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类笔记。二十卷。明沈榜撰。成书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
沈榜,生卒年不详。湖广临湘人。由举人历任内乡、东明、上元三县知县,万历十八年,升任顺天府宛平县知县。后又升任户部主事。本书即其任宛平县令时所写。他之所以编写此书,就是因为宛平过去没有志书,掌故案牍又茫然不知去何处查考,这时施政非常不便。所以他到任后不久,即决心撰写此书。其所用资料,有过去残缺不全的档案,有当前的各种档案文牍,有的是访问公卿士夫,有的是采自平民百姓。对国家各项政令,对各项制度的兴废沿革,对当地百姓的利弊奸垢,对如何导利除害,都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然后杂取其“所行之有据而言之足征者,随事记录,不立义例,不待序次”,写成此书,做为他及其后任者施政的依据。因本书写成于宛平官署,故名之为《宛署杂记》。
本书内容主要是记述明代宛平县的自然环境与社会情况。全书按问题分别叙述,各问题又按时间先后编排,有的后面还附有作者的评论。其中第一卷“圣谕”中包括有正德时“圣谕”三道,嘉靖时“圣谕”八道,隆庆时“圣谕”一道,万历时“圣谕”四道。第二卷县始记宛平设县之始,分土讲宛平疆域、编户、里图;署廨记宛平官署的方位、名称、各官执掌及其与厂卫关系;古墨斋记此斋由来、位置与碑刻。第三卷职官,记明以来本县各官吏姓名及其简历。第四卷山川,记各山水名称、方位、流经地方以及本县古迹。作者在本卷中着重指出:“西山一带,形势稍胜者,非赐墓、敕寺,则赐第、赐地,环城百里之间,王侯、妃主、勋戚、中贵护坟香火等地,尺寸殆尽。”可见兼并是很严重的。因为这些人都享有优免特权,故其所占地土的粮差,都还要由现有的百姓来赔补。第五卷铺舍,记铺舍总数、名称、各铺舍人员设置、铺兵人数、铺舍职责、铺兵工食及铺舍存在的问题。街道,记城内坊、牌、铺名称、数字、城外村庄和城乡组织。其中城内各坊,随居民多少,分为若干铺,每铺设铺头火夫三五人,而统之以总甲;城外各村,随地方远近,分为若干保甲,每保设牌甲若干人,选其精壮者为乡兵,兵器毕见,而统之以捕盗官一人、保正副各一人。他认为总甲、保甲、地方之领袖也”。第六卷记地亩、人丁、徭赋、力役。其中“地亩”一项,原额三千四百多顷,自嘉、隆到万历,已减少六百多顷,即减少了近百分之十八。对此,沈榜无限感慨地说:“宛地有限,而赏地无已……其势不尽有宛平不止也”。在“力役”中,记这里的役分二等,一种是“实役”,一种是“募役”。实役共一千五十二名,有园陵之役、坛场之役、内府之役、各衙门之役、本县之役;募役共一百九十七名,有在各衙门者,有在本县者。沈榜认为,这里的力役本来已相当严重,而宛平人丁,多五方之民,他们有的典买了田园,有的因经商致富而拥资十百千万,但
一当佥派力役时,他们却以“流寓”、“寄庄”、女户、酒户、醋户、厨役、海户、煤户、柴户等名义,逃避力役。造成了“宛差繁,宛丁少,客丁多,土丁少,力者既无不役,役者自不必力”的力役严重不均的局面。第七卷黄垡仓中记述了洪武时这里就有王庄,永乐改元时,这里就有了皇庄。这是有关皇庄的最早记录。“郎头”中记述了北京经战乱之后,到永乐初,还是“商贾未集,市��尚疏”。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永乐皇帝下令在皇城四门,钟鼓楼等处,各盖铺房,召商民居住,总称之为廊房,为收取廊房租钞,由廊房居民中选出正副廊头。由于官府勒索,“凡应廊头者,率至破家”。第八卷宫庄子粒,记述了未央宫庄、仁寿宫庄在宛始建、改名及其所收子粒,每亩征银数不等。第九卷马政,记述了马政在宛平开始的时间、具体措施及其出现的弊病。第十卷“奶口”,记奶口分为坐季奶口与点卯奶口,选养奶口的目的,是听候宫内宣召;选拔奶口的机构是礼仪房,又称奶子府。对选送标准、办法、待遇以及选养中出现的问题,都作了详细论述。“三婆”中记述了奶婆、医婆、稳婆的职责及其选拔办法;“土工”中记述了“土工”人数及其职责。第十一卷“驾相”“养济院”,其中养济院记宛平养济院机构的设置及其方位。但京县官例不得擅收孤老,只是当改元或国家遇有喜庆大典,经皇帝特许、经过地方上报批准才有可能。故其收养“无常期,亦无常数,惟上所命”。宛平县在万历纪元、七年、十年三次,共收养二千一百多人,每名月米三斗,岁给布一匹。孤老中,每百名各选会头一名,每月在养济院集中一次,听候县丞查点。后来由于会头把持作弊,亡者十不开一,存者十不给一。主管官员一度曾想进行整顿,遭到了他们的激烈反对,最后只好作罢。第十二卷契税,记当时北京都税司与宣课司除掌收一应货物之税外,对都城中典买房契税也负责征收。在这里沈榜特别指出了当时北京房产占有情况。他说:“都城房舍,强半贵有力之家,否则富商大贾寄寓转售,而典价一契且有六七千金者”。卷十三铺行中记述了铺行的含义、由耒和佥派编审办法。这里最值得注意的有两点:一是当时有些奏疏中指出,北京工商业店铺有一百三十二行之多,共有店铺三万九千八百零二户;二是各店铺的资本多者至千万,少者一二金,其中上中六则人户是五千四百二十五;下三则人户为三万四千三百七十七。这是研究明代北京史和明代城市经济最宝贵的资料。第十四、十五两卷经费,记述了宛平县对坛壝、宗庙、陵园、行幸、宫禁、内府、各衙门、乡试、会试、殿试、乡会试武举、杂费开支承担的各种费用,其名目之多,实在难以枚举;而百姓痛苦处境,由此也可想见。第十六卷人物记述了本县可考的乡贤、列女和仙释。第十七卷民风,记北京的民俗、节令、方言。其中所记灯市,每年正月初十日起,十六日止。灯之名不一,
价有至千金者。是时四方商贾辐辏,技艺毕陈,珠石奇巧,罗绮毕具,一切夷夏古今异物毕陈。观者冠盖相属,男妇交错。近市楼屋赁价甚贵,非有力者率不可得。第十八卷恩泽,记述了皇帝所撰碑文、所书匾额所赐田宅、陵园、坟墓及其祠祭和所赐各寺经书等。第十九卷寺观,记述了在宛平的寺、庵、宫、观、庙、堂、祠共五百七十五处。第二十卷记述了遗文、遗事。其中较有价值的是都城八绝:即李近楼琵琶绝,苏乐壶投壶绝,王国用吹箫绝,蒋鸣岐三弦绝、郭从敬踢球绝,阎橘园围棋绝,张京象棋绝,刘雄八角鼓绝。
可见本书是研究明代政治、经济、文化,尤其是研究明代北京的必不可少之书,史料丰富而可靠,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所以自出版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九六一年,北京出版社根据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所藏日本尊经阁文库该书的胶卷排印出版,一九八○年,北京古籍出版社根据一九六一年版铅印本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