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卖瓜的老王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读后感
第五十一回的回目是: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
上回说,为了贯彻落实贾母的指示精神,李纨在诗社组织姐妹们为过年编制灯谜,并身体力行,率先拿出自己的作品。大家猜了一阵子,都猜中了。但宝钗提出,这些谜偏于文雅,不符合老太太的口味,我们还是弄些浅近的,雅俗共赏为好。
湘云抢先响应,编了一个《点绛唇》,谜面不但浅近,还诙谐有趣。但大家都猜不出谜底,只有宝玉猜着了。为什么是宝玉?仔细想想,应该是文字内容与宝玉的命运结局有某些暗合吧。
李纨说,琴妹妹走过的地方多,诗又写的好,应该多编几个。薛宝琴点头答应,很快就编出十首怀古诗。
大家都争着看,说“自然新巧”,并“称奇道妙”——从题目上看,这十首怀古诗,涉及的古迹有:赤壁(赤壁之战,曹军一败涂地)、交趾(相关“伏波将军”马援)、钟山(相关“隐士”话题)、淮阴(相关韩信)、广陵(相关隋炀帝)、桃叶渡(王献之典故,涉及“分离”)、青冢(昭君墓)、马嵬坡(杨贵妃命断处)、蒲东寺(见于《西厢记》中)、梅花观(见于《牡丹亭》中)——书中交代,薛宝琴曾经游历过很多地方,这十个景点,应该是其足迹所至。只是,后面的两个,却未必实有,本来是文学作品中虚构的地方,如何游历?
诗很雅致,同时作为谜面,谜底“各隐一物”。只是,大家猜了一回,都没有猜对。可见并不浅显,应该也不会符合老太太的意。
这十个诗谜,书中也没有给出谜底。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谜中谜”了,这也颇让后来的研究者们费心思。
其实依我看,作者可能更在意诗句本身的寓意。只是,这些寓意比较隐晦,加之,我们已经不能看到原书的全貌,在作者“迷失”的书稿中,是否还有照应,也不得而知。所以,很难找到确切的答案。
宝琴这个清纯俏丽的女孩子,所到之处,着眼点不在独特的景色和旖旎的风光,小小年纪,感受的并非眷恋让人流连忘返的美景,而满满的都是往事不堪回首的慨叹。所关注的,与这些景点相关的、大多是“非正常死亡”的悲剧人物。让人未免感到有些“非正常”。
然而,仔细品味,诗中所表达的这些意象,或许并非是“她要说”,而是作者在此时“要她说”。换句话说,是曹公想借人物之口,表达对书中家族及人物命运的一声叹息。
虽然,“场内”的读者,只看到字面上的“新巧”和“奇妙”,而我们这些“场外”的读者,未必不可以掩卷细思。如果抛开猜测谜底,那么这十首“朦胧诗”,却可以或多或少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言外之意”——
曹公在这里借“怀古”主题,营造了一种有点悲戚苍凉的气氛。诗题虽然是“怀古”,但内容似乎更多的是“感今”。既发出对往事历历“追不回”慨叹,更包含对眼前的一切“留不住”的唏嘘。所以,“新巧”也好,“奇妙”也罢,恐怕只是通过客气的赞许,掩盖作者真实的寓意吧。
附带说几句,前番黛玉曾因为慌不择言,不小心秃噜出几句《牡丹亭》和《西厢记》的曲词,被宝钗抓住,一通教训。没想到,在这里,薛宝琴竟然把其中的地点当做景点去展开想象,生发感慨,这让宝钗多少有点尴尬。连忙借口说,后二首于史鉴无考,我们也不懂,还是另做吧。黛玉却出面打圆场说,我们虽然都没有看过这两部书,但三岁小孩都知道这两出戏。可见,黛玉真是单纯善良又厚道。而对比之下,宝钗在众人面前,不免又有点儿假装正经的味道。
李纨也出面帮着澄清,说这是老少皆知的故事,并不是必须看了邪书才知道。由此可知,读《西厢记》、《牡丹亭》这样的“邪书”,在当时是多么的“违法乱纪”。
宝玉的大丫鬟袭人,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人物。虽然身份只是一个丫鬟,但不能不说,在本书中,却是一个重要人物。很多情节的发展,都与她有关;而宝玉房中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也往往因为她的临时不在。现在又是——
袭人的哥哥进来说,她母亲病重,想女儿,请求让她回家看看。王夫人说,这也是人之常情。让凤姐“酌量去办理”。
怎么个酌量?也就是按照等级、规格,对标相应的出行规模。凤姐派了一辆大车、一辆小车,还安排了周瑞家的带着一个婆子及两个小丫头子跟着,外头再派四个有年纪的跟车的。除此之外,还特意嘱咐,让袭人“穿几件颜色好的衣裳,大大的包一包袱衣裳拿着,包袱也要好的,手炉也要拿好的”。
古代官场是很讲究“服色”的,不同的身份,穿不同款式、不同颜色的衣服。如果不小心穿错了,轻者,被认为不合礼数,有失体统,有损形象;重者,会因为“僭越”,而引起杀身之祸的也不少见。
按照以上原则,体现到像贾府这样的王公贵族之家的各个等级的人员,穿什么衣服,用什么东西,乘什么车轿,也就不是小问题了。
袭人的身份是宝玉房中管事的大丫头。但由于之前已经得到了王夫人的认可,工资水平实际上已经是“姨娘”的标准了。所以,用时下的话说,大概相当于是“主任科员”,享受“副科级待遇”。而这次凤姐特意指派负责“跟太太奶奶们出门”的周瑞家的跟随,这待遇,似乎……可见,凤姐善于“创造性”地贯彻领导意图。
袭人按照凤姐的要求穿好了衣服,到凤姐面前一验收,凤姐看到,外面的几件衣服都是王夫人赏的,但仍然觉得不够,嫌那件灰鼠的褂子素了些,如今穿了也冷,又把自己的大毛的给她穿上。一通捯饬下来,气派着实不小。
我想,在这里,王夫人通过凤姐所做的这些,除了体现等级规格之外,可能还有点隐含的心理因素。为什么这么说?有个规律,当一个人正在持续发达,特别自信的时候,可能往往对外表并不是特别在意。反倒是,当处于走下坡路的时候,更在乎外人的评价。而此时的贾府中的某些主事的人,似乎已经开始格外在乎外人的眼光了。
上回说到,由那些不当家不做主的人,所表现出来的虚假繁荣状态,只是一个侧面。在这里,则是反映了潜意识中,管理层的虚荣之心。由此或许多少透露出一些临近“没落”的征兆……
其实,薛宝琴等人的集中到来,表面上,给大观园带来了新的话题。但这些人如此集中的“投亲靠友”,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些与贾府一损皆损,一荣俱荣的旁支关系中,已经部分开始出现衰落的迹象了。而此时的贾府,表面看起来,却仍在无节制地风光排场。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袭人这几天不在,晴雯、麝月升任临时代办。然而,长时间的依赖性,似乎弱化了这二人在工作上的自觉主动的意识。特别是晴雯,还打算要变本加厉地趁机享受享受。并声称 “有你们一日,我且受用一日”。
顽皮任性的晴雯很有些“出圈儿的”淘气。有时甚至是恶作剧,表现的很有些“作”(阴平声)。这或许也是长时间闲适生活导致的,穷极无聊中的一种变态发泄方式吧。
但往往人物的悲剧命运也总有某种主观因素——麝月说她: “你要死也不拣个好日子”——虽然只是十分无意的一句戏言,但却不幸一语成谶——不过,这是后话。
晴雯因为在冰天雪地中玩命似的的“作”,不幸感染了小伤寒。宝玉为她请来的大夫,没想到却是个“胡庸医”,所开的药方中乱用“虎狼药”,被宝玉否定。但即使是庸医,也不能随便打发,轿马钱是要给的。给多少?老婆子说:“少了不好看,也得一两银子。”
等到麝月去拿银子,却不知道银子的规格,甚至连称重的戥子(小规格的杆秤)都不会用。由此可见,像贾府这样的大户人家,仆人的分工之细,不禁让人想到那个在“蔡家厨房捋葱丝”的典故。
宝玉懒得费心思,说:拣那大的给他一块就是了。麝月拣了一块,掂了掂,这块只怕是有一两了,宁可多些,别少了,叫那穷小子笑话。站在外边的婆子说,那是五两的锭子夹了半边,少说也有二两呢!姑娘再拣块小些的吧。麝月却懒得再费事……
什么叫“大手大脚”?细节比比皆是。此时的贾府,“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而如此漏洞百出,离破产还远吗?
又让人请来了王太医。经诊断,为晴雯开了温和的疏散之药。
老婆子取了药,宝玉让把煎药的银吊子找出来,就在火盆上煎。晴雯说,还是拿到茶房里去煎吧,弄得这屋里药气,如何使得。宝玉却说:“药气比一切的花香、果子香都雅”。“这屋里,我正想,各色都齐了,就只少药香,如今恰好全了。”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我读完它感触颇深。它讽刺了我国古代封建恶势力独霸一方的丑态与它最终将会走向灭亡的必然命运。在红楼梦中我最喜欢林黛玉,别人都说林黛玉太爱哭了,比不上宝钗的大气。真真是一个林妹妹。
林黛玉是即将枯萎的绛珠草,无意得到了神瑛侍者的慈悲灌溉,修炼成仙。两位因灌愁海水,结下一段生死缘分。高山晶莹的绛珠仙子,不能受人之恩惠而不报,听说神瑛思凡下界,于是要用一生的泪水交换,换取他的回头是岸,以报答灌溉之恩。当年看到这里,深深被绛珠仙子的高尚宏愿和无私行为所感动。后来方知,绛珠黛玉,名别体殊,实乃香魂一缕所化,本为一人,从此深爱不已。
黛玉前生仙体,神水浇灌,一尘不染,纤纤弱质,来到污浊的凡间,深涉红尘,无所适应,遂染无医之病。初见化为宝玉的恩人,便泪如雨下,高兴之极乎,感恩之深乎?无论如何,绛珠终于又遇到神瑛,三生石上旧精魄,万劫人世有情缘。
既然入凡尘,即行凡间事。当年神瑛因动情红尘,万事自然从他富贵闲人的生活开始,黛玉宝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情根深种。为了让宝玉早启慧根,懂得世无常欢,花无常艳,黛玉不惜以泪洗面,让宝玉在锦衣玉食中,看到悲苦无常。而常人视她,只当黛玉心胸狭窄,目下无尘。可怜绛珠一片心意,正是知我者谓我何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她是孤身一人来投靠外祖母的,上无父母怜恤,下无兄弟扶持,倘若宝玉辜负了她,她便贫穷的一无所有,又怎能不多疑,不多嗔,不多愁?
她视宝钗如亲姐,推心置腹如同知己,甚至连宝钗喝过的茶她也毫不计较的接过来喝了。初看那一回时只觉得好,觉得两个女孩子亲密无间。后来再看才觉得触目惊心--袭人手上只有一杯茶,世上也只有一个宝玉,宝钗抢先喝了一口,却将剩下的半杯递给黛玉,连袭人也觉得不妥,且知黛玉是素性好洁的,遂说:“我再倒去。”然而黛玉竟一饮而尽,将杯放下。这一段描写真是不敢往深里想,越想越觉得心疼。茶在中国礼仪上却是有很多讲究的,黛玉愿与宝钗共同分享一杯茶,这几乎可以理解为黛玉愿与宝钗平分秋色,共侍一夫。想到这一层不能不让人心惊。
红楼人物
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判词)、薛宝钗(判词)、贾元春(判词)、贾探春(判词)、史湘云(判词)、妙玉(判词)、贾迎春(判词)、贾惜春(判词)、王熙凤(判词)、巧姐(判词)、李纨(判词)、秦可卿(判词)
红楼梦曲:引子、枉凝眉、终身误、恨无常、喜冤家、分骨肉、虚花悟、乐中悲、世难容、聪明累、留余庆、晚韶华、好事终、飞鸟各投林
金陵十二钗副册:甄英莲(香菱判词)、平儿、薛宝琴、尤三姐、尤二姐、尤氏、邢岫烟、李纹、李绮、喜鸾、四姐儿、傅秋芳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判词)、袭人(判词)、鸳鸯、小红、金钏、紫鹃、莺儿、麝月、司棋、玉钏、茜雪、柳五儿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十二家人: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余信
其他人物:贾母、王夫人、薛姨妈、赵姨娘、邢夫人、林如海、贾雨村、甄士隐、刘姥姥、柳湘莲、薛蟠、贾瑞...了解更多人物,及诗词关注公众号(bcbeicha)杯茶读书,回复关键字获取。
红楼诗词:西江月二首、葬花吟、题帕三绝、五美吟、秋窗风雨夕、柳絮词、菊花诗、桃花行、芙蓉女儿诔、姽婳词、怀古绝句、
红楼梦每回主要内容及解读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重要情节:黛玉入府、梦游太虚、元妃省亲、宝玉挨打、宝钗扑蝶、共读西厢、黛玉焚稿、湘云醉眠、可卿之死、紫鹃试玉、探春理家、惑馋抄园、
脂批红楼梦每回原文解读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
微信搜索公众号【杯茶读书(bcbeicha)】关注后,在对话框发送人名,获取相应的人物分析,如:黛玉。回复诗句,获取相关诗句解析,如:葬花吟。回复回目,获取相应回目的简介及分析,如:红楼梦第一回。其他更多的回复关键词等你探索,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简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