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唐语林》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史料笔记。今存本共有八卷。北宋王谠撰。成书具体年代不详。

  王谠,字正甫。生年不详,约卒于徽宗崇宁、大观年间。宋长安人。宋相吕大防女婿。因吕大防的提拔,曾为京东排岸司,后改国子监丞,又改少府监丞等职。元祐之后,他还曾出任邠州通判。因他在政治上没有什么才能而仕途艰涩,受旧党中苏轼一派的蜀党中人物影响颇深。王谠虽未有才名,但也能书善画,喜读笔记小说,尤熟悉唐代杂史。他搜集有关唐史的各种杂史、别史、稗史、传记、笔记、政书等五十种书籍,摘取其中重要的材料分门别类编成《唐语林》。

  《唐语林》只收他人作品,又依据《世说新语》的体例加以编排。此书的规模较大,它采用了《世说新语》三十六门中除《捷悟》以外的三十五门,并新增加了《嗜好》、《俚俗》、《记事》、《任察》、《谀佞》、《威望》、《忠义》、《慰悦》、《汲引》、《委属》、《砭谈》、《僭乱》、《动植》、《书画》、《杂物》、《残忍》、《计策》十七门,共有五十二门。

  《唐语林》的主要内容是所收录的唐代史料,但其中也有王谠对这些材料的鉴别、考订和整理。在有些条文之后附加有案语。如卷六中收录《芝田录》所谓老卒推倒平淮西碑的记载之后,王谠加案语说:“诉妻入诉禁中,乃命段文昌撰文,其时碑尚未立,安得推倒?”在某些条文之下,王谠用注文的形式辨证史实。如卷一中叙李卫公废卫兵宿直事一,下有原注:“李卫公初入相是大和七年,居李石之前,卫兵不因李事。记之者有误。”在有的条文中,王谠对于所收录的前人记载也加以增损和删改。如卷四中有引《国史补》卷下《叙著名诗公》一文,王谠不但删去了“杜工部”、“戴容州”等名字,而且增加了“张水部”、“李杜”等名字。而且王谠又增加了一大段文字:“元和后,不以名可称者:李太尉、韦中令、裴晋公、白太傅、贾仆射、杜紫微;位卑名著者:贾长江、赵渭南;二人连呼者:元、白。”这是因为《国史补》的作者李肇的生活年代较早,元和之后的人物,社会上还未形成一致的看法,所以李肇不可能把这些写入书中。王谠生活在宋代,上述人物,历史上已经形成固定的评价,王谠也就采录以补充《国史补》中的缺无。由此而见,王谠编纂《唐语林》一书,并非单纯地摘抄,其中也存有他个人的创作或对材料的整理。因此,《唐语林》在每条文字之下不注原出处,因为有些条文是经过改写或补充,面目已非。

  《唐语林》一书在史学上有较为重要的地位。此书所录内容具有非常珍贵的史料价值。首先,唐宋时期是杂史、传记、故事、小说极为发达的时期。因为唐代修史之风很盛,所以这一时期的笔记小说对历史事件的记叙也就更为重视。这类书籍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原始资料。而《唐语林》所依据的五十种原书,绝大多数是唐人所撰写的杂史、传记、故事和小说。不见于《新唐书·艺文志》中的书不到十种,而这几种书的作者,或是由晚唐、五代入宋的,或是虽为宋人,但内容实际上是汇纂唐人著作而成。因此,《唐语林》中的材料,是由当代人记当代事,较为亲切可信。即使那些记载中也有偏执讹误,但仍可以广异闻、供参证,丰富历史记载的各个方面。而且,其中主要内容是有关唐代史事、人物事迹和典章制度及社会风习的大量记载,为研究唐代政治、社会和人物等历史的各个侧面提供了丰富的并且是极有价值史料。另外,《唐语林》所依据的五十种史书,到清初修《四库全书》时,除去残缺和重新辑佚的以外,已经有二十种书亡佚不存了。《唐语林》中所存录的这二十种书的内容其中绝大多数是仅见于此书。这部分内容对于研究历史、考证史实和了解重要人物事迹尤为珍贵。如卷七中宣宗死后内官策立懿宗事,就把晚唐宦官操纵废立大权和大臣不得干预的政治状态生动地表现出来。又如卷六中记有韩愈宠柳、桃二妾事,真实而具体地反映了这位唐代古文大家在生活上的另一侧面。

  其次,《唐语林》在辑佚和校勘上也具有突出的作用。《唐语林》中的文字与原书对校也可能时见差异。但这并不一定都是王谠改错或此书传误,今本原书也不定然可靠。因为笔记小说少有善本传世,后人又常随意改动文字,所以有些单刻传本中的问题也不少。《唐语林》成书较早,王谠所能够见到的是各种原书的祖本,因此经他采录的文字,有的反而比今传本原书更可信。

  《唐语林》以丰富的史料和珍贵的史料价值,在自《世说新语》以后的一系列同类史籍中,赢得了佼佼者的地位。但是,此书也有许多不足之处,诸如材料来源不加说明、文字时见脱误,条文分合也缺乏定准等。而且绝大部分内容的记载形式不同于史家笔法,王谠在编集此书时也出现了不少错误。因此,《唐语林》在被运用中也存在着障碍。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王谠学识欠佳和工作草率。书中常会出现原书本不误,但经王谠改写之后而出现错误。而且王谠的编写工作也不够严格,书中也常有在删削和组合中不顾文义而生拼硬凑致误的情况。另外也有此书经传世曲折而造成的分合与加工之后的散乱和讹误。

  王谠著《唐语林》,目录书中屡见记载,但卷数的多寡不一。《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一《小说家类》记《唐语林》有八卷。并说《中兴馆阁书目》著录此书有十一卷,而缺《记事》以下十五门。又说一本八卷,今本亦止八卷,而门目皆不缺。《郡斋读书志》著录此书有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此书为十一卷,与《中兴馆阁书目》所载卷数相同。这或许是最初流传较广泛的一种抄本。但后来十一卷本失传,到明时所著录的大都是八卷本和十卷本。现存最早的刻本是明代嘉靖二年桐城人齐之鸾刻的两卷残本。它与士礼居藏旧抄本三卷同,其内容又与清武英殿聚珍本一至四卷同。稍后又有丰城李栻刻的《历代小史》本。此本虽是节录本,但它所依据的祖本与齐之鸾本同。另外,在此之前,陶宗仪《说郛》中也曾引录《唐语林》数条,也大略与齐之鸾本相合。因此,《唐语林》在宋代之后就已传本不多,而流传最广的也就是这部讹误较多的残缺本,或分成三卷、或分成两卷。清修《四库全书》时,馆臣从明初所编《永乐大典》中辑出许多佚文,与齐之鸾本相合,用聚珍版刊行,即所谓的今本。今本《唐语林》分为八卷,前四卷中,从《德行》到《贤媛》共十七门,还保留着王谠原书的本来面目,即是齐之鸾本的内容。后四卷是把辑自《永乐大典》各韵部之下的引文汇编而成。但是此本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从分量上说,此书散佚部分不止只全书篇幅的一半,还有许多佚文存于宋代类书或其他著作之中,而《永乐大典》中也还有未曾辑出的佚文。其次从内容上说,《永乐大典》在收录《唐语林》时分类失当、误记篇名而造成许多混乱和错误;清辑此书时又过于草率,没有完全依据齐之鸾刻本或进行校勘,又没有完全遵从底本《永乐大典》中的文字。因此今本与《永乐大典》及齐之鸾本中的文字有许多不同,其中多有错误或擅自改错之处。最后从体例上说,前后体例不同,只是一个拼凑本。后代重刻此书的人很多,如《墨海金壶》本、《守山阁丛书》本、《惜阴轩丛书》本等,还有福藩署、江西书局、湖北官书局、广雅书局翻刻聚珍本等多种。这些版本的《唐语林》都源出于清武英殿聚珍本。中华书局在

  一九八七年出版的《唐语林校证》是现今最好的版本。此本是经过系统的整理和严格的校勘,校改了各种原因所造成的许多错误和脱漏,并核查现有资料而标明大部分内容的出处,又从有关书籍之中新辑出佚文十九条,且附录了有关此书的题跋等研究资料。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唐语林》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语林  语林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词条  主要  主要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