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为什么顶尖高手都具备优秀的反思力?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完人”,一个是孔子,一个是王阳明,另外半个是曾国藩。

30岁这一年,在曾国藩的生命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他决定要脱胎换骨,重新做人,立下了学做“圣人”的志向。

怎么才能成为圣人呢?

曾国藩的方式是写反思日记。

从此一写就是几十年,写下了60万字的日记,一辈子都在“解剖”自己。

不仅仅是曾国藩,从古至今,那些取得伟大成就的人,无不都是反思的高手。

反思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反思如此重要?又该如何反思

我结合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关于反思的内容,结合我自己的思考,分享给你。

01、世界的四层次存在模型

在《解惑:心智模式决定你的一生》一书中,作者将世界分成了四个层次的存在:

第一层次:无机物,如桌椅板凳;

第二层次:植物,植物比无机物多了生命力;

第三层次:动物,动物比植物多了意识;

第四层次:人类,人类比动物多了自我意识。

比如,一只狗感觉到自己饿了(意识),这时候如果它看到一根肉骨头,就会流口水、会上前闻闻,然后把它吃掉。

但是,如果是人,遇到类似的情形,他就会去思考:这顿饭我能不能去吃、这个东西我能不能要?

志士不饮盗泉、廉者不食嗟来之食,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这就是自我意识导致的结果。

所谓自我意识,是对自己的意识的再思考,以确定自己的意识是否合理。

这个过程,正是我们今天要说的反思

02、什么是反思

要搞清楚反思的内涵,就需要知道我们做出决策或行动的过程。

设想以下两个场景:

场景1:你在郊外,突然看到树丛中有一个类似狮子的动物;

场景2:你在动物园,与狮子只隔着一块玻璃。

在场景1中,你会感到恐惧、紧张、害怕,你要么撒腿就跑、要么静止不动;

在场景2中,你会觉得很开心、兴奋,从来没有离狮子这么近。

这2个场景中,是什么在影响我们的决策或行动?

是我们可能不会注意到的某个假设

场景1中,我们的假设是,在野外,我根本不是狮子的对手,遇到它只有死路一条;

场景2中,我们的假设是,在动物园里,狮子是跑不出来的,它力气再打,也无法将玻璃拍碎,我们是很安全的。

正是我们这两个不同的假设,才导致了我们不同的行为。我们的行为或决策是否科学、合理,与我们假设的质量高度相关。

场景2中,我们的假设是玻璃拍不碎、狮子逃不出来,这个假设一定是100%准确的吗?我看也不一定。

我们在一个错误的假设下,就有可能做出不正确的决策或行动。相反,如果能确保我们假设的真实性,我们做出正确决策和行动的可能性将大大提高。

这个过程,用流程表示是下面这样:

外界信息→做出假设→采取行动→产生结果。

基于以上,我们可以对反思做出一个粗略的定义:

所谓反思,是对我们做出行动或决策的前提假设的思考。

也就是说,反思不是对结果好坏的思考,而是对产生结果的“假设”进行思考,是对“如果”的思考。

这个过程,用流程表示是下面这样:

观察结果→找到结果产生的前提假设→对假设进行分析→反思校正假设

03、为什么需要反思

为什么要对我们的“假设”的思考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大脑有一个巨大的Bug——飞跃假设

所谓飞跃假设,就是直接将假设的步骤略过,直接得出结果。

西奥迪尼在他的著作《影响力》一书中,对大脑的这个Bug打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

“人就像录音机一样,一按按钮就播放。”

这个过程用流程表示如下:

外界信息→采取行动→产生结果。

现实中,这种现象比比皆是。

比如,为什么很多外企的“空降兵”在民营企业的存活率很低?

很多“空降兵”的做法,不外乎建制度、建流程、搞考核、换干部,这些做法对于成熟型的企业非常有益处,但对于一些业务规模不大、还在为生存发愁的民营企业就不一定适用了。

也就是说,这些“空降兵”忽略了一个大的前提假设:外企的做法固然很好,但不一定适合所有的民营企业。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飞跃假设,跳过假设,直接行动。

我们的大脑为什么会有这个Bug呢?

很简单,大脑是懒惰的,但它又不想让你觉得它是懒惰的。

在这个Bug的作用下,我们在面临决策时,大脑会先去找已经存储的记忆,将与当前情况比较类似记忆调取出来,并将那时候采取的方案直接输送给我们。

这时候大脑还会给我们传输一条暗示:这个问题我太有经验了,用A方法就能解决。

我们随之满满的成就感。

这个过程,反反复复,久而久之,我们形成了自己的经验做法,变成了条件反射。

这种机制看似能让我们快速高效地处理问题,但带来的弊端是我们的认知被我们的经验禁锢,再也无法形成新的脑回路,我们的认知会停滞不前,最终无法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需要反思的根本原因。

04、如何反思

知道了反思背后的原理,如何践行反思其实并不复杂。

我将这个过程中总结为三个步骤:

找到反思来源

建立反思结构

坚持写反思日记

首先,找到反思来源。

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佛家说:“理可顿悟,事须渐修。”

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这些至理名言都在告诉我们:修行在内心、修行在小事。

反思也一样。

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波澜不惊,稀松平常,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很多人因此觉得没有啥好去思考、好去反思的。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既然大部分人生都是这种波澜不惊的状态,恰恰说明这才是人生的常态。对自己反思,就是对这些“稀松平常”进行反思

具体来说,我归纳了以下反思的来源:

现实中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心中升腾起的念头:诸如困惑、尴尬、烦恼、愤怒、悲伤、狂喜等这类事情,一旦觉察到这些念头,先将这个事件记录下来。

某些习以为常的做法或想法:比如,自己的管理方式、沟通方式、处理问题的方式是不是要改进改进,甚至自己吃饭、睡觉等。

某个知识或思维模型:这是预设型的反思,并不一定要在真实生活中遇到。比如,情绪管理的ABC理论,我真的懂了吗,真的会用了吗?

只要是有心人,处处都是反思点。

其次,建立反思结构。

所谓反思结构,就是反思的逻辑,反思的具体框架。一个好的结构,对反思的效果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

我归纳了以下反思结构:

黄金圈:what→why→how,也就是这件事情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该怎么做?

比如,当我们在下班高峰期因交通堵塞错过了航班,我们内心一定是极度焦虑、愤怒的,这个时候就可以用这个结构来反思:事情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下次怎么做才能有好的结果?这个反思还能迁移到其它的什么事情上。

GRAIN“打粮食”模型:这是我自己总结的一个结构。

GRAIN对应的英文字母分别为Goals(目标)、Realities(现实/结果)、Analysis(分析)、Improve(改善)、Newstart(刷新)。

GRAIN本身的含义是粮食,这个模型也是为了能“打更多的粮食”,因此我把它称为“打粮食”模型,这是一个不断迭代改进的模型,特别适合对于一些项目、时间周期比较长的事件的反思

比如,你报考了一门考试,但最终没有通过,就可以用这个模型去反思改。

观察→质疑→求证→判断:这个结构适用于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的反思

比如,当我们看到下属经常迟到、工作交付拖拖拉拉,我们可能会得出下属是个不负责任的人,这个时候就可以用这个模型去反思

最后,坚持写反思日记。

反思日记是将反思结果呈现的形式,没有反思日记,上面说的都是假的。我列举了写反思日记3个常见的注意事项:

反思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不需要有取悦别人的心态。

不在乎字数多少,一句两句也行,洋洋洒洒几千字也行;

不怕中断,中段了再捡起来;

不怕low,只要是内心的真实想法就可以;

最后,记得给反思日记一个“名分”,可以将它作为自己的成长教练、或者作为内心的倾诉对象、心灵导师都可以,最重要的是爱上它,离不开它。

写在最后

如果说学习能力是内功,那么反思就是内功的基础。

没有反思,我们就无法对自己知识的有效性进行思考;

没有反思,我们就无法对我们已有的知识进行迭代更新;

没有反思,我们就无法逾越知与行之间的鸿沟,无法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反思力,是在VUCA时代成为高手的必备能力。

祝,每日反思、每日精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顶尖  顶尖词条  反思  反思词条  具备  具备词条  优秀  优秀词条  高手  高手词条  
有感读后感

 《西游记》读后感四篇

 读西游记有感600字(一)  当我翻开《西游记》时,总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着中,是最生动活泼的,小时候的我读起它来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但今时今日,不变的是...(展开)

有感儿童书籍

 成语《七步之才》的故事

 七步之才  曹植是曹操第三个儿子、魏文帝曹丕的同母弟弟。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有非凡的文学才华。曹操曾几次打算把他立为魏世子,继承自己的事业。  曹操第二...(展开)

有感儿童书籍

 成语《大材小用》的故事

 大材小用  诗:“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  【释义】比喻对人材的使用不当。  【故事】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父亲在他童年就去世,由祖父抚养成人。...(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