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版本异同校勘记。三十卷。清钮树玉撰。成书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刊刻年代大约在清光绪四年(1878年)以后。(撰者事迹参见“《说文新附考》”条)
钮氏认为,自从唐代的李阳冰刊定《说文解字》,对《说文解字》原文已作了改易。宋代徐铉刊定《说文解字》,又把徐锴文字说解散入《说文解字》许慎文字说解中。钮氏认为当时的通行本《说文解字》是大徐本的毛氏翻刊本,“而毛本又经后人妄下雌黄,率以其所知改所不知,古义微矣”(钮树玉《说文解字校录·序》)。于是,钮树玉开始着手进行重新校勘《说文解字》的工作。他最初仿照陆德明《经典释文》的体例,写作《说文解字校录》十八卷。后经师友指点,创造新的体例,重新写定,而使其篇幅扩充到三十卷。
《说文解字校录》照录大徐本《说文解字》原文,并依《说文解字》原目为十五篇,每一篇又分为上下两卷。《说文解字校录》正文十四篇,共二十八卷。第十五篇包括两卷。许慎自叙、“说文注义有,正文无,除象形不录”合为一卷。许慎后叙、许冲上说文表、说文刊误、说文玉篇校录、钮树玉墓志铭、钮树玉孙钮惟善之跋、藩祖荫之跋等合为一卷。全书共三十卷。
《说文解字校录》正文(即大徐本《说文解字》校勘记)分别附注于大徐本《说文解字》正文各款目之中。大徐本《说文解字》原文为大字,钮氏的校录为小字双行。钮树玉校勘大徐本《说文解字》的方法和步骤有三:第一步,用宋本《说文解字》、《说文解字五音韵谱》、《集韵》、《类篇》校正毛氏翻刊大徐本《说文解字》的讹误。第二步,用《说文解字系传》、《古今韵会举要》校正大徐本《说文解字》的失误。第三步,用《玉篇》校正李阳冰刊定《说文解字》的失误。
钮树玉在《说文解字校录》中具体做了以下几项工作。第一,对于大徐本《说文解字》所引先秦经籍原文与今通行本先秦经籍原文不同的、在大徐本《说文解字》中有两三处引用同一句先秦经籍原文的、以《诗》误为《尔雅》的、以传误为经的,《说文解字校录》都悉录异同,以备读者参考。第二,许慎说文后叙中称《说文解字》正篆为九千三百五十三文,重文为一千一百六十三文。钮氏认为,今大徐本《说文解字》所收文字多于此。故钮氏用《玉篇》、《广韵》比勘之。凡是多出来的字,钮氏都在校录中详细说明,并且将这些字摘录出来,附于本书第三十卷的《说文玉篇校录》中。第三,大徐本《说文解字》正篆字体与《玉篇》不相同的,以及大徐本《说文解字》中有而《玉篇》中无的,都摘录出来,附于本书第三十卷的《说文玉篇校录》中。第四,删去大徐本《说文解字》的新附字和增补的十九个正篆。大徐本《说文解字》许慎的文字说解所用之字,其中有些字不见于正篆的,钮树玉认为,这些字是后人从俗改易的。所以,钮氏把这些字全部摘录出来,附于本书第二十九卷的“说文注义有,正文无,除象形不录”中。第五,徐铉用孙愐《唐韵》音切为《说文解字》正篆注音。其中有一字而有两三音的,大徐本《说文解字》只取其中的一个。故钮树玉著《说文解字校录》,以《玉篇》补所未备;并且辑录《玉篇》所引《说文解字》与大徐本不同的文字说解,以供读者参考。第六,钮树玉在《说文解字校录》中备录《说文解字系传》毛氏旧抄本和钱楚殷钞本,及《玉篇》《广韵》张氏刊本、《集韵》影宋钞本、《类篇》曹氏刊本、《古今韵会举要》元刻本、中的引文以比勘校正近刻《说文解字系传》之误。另外,在校勘《说文解字》的工作中,钮氏在《说文解字校录》中还采用了《经典释文》叶林宗影宋钞本,《文选》李善注元代张伯颜刻本,《一切经音义》时刊本兼旧钞。
《说文解字校录》成书后,由于钮树玉家境贫寒无力刊行,至清光绪四年(1878年)前一直以稿本流传(详见钮惟善《说文解字校录·跋》)。《说文解字校录》的重要刻本有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江苏书局刻本。三十卷。潘祖荫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