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刻本封面题签为《工程做法则例》,但版口中缝上只刻“工程做法”四字,故有的称它为《工程做法》;又因本书由工部颁发,有的称它为《工部工程做法则例》。清政府为管理坛庙、宫殿、王府、仓库、城垣建筑等纂修颁发的规范。七十四卷。奏请刻印时领衔官员为:和硕果亲王允礼、和硕庄亲王允禄、工部侍郎韩光基、乔世臣,内务府总管常明、海望、丁皂保等。书成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
允礼为康熙帝第十七子,生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卒于乾隆三年(1783年)。先为郡王主管理藩院,雍正六年进亲王,翌年管工部,后管户部。雍正十二年送达赖喇嘛还藏,翌年回京命办苗疆事务。允禄为康熙帝第十六子,生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卒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通数学、乐律,曾参加过《数理精蕴》的纂辑。多年任内务府总管,晚年掌管乐部。实际参加本书的纂修人员,除工部侍郎韩光基与乔世臣、内务府总管常明、海望、丁皂保外,应为本书提到的工部郎中福兰泰、托隆、依尔们,主事孔毓秀、七达,内务府郎中丁松、员外郎吉葆、营造司员外郎释迦保。
本书在清代为设计、施工、估工算料、编制预算、竣工验收的依据,现在是研究清代官式房屋建筑的重要参考书。本书内容,卷一至卷二十七分卷介绍二十七种不同的典型建筑物的结构与尺寸。例如卷一为:九檩单檐庑殿、周围廊、单翘重昂斗科、斗口二寸五分大木做法;卷十四为:上檐七檩、三滴水歇山正楼一座,下檐单昂斗科、斗口四寸大木做法;卷十六为:重檐七檩歇山箭楼一座,计四层,下檐一斗三升、斗口四寸大木做法;卷十九为:十一檩挑山仓房,面阔一丈三尺、进深四丈五尺、柱高一丈二尺五寸、径一尺大木做法。其中卷二十四起四卷为用小式大木做法(不用斗栱、规模较小、造型简单)建造的四种房屋。二十七种建筑物均用注明比例(如“一寸作一丈”)的横剖面图画出大致结构,然后用文字说明尺寸。从卷二十八起至卷四十,用十三卷的篇幅介绍斗、栱、翘、昂等构成的斗科的细部尺度。卷四十一至卷四十七介绍各项木装修、石构件、砖瓦砌体、土作等的做法、尺寸。卷四十八至卷六十凡十三卷介绍木作、斗科、铜铁作、石作、瓦作、搭作(脚手架)、土作、油作、画作(彩画)、裱作等的用料定额。其余至卷七十四凡十四卷介绍上列各作及分支工种雕銮作(木雕)、菱花作(门窗槅扇棂花)、锯作(锯解)、锭铰作(铜铁活安装)、镟作、砍凿作(砍砖凿花)等的用工定额。
清代将斗科中平行墙面的弓形木称为“栱”,而将垂直于墙面的栱称为“翘”,对最下一层开有十字槽口安装翘和栱的斗形方木称为“坐斗”或“大斗”。斗科有位于柱头上的,有位于两柱间平板枋上的,后一类斗科称为平身科。平身科大斗安装翘的槽口其宽度称为“斗口”,一般也叫“口份”。斗科构件及带斗科的建筑物构件多数以斗口为单位长确定尺度比例。例如大斗长3斗口,宽3.25斗口,高2斗口;其上所装的栱(正心瓜栱)长6.2斗口,宽1.25斗口,高2斗口;所装翘宽1斗口,高2斗口,长随需要而定。又如带斗科的檐柱其直径为6斗口,高为60斗口;檐椽直径为1.5斗口。因而“斗口”成为带斗科的建筑物设计的“模数”。《工程做法》按斗口的宽度将斗口分为十一个等级。一等斗口宽六寸,以下依次递减半寸,至十一等斗口宽一寸,如下表:
等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斗口(寸) 6 5.5 5 4.5 4 3.5 3 2.5 2 1.5 1
用途 (未见实例) 城楼 大殿 厅堂 厅堂,
亭 垂华
门,亭 藻井
例如某厅堂建筑斗口为七等,宽3寸,其正心瓜栱用料的具体尺寸,长为6.2×3=18.6寸,宽为1.25×3=3.75寸,高为2×3=6寸。檐柱高18尺。
带斗科的建筑物还用斗口确定开间和进深的尺寸。因为两组(书中称为“攒”)斗科中至中空档的距离为十一斗口。正中一间的平身科一般用六组(攒),空档居中,计入柱头斗科二组共八组斗科七个空档,故正中一间的面宽为77斗口。左右次间斗科减一组,面宽66斗口,最外的尽间又减一组,面宽为55斗口。当为五开间宫殿,则其总面宽为77+ (66×2) + (55×2)=319斗口。此殿的进深如为相等的三间,每间用三组斗科,其进深为44斗口,则总进深为132斗口。选定斗口尺寸,即可算出总面宽和总进深的具体尺寸。与宋代《营造法式》比较,可知“斗口”制为宋代“材分”制的演变。△“参见营造法式条”。在不用斗栱的建筑物中则以檐柱直径为模数确定构件尺寸。这种做法对于民间建筑有一定的影响。
关于屋面曲线,《工程做法》简化《营造法式》的举折制度为举架制度,规定屋檐处的椽的斜率为50%,最高的椽的斜率为90%,当中的椽子的斜率依檩数而决定,如为七檩的房屋,当中只有一条椽子,则其斜率为70%,即所谓五、七、九举。如为九檩房屋,当中两条椽子的斜率可定为65%和75%,即所谓五、六五、七五、九举。檩下均有垫板和枋增强檩的抗弯强度,但梁的剖面尺寸加大是浪费现象。斗科中的昂失去原有的杠杆作用。
本书画作各卷的细目多达七十余种,其中常用的为和玺五墨彩画、苏州彩画和青绿旋子彩画,前二种为清代兴起来的。
本书清代刻印本有的附有《工部简明做法》,是供向工部呈报修建事项的纲要。本书侧重事例,采用了大量当时工匠的、不易从字面理解的名词术语。梁思成以北京故宫为标本,向曾在故宫参加过营建的老匠师领教,研究本书,写成《清式营造则例》一书,概括而系统地介绍了本书的内容,是本书的诠释本。《清式营造则例》,一九八一年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