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兀儿史记》是一部记载十三世纪前蒙古各大汗国事迹和元朝历史的纪传体史籍。近人屠寄撰。成书于1934年。此书于光绪、宣统间随著随刻,卷数未定。1921年,屠寄去世,由其子孝实、孝实弟孝宦相继整理遗著,全书于1934年刻印出版,称 “结一宦自刊本”。解放以后,古籍出版社于1958年以木版线装重出该书,1962年,中华书局亦出版了此书。1984年,北京中国书店影印出版了 “结一宦自刊本”。
屠寄(1856-1921),字敬山,或作景山、静三,号结一宦主人。江苏武进人。光绪朝进士。先后为翰林院庶吉士、京师大学堂正教习。在广雅书局时与缪荃孙同校 《宋会要辑稿》。辛亥革命后,任国史馆总纂。一生专攻蒙古史,积数十年精力,终于撰成《蒙兀儿史记》一书。另著有 《黑龙江舆图及图说》、《中国地理教科书》、《结一宦诗集》 等。
《蒙兀儿史记》共160卷,内分本纪18卷,列传129卷,表12卷,志1卷。但在成书之时,就有14卷有目无书,其中本纪少1卷,列传少11卷,表少2卷,故现存仅146卷。前有孟森所作之序。本纪载诸大汗及元朝皇帝事迹;列传专记人物;表则叙宗室世系、诸王、公主、蒙兀氏族、色目氏族、三公、宰相; 志仅1卷,为地理志、西北三藩地通释。
《蒙兀儿史记》的最大特点在于面广。一方面是叙事的时间跨度远远超出以前诸家“元史”,另一方面是作者的取材范围也极为广泛。屠寄认为,蒙古的历史不应囿于有元一代,《旧唐书·室韦传》中就有“蒙兀室韦”的称呼,“蒙兀”之称既古且正,成吉思汗立国以后的诏诰文檄,都称蒙古国,亦作蒙兀儿;况且所叙内容,偏重于元世祖称“元”以前的历史;加上蒙古统治区域远远超出了元朝所统辖的汉地。所以,作者乃定名为《蒙兀儿史记》。其书对蒙古各大汗国事迹记载甚详,从而把历来对元史的记述扩大到了忽必烈以前的蒙古史,大大推动了蒙古史的研究。
《元史》成书草率,后人颇多指摘。自明以来,不断有人重修,如先后有明胡粹中的《元史续编》、清邵远平的《元史类编》、魏源的《元史新编》、洪钧的《元史译文证补》、曾廉的《元书》问世。诸家之作,优劣不一,有的未增新内容,只是重编一过,有的体例扞格,有的据海外资料补证旧史,但讹舛武断之处仍不少。屠寄在前人的基础上,凭藉自己的学识和实践经验,耐心细致地搜集汉文资料,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他十分重视调查研究,曾行程万里,对西北、东北地理沿革考证周详,撰成《黑龙江舆图及图说》,至为精核,为他编著《蒙兀儿史记》提供了条件。他认为洪钧的《元史译文证补》是以外文资料补充旧史的一条新路,就让儿子学习外文,翻译资料,补齐了洪书中的阙目,如对三大汗国史的增补以及部分补传,都较洪著为详。
屠寄在学术研究中的态度极其严肃认真,对书中涉及到的一些人名、地名、时间、事件,无不反复核实推敲,做到持之有据,不轻易下笔。他对西北、西南诸汗国的沿革、地理都作了详尽的考订。内容上能增人所无,详人所略,如 《顺帝纪》记载北京地震,而 《元史》、《新元史》俱未著录。他在史书正文中自加注文,可谓别出一格。远比柯劭忞的《新元史》来得精详。梁启超评价说:《蒙兀儿史记》屠寄“自为史文而自注之,其注纯属《通鉴考异》的性质,而详博特甚,凡驳正一说,必博征群籍,说明所以弃彼取此之由;以著作体例言,可谓极矜慎极磊落者也。”(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十五 〈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 (三)〉)
《蒙兀儿史记》称得上是一部精湛的著作。屠氏的观点以及许多考订,直至今日仍有参考价值。作者能突破汉文史料的局限,融合中西史料研究元史,功绩不可抹杀。但是,由于其本人语言知识不足,所用西方史料均借助他人为之重译,就难以甄别优劣真伪,如他引以为据的乞米亚·可丁的《蒙古史》,本身就没有多少价值;又如他未能应用新方法探索,也无法解决元史中纷繁复杂的诸多疑难问题,以致在本书中出现一些新的谬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