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白羽《第二个太阳》人物形象
秦震
解放军某兵团副司令,出生于革命之家——父母均为老同盟会会员;他自己则早年进黄埔军校,投身于革命。他忠肝义胆,满怀爱国热情——在读书时,他多少次为丧权辱国之耻而悲痛欲绝,为精忠报国之志而愤然拍案。心胸开阔、豁达坦荡——当通往武汉的最后一座桥梁被敌人炸毁、陈文洪诚惶诚恐地等待他的批评时,他不仅没批评,反而说:“炸掉一座小桥,何足挂齿!谨慎但又机智果断——每次战前制定计划时总是谨小慎微、周密布置,机警地掌握战争的动向,机敏地捕捉敌人的举动,接到前线战报后,“根据他的思考立即口授了一份急电,当机立断,即刻发出”。在作战中,他往往事必躬亲。
关爱士兵——在南下武汉作战时,他一面命令后勤一定要跟上,一面又担心许多北方战士不适应南方的气候,并半夜查看;当看到战士们露宿街头时,他既喜又忧,既为战士们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所感动,为他们坚持不扰民、苦中作战的作风感到欣慰,又为他们遭遇这种困苦而担心难过。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博学多才——在车厢上,他与第一次穿上军衣的年青人倾心交流,谈诗谈理想谈对革命的憧憬,以乐观的思想和合理的要求引导他们正确对待革命,对待人生,对待理想。谦逊、淡薄名利——在革命时所想的并不是将来会“论功行赏,封官受禄”。
陈文洪
解放军某兵团师长,有“闯将”之称。他“面目英俊,平时沉默寡言,战时又猛又狠……对人、对事、对一切,都有一股火辣辣的劲头儿。临危不乱,当机立断,身手敏捷,如见到白洁被洪水卷走,便奋不顾身地将其救起。能直面错误并勇于改正错误,如因受骄傲情绪和急于想救出白洁心理的影响而决策失误,使几乎一个连的士兵白白地丢掉了生命后,他心甘情愿地接受了严厉的批评和处罚,并在随后的战斗中抓获敌军少将司令,从而以实际行动改正了错误。
为人低调,如把白洁从水中救出后就悄悄走开,白洁写信感谢他并希望认识他时,他也只是淡淡一笑,把信放到一边。钟情并用情专一,如与白洁相恋之后,白洁因为他所不知道的工作需要而与之相别,并“一去音容两茫茫”,但他对她的情感始终如一,得知白洁身陷敌手后,他急于相救,甚至为此而犯错误。鲁莽、急躁,如通向武汉的最后一座桥被敌人炸毁后,他“一脚踏在钢筋水泥扭得七零八乱的断崖上,满面通红,怒气冲冲”,得知敌人妄图炸毁武汉的计划后便打算强攻,而没有考虑到如果这样做,很可能会出现敌人炸毁工业设施、屠杀人民之类的严重后果;因急于解救白洁而在跳虎坪战斗中不冷静,错误用兵以至于使部队遭受损失。
《第二个太阳》背景
时代背景
在新时期,随着政治环境的淡化,文学开始远离意识形态,战争题材从一个既定的高度下降到一个平面,还原到和其它题材等量齐观的“文学题材”自身,作家们更加关注生命个体本身,对政权的歌颂的主题不再像“十七年”那样受到推崇。但是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的刘白羽,他体验到了建立新中国的艰辛,作者不能忘怀为战争牺牲的战友,所以他对新中国有着“神圣情感”、想用文学家的身份,来歌颂新中国的建立。
创作历程
写这部小说可以说是作者一生的愿望。小说由于作品题材太大了,所以很难写好。怎样艺术地表现它,而不是仅仅写出创造十月一日的历史过程——这是作者写《第二个太阳》的一大难题。丁玲同志曾建议作者长篇小说,还是写20万字到30万字为好。丁玲给作者很大启发,所以作者在构思的时候决定把1927年到1949年的革命史浓缩在短短的几个月之中。《第二个太阳》,由于酝酿了多年,所以只用了80多天,就完成了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