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著作。书分两部分:一为《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二十二卷;一为《植物名实图考》,三十八卷。清吴其浚撰。书初刊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
吴其浚字瀹斋,号雩娄农,河南固始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卒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嘉庆二十二年中一甲一名进士。做过翰林院修撰。道光初年,为湖北学政。道光十八年,提升为兵部侍郎,督江西学政,后随调户部。道光二十年赴湖北巡视,后任湖广总督,不久调任湖南巡抚。道光二十三年后,调云南任巡抚,兼云南总督。一八四五年调福建,又调山西任巡抚,兼管盐政。道光二十六年因病归故里,翌年去世。
吴其浚对植物特别有兴趣,他利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和“宦迹半天下”的特殊条件,参考了历代文献八百余种,写出了《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下称《长编》);在此基础上又广泛采集标本,根据自己亲身见闻,扩充条目,严格考核名实,绘出精细插图,完成《植物名实图考》(下称《图考》),在他逝世后第二年(1848年),由他的同僚陆应谷刻印刊行。
《长篇》八十九万余字,共收植物八三八种,分为谷、蔬、山草、隰草、蔓草、芳草、水草、石草、毒草、果、木等十一类。大量辑录了前人的有关材料,按条罗列并注明原文出处,对后人研究植物学和中国生物学史很有帮助。阅读《图考》时,如以《长篇》为参考,则更能明瞭根源,加深理解。
《图考》七十一万字,共收植物一七一四种,比《长篇》增加了一倍多,共分十二类。其中谷类五十三种,蔬类一七七种,山草二○二种,隰草二八七种,石草九十八种,水草三十七种,蔓草二三六种,芳草七十一种,毒草四十四种,群芳一四二种,果类一○二种,木类二七一种。对每种植物都作了详细的记述,并附有精美的插图。全书共有插图一八六五幅。
《图考》与《长编》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作者以实物观察为依据,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证。吴其浚每到一处,广泛采集标本,并能“多识下问”,对江西、湖南、云南、山西、河南、贵州等省植物的记载和采集最多。对每种植物的形态、性味、用途和产地一般都根据亲自观察和访问所得加以描述,对药用植物的记述尤为详细,对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严加考订,对不能肯定的,一概不下结论。第二,总结前人成果,有所开拓创新。《图考》继承了我国古代医药学理、法、方、药的传统体系,凡前代本草书籍已有记载的都注明见于何书及其品第(《神农本草经》将植物分为上、中、下三品),对药用植物分别说明治症及用法。在《图考》中记载的植物较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多五一九种,经他发现增载的约有六○八种之多。他既综合了已往学者的研究成果,又有新的突破和提高。如第二十八卷对二十八种群芳类植物,不但按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相似性来划“族”归类,而且依生殖器官——花的相似性来作类比,为中国的传统分类学向近代植物学过渡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第三,附图刻绘精审,有很高的科学性和实用价值。多数图根据实物绘成,比较确切逼真,其中最精确的,可据以鉴定到科或目。德、美、日的学者对此都很推崇。
本书的缺点是:一、材料的繁简不均衡,有的植物连篇累牍地考证,另一些植物却只有寥寥的几行文字;二、有18种无名植物,有文、有图但无植物的名称;三、在描述某些植物时,往往夹杂大段陈腐的议论,离开了主题。
本书的版本有以下几种:一、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陆应穀太原府署序刻本;二、清光绪六年(1880年)山西浚文书局重印本;三、一九一九年山西官书局重印本;四、一九一九年商务印书馆铅字排印本;五、一九五六年商务印书馆校勘重印本;六、一九六三年中华书局按商务纸型的重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