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大方广圆觉经》、《圆觉了义经》,全名《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大乘佛教经典。一卷,成书年代及真实作者已无可考。佛陀善多于693年(唐长寿二年)在洛阳白马寺译出。近代以来,许多学者认为本书是中国僧人根据《大佛顶首楞严经》而作的伪经。
本书译者佛陀善多,汉语意译名觉救。罽宾国(今克什米尔)人,唐武则天代时译出本书,其他事迹无从可考。
书中记述佛为文殊、普贤等十二位菩萨宣说大乘圆顿之理与观行实践方法,中心思想是众生“圆觉清净”、“本来成佛”,因有恩爱贪欲和妄念而流转生死,只要舍弃情欲,破除迷惑,便可开悟。人们习惯上将本书分为序分、正宗分和流通分三个部分。序分记述佛入神通大光时藏三昧,以文殊师利等十二位菩萨为首的十万众菩萨皆入此种三昧,住于如来平等法会。正宗分记述佛应文殊等十二位大菩萨之问而依次宣说圆觉的义理和观行,分为文殊章、普贤章、普眼章、金刚藏章、弥勒章、清净慧章、威德自在章、辩音章、净诸业障章、普觉章、圆觉章、贤善首章等十二章。其中第一章说明圆觉法门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蜜,揭示圆顿之理是成佛证果的依据,是为本书的宗旨所在。一般以第十二章贤善首章为本书的流通分,其中讲说本书的题名及信闻受持本书的功德。
本书是中国佛教徒特别重视的佛教经典之一,在禅宗、华严宗、天台宗等各宗派中都受到推崇尊奉,特别是由于唐代宗密(780—841)的弘传,致使本书在中国佛教中广为流传,并发生广泛影响。本书后来又流传到朝鲜、日本,并在当地广为流行。
本书注疏甚多,其中以宗密《圆觉经大疏》十二卷、《圆觉经大疏钞》二十六卷最为重要。本书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卷。另有清代刻本(具体年代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