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渠资料著作,一百七十五卷。清傅泽洪主编,成书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
傅泽洪字育庵,又字稚君,号怡园,汉军旗人。雍正间住江南淮扬道按察司副使,生卒年和出生地不详。入清以来,黄河决溢,运河浅阻,水患治理困难重重,一些河务官员希望从历史治水活动中取得经验和借鉴。于是系统整理水利文献史料的工作得到重视和发展。在此前提下,傅泽洪身为水官“尝寒暑风雨于泥绰畚锸间者二十余年”但自认为无所建立,深感自愧,故将“用是积数年心力,目眵手披,渔经猎史。远稽胜国之实录,近述世祖圣祖两朝之训旨,参以众说,附之管窥,纂辑成书名曰《行水金鉴》。”关于《行水金鉴》一书的主要编纂者还有一说,认为是郑元庆。郑元庆字芷畦,浙江湖州归安(今吴兴)人。约生于明末,卒于清雍正年间。郑元庆著述不少,全祖望在郑之族孙根铨处知著有《礼记辑注》、《四礼参同》、《湖录》等。并谓“芷畦生平著述尚有《行水金鉴》为河道傅君所开雕盛行,顾罕知其出于芷畦也。”全祖望在《鲒埼亭集》、《盛百柚堂文集》有郑元庆铭传,都说此书郑元庆为力甚多。然傅泽洪在他的序例中未有提到,别无显证,未之详也。
是书编排体例极为精湛。卷首冠图一卷,绘图五幅,计黄河图、附古今黄河通塞图,淮水图、附高家堰图;汉水江水图、附西汉水图洞庭鄱阳二湖图;济水图、附五水济运图;运河图、附太湖图、清江浦图、卫河图、禹五台图,图后附有说明文字。正文以河水、淮水、汉水江水、济水、运河水为序,分而述之。
卷一至卷六十记述黄河。
卷六十一至卷七十记述淮河。
卷七十一至卷八十记述汉水江水,即长江。
卷八十一至卷八十五记述济水。
卷八十六至卷一百五十五记述运河。
卷一百五十六至卷一百六十三为两河总说。主要追记了在黄河、淮河、运河各卷中所未及到或有载而不详的自明以来治理这些河患的史料。
卷一百六十四至卷一百六十九为官司。记载了历代各地分理河务的河官、闸官、文武职官的名称及品级和其所司地域界限等史料。
卷一百七十至卷一百七十三为夫役。书中宋元以前不录,只收录了明清两朝,凡河道泉闸堤坝及有关漕运等事务各地所设夫役和河营修防兵夫的数额。推行雇募夫役时各地每年所需的银两。还收录了自康熙十二年至六十年这期间佟风彩、靳辅、于成龙、傅泽洪等人关于夫役,粮饷,河营等有关问题的奏疏。
卷一百七十四记载了明清以来的从明清会典中所集录的河道钱粮及黄河、运河两岸各地所筑河堤的地点及长度。
卷一百七十五详载了分布在黄河、运河上的闸坝涵洞的位置及其功能。并收录了靳文襄公(靳辅)治河书中的漕规一节和从明清会典中辑摘了各地漕运的史料。
本书在叙述以上诸水时,以时间为序。先叙述其河道之原委,流域之变迁的始末。然后广采群书辑录了该河历史上的灾患及其历代对其水患的治理得失。中间详载了历代为防水患而兴修的水利工程和历代治水人物及其他们策略。黄河历史上被认为是四渎之宗,故该书对黄河的记述尤详,其余各水略之。
该书所收资料宏富达三百七十余种,上起夏朝下迄康熙末年(1721年)。所收文献资料秦汉以前以《禹贡》、《水经》为主,秦汉以后主要依靠正史及河渠志等。元代以后内容开始增多,明代大部分引用《明实录》、《明会典》辅以通志、府州县志、河漕等书。而碑传杂记也所见不遗,只有清代顺治康熙数十年间无官书可引,只可引用志书和诸臣的奏疏。
百余年后,由潘锡思等编纂的《续行水金鉴》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完成。潘锡思字芸阁,安徽泾县人。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官侍读学士。该书创始于黎世序,黎世序为南河总督,书未成就去职。该书内容始于康熙六十年(1721年)至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止。与《行水金鉴》相衔接。而康熙六十年以前《行水金鉴》所不详的在《续行水金鉴》前部按年月给予了补述。其内容除黄河、淮河、长江、运河之外,增加了永定河,汉水则并于长江,济水则并于黄河。计黄河(五十卷)、淮水(十四卷)、运河水(六十八卷)、永定河水(十三卷)、江水(十一卷),冠图一卷,增沁水图一幅,永定河图一幅,共一百五十六卷。与《行水金鉴》不同处是收有部分农田水利资料散入各篇,附的图改绘画图为线条图。工程所在比较明晰,每条河流下又分《原委》、《章牍》、《工程》三大项。共收《章牍》一百二十一卷,占全书的四分之三以上。保存了大量原始的工程技术档案。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全国经济委员会水利处又组织编纂了《再续行水金鉴》。其内容和所收资料上接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下至清末(1911年),与《续行水金鉴》相衔接。分为黄河、长江、淮河,运河及永定河等部分,至今尚未公开出版。
《行水金鉴》最早的版本是清雍正三年(1725年)的刻本。在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由商务印书馆发行的《万有文库》王云五主编,第二辑七百种中收入《行水金鉴》。《续行水金鉴》最早的版本是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的刻本。在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 11月由商务印书馆发行的《国学基本丛书》中收入《续行水金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