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笔法记》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又名《画山水录》,陈振孙《书录解题》又作《山水受笔法》。山水画论著作。一卷。五代后梁荆浩撰。成书约在后唐同光三年(925年)前后。《新唐书》、《宋史》、《通志》等书俱经著录。

  荆浩,字浩然。隐居太行山的洪谷,号洪谷子。生卒年不详,活动期约在唐咸通十一年至后唐清泰二年(870—935年)之间。生于山西沁水;一作河内(今河南沁阳)。退藏不仕。博通经史,能文。尤工画山水树石,常携笔墨写生于山中,能够表现出云中山顶及四面峻厚的气势。亦画神像,曾在唐朝末期在开封的双林院绘制过壁画。荆浩为北方山水画的创立做出了重要贡献,存世作品《匡庐图》相传为荆浩所作。唐朝覆亡之后不久,荆浩退隐太行山区。潜心绘事,并著《笔法记》。

  《笔法记》是著者假托在神钲山图写古松时,遇石鼓岩叟授其笔法,以问答形式阐述艺术见解的著作。《笔法记》中提出著名的“图真论”,认为“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只有“度物象而取其真”,才能创作出完美的艺术作品。围绕图真论这一艺术主张,荆浩提出一系列艺术创作与品评的标准,并逐项阐释。如“六要”,即所谓气、韵、思、景、笔、墨,则是在前人谢赫绘画六法的基础上有所生发。其中“思者,删拨大要,凝想物形”,更加重视人的思维活动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荆浩又把“墨”单独提出,与“笔”并列,也作为六要之一,标志着中国绘画特有的造型技巧的重大发展与突破,对后世绘画技法有深远影响。“四品”,是荆浩提出的神、妙、奇、巧四个品评的标准。在用笔上,提出筋、肉、骨、气“四势”。荆浩还将山水画的失败归结为“二病”,即“有形病”与“无形病”,指出:“有形病者,花木不时,屋小人大,或树高于山,桥不登于岸,可度之类也。是如此之病,不可改图。无形之病,气韵俱泯,物象全乖,笔墨虽行,类同死物,以斯格拙,不可删修。”“二病”的批评标准,正是严格区分“真”与“似”的“图真论”的具体运用。

  《笔法记》是我国水墨山水画日臻成熟阶段的产物,是山水画自初创至晚唐时期的创作经验和理论认识的总结。也是《林泉高致》以前最为系统完整的山水理论著作。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疑其为后人依托之作,《书画书录解题》疑为真伪参半,然皆证据不足。

  主要版本为《王氏画苑》本。收入《画论丛刊》、《美术丛书》、《中国画论类编》、《历代论画名著汇编》。另有人民美术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刊行的王伯敏标点注译本。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笔法记》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笔法  笔法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词条  主要  主要词条  
有感读后感

 《求魔》读后感(二篇)

 《求魔》读后感(一)  一部《求魔》小说看完了,但是心情很沉重,虽然只是部小说,但是心里对书里角色苏铭与作者只有默默的敬佩,我很懒更不会无聊去写文章,但是看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