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康有为诗文选》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诗文别集。一册。近人康有为撰。陈永正编注。(撰者事迹参见“《新学伪经考》”条)

  本书所选诗文,是康有为一生中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以戊戌变法前和变法期间的作品为主,也酌量选取 一些后期的作品。分诗选和文选两部分,各按编年顺序排列。

  康有为的文学活动,主要是诗的创作。其诗的主要成就在于反对吟风弄月的诗风。而以诗反映重大时事和改良运动,在创作倾向上和黄遵宪有其一致之处。戊戌变法之前的诗歌,反映的大都是当时重大的历史题材,表现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的关切。如《出都留别诸公》五首之一:“天龙作骑万灵从,独立飞来缥渺峰。怀抱芳馨成一握,纵横宙合雾千重。眼中战国成争鹿,海内人才孰卧龙?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志气豪迈,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步步进逼和改良运动的日益发展,他写了不少诗歌,如《东事战败,联十八省举人上书,……》、《闻邓铁香鸿胪安南画界撤还却寄》等,有意识地把诗歌作为政治斗争的武器,用以反映国家的重大事件,抒发个人的豪情壮志和对维新事业的信心。戊戌后,康氏思想由进步日趋保守,诗中流露出浓厚的哀伤情绪:“逋臣廿载重归日,无限伤心烟树红!”(《九日八时天暮望都城各门楼》)“孤臣白发白灯下,侧望觚棱事已非。”(《二十夕入使馆住美林院有老木步月口占》)随着政治上的堕落,康诗不仅失去了前期震撼人心之力量,且成了清廷遗老绝望的哀吟。

  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写的许多诗大抵直抒怀抱,不作具体描写,表现一种飞动的气势和冲破约束的解放精神,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其特点为想象奇特,文辞瑰丽,颇受龚自珍影响。工于比兴,也是康诗一特色,善用具体物象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尽日伤春春已归,残花谁与惜芳菲?黄莺接叶啼难歇,紫燕寻春故自飞。”(《送春》)

  康有为散文多为政治论文,以他上清帝的七封书和戊戌变法时期的奏议为代表作,都是直接“为时而作”,饱含政治热情,笔锋犀利,言人所不敢言。如《上清帝第五书》,书中关切国家命运,对很可能到来的亡国惨祸抱着忧愤的心情,议论亢直,大声疾呼,确起着振聋发聩之作用,连光绪帝读了都感动得“垂涕湿纸”。康氏政治散文,逻辑严密,说理透彻。为阐明自己论点,总以其深刻的洞察力,揭示问题的症结所在,后列举大量事例,层层深入地分析问题,具有很强说服力。大笔淋漓,雄奇瑰伟,是康有为的文章风格一大特色。如著名的《上清帝第二书》,洋洋万余言,一气呵成,汪洋恣肆。其文内容充实,言之有物。行文上或骈或散,信笔所之,无一定格。这种宏伟壮阔的文章风格得到梁启超的继承和发扬,形成风靡一时的“新民体”。

  康氏诗集有两种:一是广智书局影印梁启超手写本《南海先生诗集》;一是商务印书馆出版崔斯哲手写《南海先生诗集》。散文集有共和编译局编集的《康南海文钞》与上海图书馆编集的《康南海书牍》等。本书以上述各书为底本,选诗二百二十五首、文二十一篇,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另外尚有一九六三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版《康有为诗文选》,选诗一百零九首,文十一篇。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康有为  康有为词条  诗文  诗文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词条  主要  主要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