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论专著。三卷。金王若虚撰。(撰者事迹参见“《滹南遗老集》”条)
《滹南诗话》原是《滹南遗老集》的一个组成部分,称为《诗话》。它与《文辨》四卷一起,集中表现了王若虚的文艺思想。王若虚论诗,倡导“以意为之主,字语为之役”,反对“反役其主”从而“伤其全”“失其本”;还主张作诗先“工于内”、即注意作者的主观修养,认为只有充于内,才能自然而然地形于外。他引苏东坡的话说明这个道理:“山川之有云,草木之有华,充满郁勃而见于外,虽欲无有,其可得耶?”王若虚论诗还力主“真”,认为“哀乐之真,发乎性情,此诗正理也”。这里的“真”,不仅指诗人主观的真情性、真感受,而且指表现对象的真面貌。王若虚认为,表现对象的真面貌,必须“神似”与“形似”相统一,若离开“形似”,则会导致“茫昧僻远”、“不知所谓”。王若虚反对片面追求形式和过分雕琢,对于那些“不求是而求奇”的倾向进行批判。此外,王若虚还主张文随世变,反对泥古非今,并以此而肯定了宋诗。他说:“世间万变,皆与古不同,何独文章,而可以一律限之乎?”王若虚对苏轼的词也有较公正的评价。针对陈师道指摘苏轼“以诗为词”的意见,王若虚指出:“陈后山谓子瞻以诗为词,大是妄论,而世皆信之;独茅荆产辨其不然,谓公词为古今第一。今翰林赵公亦云:‘此与人意暗同。’盖诗词只是一理,不容异观。自世之未作,习为纤艳柔脆,以投流俗之好,高人胜士,亦或以是取胜,而日趋于委靡,遂谓其体当然,而不知流弊之至此也。”这个意见是很有道理的。此外,王若虚还对宋代黄庭坚和江西诗派提出了批评,颇有见地。《滹南诗话》对明代公安、清代袁枚、叶燮、赵翼等,都产生了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