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性史书。十四卷。明潘季驯撰。万历十八年(1590年)成书。
潘季驯,字时良,号印川。生于正德十六年(1521年),卒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浙江乌程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授九江推官,擢御史,巡按广东,行均平里甲法,广人大便。进大理寺丞。官至工部尚书。他先后曾四次奉命总理河道,修治黄河,政绩显著,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为我国古代著名水利专家之一。其著作除本书外尚有《两河管见》、《两河经略》、《留余堂集》等。
潘季驯所以编著此书,目的就是要将他二十七年来防治黄河的经验加以总结,提供给后人参考,“用备蒭荛之择”。对这些经验,他很谦虚地说:“可因则因之,如其不可则亟反之,毋以仆误后人,后人而复误后人也”。
本书是研究明代水利工程的重要资料。其编排体例有文有图,其叙述有的采用编年体,有的采用论述体。本书编著时,最初是将潘季驯的奏议和当时权贵们的赠言,先编成《宸断大工录》。后来他在治河公余,复加增削,类辑成编,改为《河防一览》之名。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七个部分:一、敕谕五道(系嘉靖至万历五次任命他修治河道的上谕);二、图说三(有《祖陵图说》、《皇陵图说》、《两河两图说》);三、河议辨惑:主要驳斥了那些把黄河决口认为是河神旨意的谬论。这种谬论的实质,就是黄河根本无法治理。对此,潘季驯反驳说,如果说有河神,这个神就是水性。水性不分东西,而只分上下。如果西面高,东面低,则水决不会在西面决口;如果北面高,南面低,则水决不会在北面决口。因此,他认为,治水的要诀就是顺乎水性,把高处的水引导到低下的地方。他说:“语决为神者,愚夫俗子之言,慵臣慢吏推委之词也”,把河决的原因“归天归神,误事最大”。此外,在长期的治河实践中,他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以水刷沙”的理论。他认为,防止河决的办法,“合水”比“分化”要好。他说:“水分则势缓,势缓则沙停,沙停则河饱,尺寸之水,皆由沙面,止见其高;水合则势猛,势猛则沙刷,刷沙则河深,寻丈之水,皆由河底,止见其卑。筑堤束水,以水攻沙,水不奔溢于两旁,则必直刷乎河底,一定之理,必然之势”。四、河防险要:主要讲河防的重点地段;五、修治事宜:讲修河防决的具体措施如何筑堤、塞决、筑修水坝、护根䢀埽、造滚水石坝、建石闸、建涵洞、建车船坝,闸河偶浅急疏之法,裁柳护堤,裁茭苇草子护堤,伏秋修守;六、河决河源考:追述黄河源流与历代河决历史;七、前人治河之议与明代治河奏疏。
可见本书内容,从河源河决历史,到明代河决现实;从治水理论,到治水具体办法;从一般防治,到重点防治,都应有尽有,极为丰富,正如有人所说:“印川先生所著,乃得之艰难……网罗并包,无所不具。有司得以按籍而知古,由此参酌异同,因时设施,则惟是书之为要也”。特别是他不拘泥于成说,而创造性地提出筑堤障水、逼淮注黄,以水刷沙、根据水量的多少而决定蓄泄分合,减黄补淮、束湖济运等,在我国科技史、治水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其成就远远超过了前人。清雍正时江南河道总督、文渊阁大学士高斌曾说:“治河家言不一,其著于今者,则有欧阳玄《至正河防记》,明刘天和《问水集》、万恭《治水筌蹄》诸书,而惟潘印川先生《河防一览》一书为最要”。
本书最早的为明万历十八年自刻本,清顺治间刻本和乾隆十三年(1748年)刻本。本书收入《四库全书》和《中国水利珍本丛书》第一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