪亮吉、孔广森、江藩、严可均、顾广圻、龚自珍、魏源、曾国藩、俞樾、张之洞、王先谦、孙诒让等。
以后诸卷为诸儒学案。共七十人。直隶三人,山东三人,江苏十八人,安徽二人,江西三人,浙江二十五人,湖北四人,陕西四人,四川二人,云南四人。
清代二百余年。其初,明清之际大师辈出,实呈百家争鸣局面。孙奇峰、黄宗羲、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傅山、李颙以及颜元实各有千秋。康熙即位后,用熊赐履,赐履非醇儒,然尊重儒术,遂为朝廷尊重理学所自始,而为康熙讲学最亲且最久者为李光地。熊李本有师生谊,然彼此皆伪,遂以争宠相倾轧。二人盖以理学为得君之阶梯,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天下不敢以世俗之见非薄理学,而儒生得用矣。彼等即不以迂拙或虚伪见摈,则熊、李犹金台之郭隗,当居招致之功,要为人君好尚之标志。
自此理学虽为朝廷正统,但反理学思潮并未少息,傅山、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颜元等开其端,迨至乾隆朝而朴学大盛。朴学对玄学言,顾炎武、阎若璩、奠之基、戴震、惠栋等人都反宋学而倡汉学,或称之为汉、宋之争。朴学兴而理学不见重于世,于是乾嘉学派成为正统,一同于理学心学,但因方法不同,因而所得结果亦异。
与乾嘉学派并起者有常州学派,始于常州庄存与,而刘逢禄、张其帜,遂使附庸蔚为大国。今文经学自何休总结公羊义例后,少有继之者,所谓“非常异议可怪”之论渐湮灭矣。庄存与出尚未谙《公羊》义例所在,刘逢禄乃何休总结之发现者,而孔广森有别解,遂歧义丛生。此后龚自珍、魏源出,更与经世说相结合,遂使公羊义更富改良主义色彩,开清末公羊学大盛之先河。乾嘉学派与常州学派如双峰峙立、泾渭分流,至清末不衰,孙诒让盖乾嘉学派之集大成者,而康有为遂以公羊讲大同世界。太炎、任公以后,枝叶扶疏,非汉学及公羊可以范围矣。
《清儒学案》总体水平虽不及《宋元学案》和《明儒学案》,但搜罗亦较宏富,仍不失为研究清代学术思想史的重要著作。
《清儒学案》除初本外,另有一九八五年北京中国书店根据原版之印刷本,共十函一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