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里的春天》主要人物形象
于而龙
于而龙本是一个贫苦的渔民,后投身革命,先后任石湖游击队队长、骑兵团长、大型军工厂厂长兼党委书记等职;既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战斗英雄,又是一个与诗人交朋友、拜专家为师、热爱生活、懂艺术、可以整本地啃外文原著的干部。他具有多方面的性格优点:勇敢、勇猛、坚强、倔强、富有牺牲精神、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分子、与时俱进、重感情,讲义气、有亲和力、有责任感。石湖游击队成立后,他任队长;他走的是艰难的路, 也是光荣的路。解放后,大型军工厂动力实验厂建立之后,他任厂长兼党委书记……他也有一些性格缺点:率直、轻信———王纬宇多次耍阴谋诡计,麻皮阿六耍苦肉计,他都应该识破但最终没有识破;暴躁,爱冲动———在去营救赵亮前,老林哥不慎把一个装着银元的“美孚”油箱掉进了湖中的塘河里后,他暴跳如雷,粗暴地伤害多年来任劳任怨的老战士……总的来看,于而龙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男子汉。
王纬宇
王纬宇是三王庄的大户王敬堂的二儿子,先后任石湖游击队参谋、副队长、南方某省文教厅厅长、工厂副厂长、工厂党委书记兼革命委员会主任等职。他狡猾、阴险、狠毒,混进游击队,为了骗取战友们的信任,他放火烧了自家的房子,刨掉自己父亲的坟墓,用血写入党申请书;一面为于莲出国深造奔走效劳,一面又与夏岚一道扼杀于莲的艺术生命;“文革”期间,在扳倒于而龙时,他从来不主动出面,而是怂恿利用高歌等人达到自己的目的,暗中嘱造反派把于而龙“往死里打”,可“文革”一结束就与于而龙一家野餐于西山寺院;极力主张为自己亲手杀死的芦花建陵墓、修纪念碑;利用游击队的求胜心理作出错误决定,险些使全队覆灭;勾结麻皮阿六“拉大网”对付于而龙,绑走小石头,继而唆使土匪杀害小石头,并挖掉他的一双眼珠;在勾结王经宇出卖游击队的阴谋败露后,向芦花开黑枪,在四姐将要揭露其杀人真相时将四姐杀掉;鼓动叶珊挖了芦花的墓;和老婆合谋陷害于而龙一家不择手段。
芦花
芦花本是一个被倒卖的包身工,后成为石湖游击队女指导员和于而龙的妻子。她重义气、大胆泼辣、意志坚强、不屈不挠、爱憎分明,嫉恶如仇、勇敢、胆大而又沉着、警惕性强、觉悟高、率直、思想开放,芦花是一个觉醒的无产者和彻底的革命者,生命虽然只经历了前一个十年,但她的英灵影响着后一个十年。她活着的时候, 对敌人恨得深, 对群众爱得深,她的精神世界丰富而深沉, 就是她的爱情也显得异常真挚和固执。她一经接受党的思想, 就决然地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她顶住陈旧的习俗和恶意的流言, 在铁与血的战斗生涯里和于而龙结成伴侣, 并终于为保护于而龙和游击队, 在浓雾锁湖的清晨牺牲了。
《冬天里的春天》主要内容
主人公于而龙抗日时期是石湖游击队的队长,新中国成立后是某大型军工动力厂厂长兼党委书记,他重返故乡是要为他的亡妻、游击队指导员芦花三十年前不明的死因解谜,找出打黑枪的凶手。于而龙和芦花当年都是石湖贫苦的渔民,为了还高门楼王家的债,于而龙喝了药酒到冰湖中捉鲤鱼险些丧命。他们在党的指引下毅然举起了革命的火把,与高门楼王家斗,与日寇、湖匪斗,出生入死战斗不息。于而龙后来又作为骑兵团长,驰骋在解放战争的战场;作为第一批创业者,在沼泽地里建起了大工厂。可是他的结发妻子早在三十年前就不幸牺牲。芦花有着异常坚定和敏感的阶级感情,她与高门楼王家有着不共戴天的阶级仇恨。她像一尊威严的战神,把王家老大的头颅掷在老二王纬宇的面前。王纬宇则是混进革命队伍的阶级异己分子,几十年来一直隐藏在于而龙身边捣乱,表面上却假装“革命”,刨掉自己父亲的坟墓,用血写入党申请书,开口闭口是“阶级斗争”,又利用游击队的求胜心理作出错误决定,险些使全队覆灭。在工厂又搞什么“红角”,凡事“左”三分,最后他刽子手的面目终于被揭露了。
20世纪70年代,中国进入了只有一个作家唱独角戏的年代,斯其时也,一方面是《诗经·小旻》里的那句“我视谋犹,伊于胡底”,弄到如此不堪收拾的地步;一方面是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的那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隐隐约约的异动,势必要来的转机,正在形成当中。那时,李国文已年过半百了,开始构思在“大地、人民、母亲”这样一个母题下,来写《冬天里的春天》这部长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