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诗经《燕燕》原文及赏析

  燕燕于飞①,春燕双双天上飞,

  差池其羽②。参差不齐展翅膀。

  之子于归③,这位姑娘要远嫁,

  远送于野。送她到郊外路旁。

  瞻望弗及,纵目远望已不见,

  泣涕如雨! 泪落纷纷如雨降!

 

  燕燕于飞,春燕双双天上飞,

  颉之颃之④。上下追随齐低昂。

  之子于归,这位姑娘要远嫁,

  远于将之⑤。送她到遥远地方。

  瞻望弗及,纵目远望已不见,

  伫立以泣! 久久站立泪汪汪!

 

  燕燕于飞,春燕双双天上飞,

  下上其音。高飞低掠呢喃唱。

  之子于归,这位姑娘要出嫁,

  远送于南⑥。远送她去往南方。

  瞻望弗及,纵目远望已不见,

  实劳我心⑦。思念不已我心伤。

 

  仲氏任只⑧,二妹为人可信任,

  其心塞渊⑨。心地笃厚情意深。

  终温且惠,性格温和且柔顺,

  淑慎其身⑩。为人善良又谨慎。

  先君之思,如此安排是先君,

  以勖寡人(11)。她用此语劝寡人。

  [注释] ①燕燕:一对燕子。②差(ci)池:参差不齐的样子。③于归:出嫁。④颉(xie):向下飞。颃(hang):向上飞。⑤将:送。⑥南:南国,指卫国以南的国家。⑦劳:愁苦。⑧仲氏:古代称第二子、第二女为仲;仲氏,二妹。任:信任。⑨塞:诚实。渊:深远,引申为(情感)深厚。⑩淑:良善。(11)勖(xu):勉励、安慰。寡人:国君的自称。

  [赏析]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在为送别族弟辛茂嘉而作的《贺新郎·绿树听啼》中说:“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一连用了三个历史典故以抒写离别之苦。其中“看燕燕,送归妾”指的就是《邶风·燕燕》的本事。

  辛弃疾和朱熹等,都是据《毛诗》之说以理解本诗的。《诗序》认为:“《燕燕》,卫庄姜送归妾也。”《郑笺》对此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庄姜无子,陈女戴妫生子名完,庄姜以为己子。庄公薨,完立,而州吁杀之。戴妫于是大归,庄姜远送之于野,作诗见己志。”按照这 一说法,《邶风·燕燕》的作者是位女性,即卫庄公夫人齐女庄姜。诗中所写到的“归妾”,指的是继庄公即位的桓公完的生母戴妫。但这一说法,与《史记·卫世家》等所载史实不完全相符。《鲁诗》、《齐诗》则认为此诗系卫定姜(卫定公夫人)送其守寡儿媳返归娘家之作,《韩诗》又认为是卫定姜送其娣(夫妾)归国之作。宋人王质《诗总闻》及清代以后的学者也有人认为此诗系卫女远嫁,其兄为之送别之作。

  然而,上述诸说,似皆与诗意有抵牾。细审全诗,尤其是从诗的意境及所抒发情感的缠绵悱恻、细腻深沉等方面来看,送别的双方,似乎并非嫡妾、婆媳或兄妹,而更像是一对情人。同时,前人也早已指出,“寡人”非“妇人称谓”(《诗总闻》)。所以,我们认为此诗的作者当是一位年轻的卫君。他和 一位排行第二、有着亲戚关系的姑娘之间有着真挚的爱情,但迫于父命,不能成婚。后来,当姑娘远嫁南国时,卫君曾前往送行,并写下了这首诗,以抒写自己内心的悲痛和对姑娘的深切怀念之情。

  《邶风·燕燕》前三章,均章首起兴。诗人以对燕子双双翱翔于天空时的各种情态的生动描写,来象征获得自由爱情的情侣的亲密相随相处,又以此反衬迫于礼教限制而不得不长别乃至永诀的情侣的苦楚和孤独。送了一程又一程,诀别的时刻终于到来。当心上的人被迫另适他人,远行异邦,并从自己的视野中逐渐消失的时候,自己抚今思昔,怎能不感慨万千,以至“泣涕如雨”、“伫立以泣”、“实劳我心”呢?诗人还以重吟迭唱的形式,反复突出了对送别这一场面的描写。虽然诗中没有出现“依依惜别”、“悲痛”字样,但通过人物动作和细节(泪下如雨)的描写,已将这些感情生动而深刻地揭示了出来。

  如果说前三章,已勾勒出了一幅送别图画的大体轮廓的话,那么,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这更为重要的一笔,则有待于在第四章中才能补足。为什么这位远去的姑娘如此令人眷念?这是因为她展示于男主人公面前的内心世界是如此美好:诚实、善良、温柔、和顺……为了避免抽象化,诗中还拈出姑娘临别时劝勉“寡人”的话,以说明她的深情和贤惠。“先君之思”,是姑娘临别时的赠言。其中包含了数层意思:一是婚姻大事,是由父王(先君)决定的,爱情悲剧的根子在父王那里。二是深感离别的苦楚,但情势已不可挽回,所以用孝思来劝勉、安慰男主人公。言外之意是:先君的决定,是出于政治利益方面的考虑。对于眼前的现实,不接受又有什么办法呢? 姑娘内心痛苦万分,但她还要想方设法安慰对方,这不是又一次体现了她的善良、贤惠吗? 正因为如此,也就使男主人公更感到难舍难分。在赞美姑娘心灵美和人格美的同时,也流露了诗人(男主人公)和姑娘相近的性格风貌。所以末章的铺叙,对于交代“远送于野”、“伫立以泣”的缘由、完成刻画人物性格以及使全诗的结构趋于完整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尽管对于送别的原因、人物的身份理解或有不同,但对此诗善写离别之情、刻画人物性格等方面的艺术成就,历来人们的认识又是 一致的。宋人许��《彦周诗话》在引此诗首章后,赞道:“此真可泣鬼神矣。”朱熹也称赞此诗说:“譬如画工一般,直是写得他精神出。”(《朱子语类》)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也指出此诗“语意沉痛,令人不忍卒读。”由于《毛诗》的巨大影响,所以不仅是送别的情人,而且还兼括了由于政治原因而别离者,都曾为这首“千古送别诗之祖”(王士祯语)的哀歌所感动,从而在思想上引起共鸣。《邶风·燕燕》所给予后世和后世文学家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诗经《燕燕》原文及赏析  燕燕  燕燕词条  诗经  诗经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