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论专著。一卷。清汪师韩撰。
汪师韩,字抒怀,号韩门,又号上湖。生于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卒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钱塘(今杭州)人。雍正十一年进士,官编修、湖南学政。著作除《诗学纂闻》外,有《上湖分类文编》、《上湖纪岁诗编》、《谈书录》等十余种。
《诗学纂闻》是作者学诗过程中对诗的理解、评说的记述。汪师韩强调诗的崇高地位,主张诗应进入儒家经典。他说:“一人有一人之诗,一时有一时之诗,故诵其诗,可以知其人、论其世也,若彼我之无分,后先之如一,阐阓混混,诗奚以进于经史哉?”又说:“其旨远,其词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可与言诗,必也通于《易》。”但他并不否定诗的特性,认为“诗赋欲丽”,主张“以绮丽说诗”。他还对严羽“别才”、“别趣”的“妙悟”说加以补充,强调多读书,认为古人“有格有律”,不能“不学而能”,而且“诗尚比兴,必傍通鸟兽草木之名,既不能无所取材,则不可一字无来历”。汪师韩还对诗集的编辑分类问题,提出了颇有参考价值的看法。他指出了六种编集法:一、“一人之集只一题”,如《阮步兵集》,其题皆曰“咏怀”。二、“一集只为一事”,如唐朝李适《送司马承祯还山诗》,朝士和者三百余人,徐彦伯编为《白云集》。三、“一集只一体”,如崔道融《唐诗》二卷,皆四言诗。四、“数人倡和因继而汇为一集”,如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有《还往集》、《因继集》。五、诗体相同,如《西昆酬唱集》。六、“和古一人之诗成集,”如东坡《和陶集》。此外上湖还对古人名作进行了具体的解释或鉴赏,对前人所注古诗,也进行了辨正,有些意见说得切实、中肯;对诗的体裁、用韵、平仄等技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诗学纂闻》虽无新的理论创见,但行文朴实无华,考证精严,亦有一定参考意义。
《诗学纂闻》有《上湖遗集》本、《丛睦汪氏遗书》本、《昭代丛书》本、《国朝名人著述丛编》本、《清诗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