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三国诗词《黄忠颂》原文及赏析

  将军气概与天参①,白发犹然困汉南②。

  至死甘心无怨望,临降低首尚怀惭。

  宝刀灿雪彰神勇,铁骑临风忆战酣。

  千古高名应不泯③,长随孤月照湘潭④。

  【释词】

  ①参(shen):星宿名。与天参:和天上的参星一样高的意思。

  ②汉南:概指江汉平原的南部区域。这里特指长沙。

  ③不泯:泯,灭。不灭。

  ④湘潭:此处指湘江,流经湘潭。借指长沙。

  【赏析】

  关羽攻取长沙,与长沙太守韩玄手下老将黄忠大战三日,不分胜负。在第二天交锋中,关羽欲用拖刀计砍杀黄忠。不料回头看时,正巧黄忠战马前失,被掀在地上。关羽不忍乘人之危,双手举刀猛喝曰:“我且饶你性命! 快换马来厮杀!”第三日,黄忠奉命用箭射杀关羽,但一想到昨日关羽不杀之恩,他不忍便射,拉了两次虚弓,第三次射在关羽盔缨根上。关羽“方知黄忠有百步穿杨之能,今日只射盔缨,正是报昨日不杀之恩”。待黄忠回城,太守韩玄以黄忠不力战,有通敌之嫌,喝令刀斧手推出斩之。被魏延救下,并乘势杀了韩玄,迎蜀军进城。刘备得知这一切,亲自往黄忠家相请,黄忠才出降,并求安葬韩玄。小说家大为赞赏黄忠的英武、气节和忠义,以诗颂之。

  黄忠是刘蜀的五虎将之一,有“万人敌”之勇。披肝沥胆,老当益壮,英名远扬,但这都是在刘备麾下的事情。当年,他在长沙太守韩玄手下,虽然有万夫不当之勇,能开二石之弓,百发百中,但年近六旬,只是一名地方郡县的武将。小说家颇为黄忠武艺高强又不逢机遇而叹惋:“将军气慨与天参,白发犹然困汉南。”纵观黄忠的一生,如果以《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描写他随刘备征吴,在猇亭一战中被吴将马忠一箭射中肩窝,死于军营,时年七十五岁而推论,那么其走向辉煌的时期,则是六十一七十五岁这一段。而他的英年,不仅没有鹰扬天下,反而长期困守在一隅之地,还几乎被误杀。正是这种经历磨炼了他的忠义、勇武和名节,成为一代雄杰。

  “至死甘心无怨望,临降低首尚怀惭。”黄忠被长沙太守韩玄指责:“汝前日不力战,必有私心;昨日马失,他不杀汝,必有关通;今日两番虚拽弓弦,第三箭却只射他盔缨,如何不是外通内连?若不斩汝,汝为后患!”这是其一,诬陷。当众将为黄忠求情,一概被拒绝。这是其二,无情。魏延救起黄忠,号召杀死残暴不仁的太守时,黄忠非但不仇恨这诬陷他杀害他的无情之徒,反而拦挡魏延的举动。这是他的忠。魏延开城,关羽请黄忠相见,黄忠托病不出;刘备亲自登门拜访,黄忠请求安葬韩玄,这又是他的义。黄忠为臣以忠,事君以义,体现出封建时代的高风亮节。

  “宝刀灿雪彰神勇,铁骑临风忆战酣。”形象地刻画了黄忠的武艺高强,英勇绝伦。黄忠在小说中一亮相,便是和关羽对阵,“斗一百合,全无破绽”,不得不令自负的关羽暗中佩服“老将黄忠,名不虚传”。试想关羽此时正是四十多岁的壮年,而黄忠年长其二十多岁;关羽武艺超群,神勇盖世,黄忠却能和他胜负不分,其勇武令人可想而知。仿佛眼前浮现出一位银须飘洒的老将,宝刀飞舞,光灿如雪,铁骑嘶鸣,往来冲杀……

  《三国演义》诗词对情节中活着的人物赞美不太多;即使以诗赞美武将关羽、张飞、赵云,也是一事一赞,没有全面的评赞。因此像黄忠这样一亮相,就用如此激赏的诗句做一全面的评价,以七律的形式,如此重彩浓墨地给予高度的赞颂,还是第一人。“千古高名应不泯,长随孤月照湘潭。”黄忠归降后,随刘备入川,从此再也没有回到他长期生活和战斗的地方。而他的英名与千古同在,与日月同辉,永远留在长沙百姓的心中。可见,小说家对黄忠敬慕之至。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三国诗词《黄忠颂》原文及赏析  赏析  赏析词条  诗词  诗词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  三国  三国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