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前饮食疗法和营养学的本草专著。三卷。唐孟诜撰。约成书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年)。
孟诜,唐代汝州梁县(今河南临汝)人。约生于唐武德四年(621年),卒于唐开元元年(713年),曾任同州刺史等职,故有孟同州之称。孟氏自幼好医药,上元元年师从名医孙思邈,潜心于医药研究和饮食疗法,成为唐代著名医药学家。著有《必效方》、《补养方》、《食疗本草》。据《嘉祐本草》记载,《食疗本草》为“唐同州刺史孟诜撰,张鼎又补其不足”而成。
本书共书药条二百二十七条,据《嘉祐本草》记载,其中属张鼎补充的有八十九种,从原书残卷中可以看出,该书采用朱墨二色分写的方法,药名及各方名前的“又”、“又方”等皆用朱色书写,十分醒目,以药物为核心自成体系,层次分明,也便于方药的查找。1907年敦煌发现的该书残卷,存药二十六种,均为食物药,其中以瓜果菜蔬为主,但无米谷及禽兽虫鱼,可知本书的排列顺序是以药物的自然类别编排的。每味药名下,分别记载药物的药性(温、平、寒、冷),功效应用,使用禁忌及单方等内容,其中也有关于药物形态特点、加工炮制、药物产地的论述。所载饮食药物中,有些是初唐本草中所没有的,如绿豆、荞麦、胡荽、白苣、莙荙、蕹菜(空心菜)、石首鱼(黄花鱼)、鲈鱼等。本书注重脏器疗法的应用。记载了孕妇、产妇饮食宜忌及小儿食品营养要求,也提出某些食品由于食用不当而引起不良反应。本书总结了我国唐以前饮食疗法和营养学的宝贵经验,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由于时代所限,书中亦有宗教迷信的反应。
敦煌石窟残卷现存英国伦敦博物馆,部分保存了该书原始状态。近代最早的《食疗本草》重辑本是日本人中尾万三的《食疗本草之考察》,刊于一九三○年。谢海洲等重新辑复本书,一九八四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