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简称《汉志》。现存最早图书目录。一卷。东汉班固撰。成书于东汉中期。本书目原为《汉书》中的一篇,后世乃从中裁篇另行刊印,初刊本有日本文政八年(1825年)《八史经籍志》本,清光绪九年(1883年)镇海张寿荣据此重刊。(撰者事迹参见“《汉书》”条)
《汉书艺文志》乃《汉书》十志之一,专记西汉一代藏书之盛。其所著录之书分为六略、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一、六艺略:下设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二、诸子略:下设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家、小说;三、诗赋略:下设屈原等、陆贾等、孙卿等、杂赋、歌诗;四、兵书略:下设兵权谋、兵形势、阴阳、兵技巧;五、数术略:下设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六、方技略:下设医经、经方、房中、神仙。
《汉志》是在刘歆《七略》基础上删烦节要,改编而成。但并非简单因循,而是有所改进。主要是:一、更新体例。班固根据实际情况,将《七略》中的《辑略》加以分解移易,置总序于六略之前,分置大序、小序于六略与各类书目之后,将各类图书与有关论述更紧密结合起来,使书目更加明了清晰,读者也可免省反复检寻之劳。二、变更著录。班固对所著录的图书内容及其类别,一一详加考核,凡《七略》中归类不当、著录重复之处皆进行适当合并或改移。如《司马法》原属兵书略兵权谋类,班固则改归六艺略礼类;《伊尹》、《太公》、《管子》、《蒯通》、《孙卿子》等原既入诸子略,又入兵书略,班固则全部移归诸子略。凡从某类提出者则在总数下注明“出”若干家、若干篇;凡由于重复而省去者则皆注明“省”若干家、若干篇;凡增入或移入者则皆注明“入”若干家、若干篇。这样,既修正了《七略》的内容,在分类与著录上更准确、更科学,也保存了《七略》的基本面貌。三、简化叙录。班固对《七略》的叙录,进行了简化、修改与补充,并均以小注形式附于各书之下。小注内容广泛,文字精要。或注明“有列传”,提示读者可将“艺文志”与史传结合起来参阅;或注明同一图书今本篇目与《七略》著录篇目的不同,如六艺略论语类中有“《论语》古二十一篇。”小注云:“出孔子壁中,两《子张》。”又“《齐(论语)》二十二篇。”小注云:“多《问王》、《知道》。”这样上述两种《论语》篇目与今本篇目的不同就一目了然;或注明图书缺佚真伪情况,确定图书价值;或注明图书内容性质;或注明图书作者;或注明附录等等。这样,《汉志》用分类总序、大小序、小注的形式,保存了《七略》的分类、辑略、叙录的基本面貌,同样起到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作用,使我们看到先秦至两汉的学术文化成就与发展概况。四,补充著录。班固对《七略》未收的图书,尽量加以补录。如补入西汉末年杜林、扬雄、刘向等人的著述,使《汉志》“首尾洽通”,真正成为记录上古到西汉图书的完整目录,便于了解文化史、学术史的发展变化。
《汉志》由于删取《七略》而成,在《别录》、《七略》早已亡佚的情况下,人们不仅赖以知道《别录》、《七略》这两种极其重要的目录学著作的基本面貌,而且能够赖以查考先秦学术渊源流别及古书存佚真伪情况,赖以研究古代目录学的方法与成就。
《汉志》继承了《七略》以六分法为核心,辅以总论、叙录等手段,揭示文化学术发展脉络的中国古典目录学的优良传统,对后世目录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后世书目的编制方法及分类,大多依据此志损益而成。
《汉志》在我国目录学史上的重大贡献,在于首次根据官修目录编制正史艺文志,开创了史志目录这一新体例,以记一代藏书之盛,从而使古典目录学更加成熟。在这一体例的影响下,后世编纂的史书和《隋书》、《旧唐书》、《新唐书》、《宋史》、《明史》以至《清史稿》都撰有“艺文志”或“经籍志”,专记一代藏书或一代著述情况,使一些早已亡佚的当时国家藏书目录赖以大致完整地保存下来。同时,《汉志》的出现还启迪后世目录学家对没有“艺文志”的正史,补作了“艺文志”,对已有的“艺文志”则加以补正,从而产生了不少的史志目录,大大丰富了我国目录学的遗产。
《汉志》问世后,唐人颜师古曾为之作注,由于很少考证,故宋人王应麟乃拾取史书、诸子等旧文,进行补注,成《汉书艺文志考证》四卷,见一九三六年上海开明书店印《二十五史补编》本。清人姚振宗又据各种史书及后世发现的汲冢竹书,谶纬书、未经上奏的私撰诗赋等,增补本书,成《汉书艺文志拾补》六卷,见一九五七年中华书局重印《二十五史补编》本,是书共增补三十四种、二百八十五家、三百一十七部,附见六十四家、九十部,较原书超出一半以上。姚氏另有《汉书艺文志条理》八卷,见一九五七年中华书局《二十五史补编》本。是书分类整理,还其本来面目。每条先叙撰人始末,次及本书源流,无所征引者,或自为之说;有所征引者,则附著于篇。近人顾实有《汉书艺文志讲疏》,不仅注重学术上的“考镜源流”,又注意探讨目录版本学上的诸多问题,在学术和资料上有一定价值和功用,一九八四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汉志》今有一九五五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十史艺文经籍合志》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