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手足似瓜分①,信断音稀杳不闻②。
今日君臣重聚义③,正如龙虎会风云④。
【释词】
①手足:比喻兄弟。《孟子·离娄下》:“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瓜分:像剖瓜一样分割国土或划分疆土。这里借指离散。
②杳(yao):深远,不见踪影。闻:听。
③聚义:为维护正义而聚集在一起,进行反抗统治者的武装斗争。《水浒传》第五十八回:“三山聚义打青州,众虎同心归水泊。”
④龙虎会风云:《周易·乾卦》:“云从龙,风从虎。”古代常用龙虎风云比喻圣主贤臣的遇合。
【赏析】
刘备被曹操打败,投靠了袁绍;张飞落难砀山;关羽暂时依附了曹操,兄弟三人自桃园结义以来,被迫各自东西,不知音信。后来张飞夺得古城,关羽保护二位嫂夫人往投,又报之刘备,使他脱离袁绍,三人重新聚合在古城。小说情节称之为“古城聚义”。
“今日君臣重聚义”,是全诗的诗眼,它包含了多重意义。
其一,自刘、关、张离散后,“信断音稀杳不闻”。由于关羽在曹营里,引起刘备和张飞的怀疑。刘备在袁绍帐下,听说关羽帮助曹操杀了袁绍大将颜良、文丑,解了白马之围,乃写信给关羽,指责他“自桃园缔盟,誓以同死。今何中道相违,割恩断义?”当关羽来古城投奔张飞时,张飞怒喝:“你既无义,有何面目来与我相见!”口口声声还要杀了这“负义之人”,“挥矛向关公便搠”。当他们对关羽的怀疑消解后,“义”已不再是桃园结义时的那种道德观念,而是融化在各自患难的体验之中,倾注在彼此厚爱的感情之中,“重聚义”后,恩义如山,至死不移,成为维系刘、关、张生死与共的最高准则。可见,从“桃园聚义”到“古城聚义”,“义”从观念升华到感情,化作了自觉的行为和巨大的力量。
其二,这首诗在嘉靖本中原是八句,毛宗岗修改时,删掉了后四句,使诗句更为凝练。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删掉的后四句:“玄德、关、张离散后,古城天遣再相逢。从来良将随明主,惟有常山赵子龙。”便会发现,这个累赘的半截诗告诉我们,所谓“今日君臣重聚义”,不仅指刘、关、张,还应当包括赵云。当年刘备在公孙瓒那里遇见赵云,便有喜爱之意,赵云亦有投靠刘备之心。今日刘备见赵云来到古城相投,喜出望外,说:“吾初见子龙,便有留恋不舍之情。今幸得相遇!”诗的后半截虽然删掉了,但从小说的情节中,人们不难理解“古城聚义”已有了刘蜀重要的武将赵云。
其三,“桃园结义”和“古城聚义”都是讲“义”的表现,但其内涵不完全相同。刘、关、张桃园结义时,他们都是草莽英雄,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民;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而结义的。只是依照齿序分出了兄弟,地位都是平等的,代表了下层人民对“义”的理解和共识,是兄弟之情义。而如今刘备已成为这个政治集团的领袖,他们之间不仅有兄弟之情义,而且还有了君臣之忠义。所以“君臣重聚义”,就意味着“义”这个道德观念,是复杂的,既有统治阶级所提倡的内容,又有下层劳动人民理解的内容,而且二者之间有一个共同交叉的层面,形成了一个基本的内涵。至于它的外延,统治阶级可以做出自己的解释,为其所用。劳动人民也有自己的理解,奉守不移。而这次“古城聚义”,实际上刘备已把“义”捆在了“忠”上。忠义为本,成为关羽、张飞、赵云等人在此后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终生恪守的信条,无论在天翻地覆的巨变中,还是在沧海横流的岁月里,大则出生入死,小则甘苦相随。刘备与关、张的义,貌似兄弟之义;实则君臣之义。由于刘备把兄弟之义与君臣之义紧紧连在一起,更加强了他们之间感情的系数。从此,刘备有了一支可靠的基本的政治核心力量,“正如龙虎会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