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彼南山,绵延不断终南山,
维禹甸之①。大禹治过旧封疆。
畇畇原隰,原野平坦又整齐,
我疆我理,划分田界挖沟渠,
南东其亩。亩亩方正好丈量。
上天同云,天上乌云密层层,
雨雪雰雰。雪花飞舞乱纷纷。
益之以霡霂,加上细雨濛濛下,
既优既渥,雨水充足好年成,
既霑既足,土地潮湿又滋润,
生我百谷。茁壮茂盛五谷生。
疆埸翼翼,疆界齐整划井田,
黍稷彧彧。小米高粱连成片。
以为酒食。制酒做饭香又甜。
畀我尸宾③,供给神主和宾客,
寿考万年。神灵赐我寿万年。
中田有庐,田中有房住人家,
疆埸有瓜。田边种着青翠瓜。
是剥是菹④,瓜儿切开腌起来,
献之皇祖。献给祖先请收下。
受天之祜⑤。皇天赐福保祜他。
祭以清酒,神前斟上清清酒,
从以骍牡,再献赤黄大公牛,
享于祖考。上供祖先来享受。
执其鸾刀,拿起锋利金鸾刀,
以启其毛⑥,分开公牛颈下毛,
取其血䒿⑦。取出牛血和脂膏。
是烝是享,美酒黄牛已献上,
苾苾芬芬,烧起脂膏喷喷香,
祀事孔明。祭祀完备又周详。
先祖是皇,祖宗来临把祭享,
报以介福,神明酬报洪福降,
万寿无疆! 赐您万寿永无疆!
(采用程俊英译诗)
[注释] ①禹甸:大禹治理过的地方。②曾孙:周王对祖神的自称。③畀(bi):给予。④菹(zu):腌菜。⑤祜(hu):福。⑥启:剥开。⑦䒿(liao):脂膏,牛油。
[赏析] 这首诗也是周王祭祖祈福的乐歌,与《楚茨》的意思大体相同,只是《楚茨》为兼祭秋与冬之乐歌,而本诗则是专为冬祭之乐歌。清人姚际恒说:“此篇与《楚茨》略同,但彼篇言烝(冬祭)尝(秋祭),此独言烝、盖言王者‘烝祭岁’也。”(《诗经通论》)因为《楚茨》中说:“以往烝尝”,而《信南山》只说:“是烝是享”,足见彼此是有区别的。周代统治者,有着严重的敬天重农思想,为了获得农业生产的丰收,总要祭天祀祖,以祈福寿安康。所以《左传》中就明白地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成公十三年)看来他们把祭祀作为首要的政治事件,所以《诗经》的“雅”、“颂”之中,多数为祭祀的乐歌。本篇备说祭祀事宜,足见其心诚之至,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对于我们认识古代的社会风貌,具有一定的意义。
全诗共六章。
第一章,是写疆理饬修。全诗皆为重农而祭神,因此,开始就从田功起笔。“信彼南山,维禹甸之”,是点明地理环境。“信”(shen),同“伸”字,有延长之义。“南山”,是指终南山地区的田野。姚际恒说得好:“借终南山为言,言畿内之地耳,莫泥‘山’字。”(《诗经通论》)两句意为那延伸无际的终南山原野,是大禹治水之后所开辟的田地。“畇畇原隰,曾孙田之”,是说后世子孙能继承祖业而发展农业生产、“畇”(yun),同“均”字,即土地平整的样子。“原”为高原,“隰”为洼地,无论是高原还是洼地,周王都垦辟为农田,从而种植庄稼。“我疆我理,南东其亩”,于是在土地上饬修划分疆界,东西南北阡陌交通,地势水利无不相宜。此章是就地利而言,既写出先代祖宗垦拓之艰,也反映后世子孙守业之难,于此可知当时农业生产的状况。
第二章,是写雨雪及时。水是农业生产的命脉,写了土地之后,紧接着写水利。那里虽有泾、渭二水可以灌溉,但总是有限的。只有天上及时落下雨雪,才能滋润田地,使得禾苗茁壮。“上天同云,雨雪雰雰”,是说冬天的雪下得很适时。《释名》:“冬日上天,其气上腾与地绝也。”天空阴云密布,落下的雪花纷纷。人们说瑞雪兆丰年,写雪即为丰年的预兆。不仅冬天有雪,而入春季节的雨,亦甚适当。真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在落雪之后,又及时下雨,确实是“益之以霡霂”的天降甘霖,对农业生产是至为有益的。好雨是“润物细无声”,土地“既优既渥,既霑既足”,必然能够“生我百谷”。因为雨水适时,田地湿润,宜于耕耘,庄稼也就必然茂盛。此章是写天时,亦为农业生产的必备条件。于此可见,古代农业生产必受自然制约的状况,当时“人定胜天”的思想尚未形成,必然求助于天,所以才有这样的天时描写,它是祭祀时很重要的内容,实为诗中的传神之笔。
第三章,是写黍稷茂盛。因为是祭祀的诗,所以远从田事说来,首章写垦田,次章写雨雪,三章乃写祭事及尸宾,显得极有层次。承接前篇,地利与天时均好,这样便有丰收在望的景象。此章开篇就写茂密的庄稼,“疆埸翼翼,黍稷彧彧”,在我们眼前展现了一幅郁郁葱葱的图画。而且作者又写了两句题语:“曾孙之穑,以为酒食。”那一片望不到边的茂密庄稼,是曾孙周王的劳动成果,要用它酿酒做饭,去祭祀祖宗。“畀我尸宾,寿考万年”,是高度概括地描述祭祀的内容。祭祀中有人扮演神尸,也有许多来宾,他们都要享用周王祭礼,感到无限欣慰。神尸要祖先传话来宾“既醉且饱”,还要“大小稽首”。总之,他们都说吉利的话语,祝愿周王“寿考万年”。此章重点是写庄稼肥美,以及丰收后祭神的情状。对于此章,朱熹作了很好的评语,他说:“言其田整饬而谷茂盛者,皆曾孙之穑也。于是以为酒食,而献之于尸及宾客也。阴阳和,万物遂,而人心欢悦以奉宗庙,则神降之福,故寿考万年也。”(《诗集传》)
第四章,是写瓜菹具备。农民住的房屋,就筑在公田中间,又在田埂的旁边种了瓜。“中田有庐,疆埸有瓜”二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当时农村的面貌。何楷《诗经世本古义》:“疆、埸皆田界之名。疆乃八家同井之界畔,埸乃一夫百亩之界畔。”那时种田以粮食为主,瓜果只是副食品,因此,田里种粮食,埂畔才种瓜果。瓜果亦可作贡品,当瓜熟之后,就将其切开腌好,再向祖宗之灵献祭。这就是诗中所说的“是剥是菹,献之皇祖”。亦为“贵四时之异物,顺孝子之心也”(《诗集传》)。其献祭的目的,是为了求祖宗在天之灵赐福保佑。最后“曾孙寿考,受天之祜”,便是祭后的收获。周王祈福能长寿永年,受天之福无限,当然是靠不住的,但却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迷信思想和精神状态。此章似与祭祖关系不大,好像是闲笔,实际仍是诗的有机组成部分,于文理还是豁然贯通的。方玉润对此作了很好的分析,他说:“至此可入祀事矣,而未言牲酒先及献瓜,看似闲笔,乃文章中养局法也。”(《诗经原始》)
第五章,是写牺牲美好。古代祭祀最讲究牺牲,此章细致入微地描写备办牺牲供品的情况。他们是先用清酒诚意祭奠,再用枣红色的公牛随后奉献,总之是虔诚谨慎地供奉于先祖灵前。按祭礼,先以清洁之酒酹地,是求神于阴,然后迎牲,由主祭者亲自执刀屠宰。屠宰时用一种带铃声的特制鸾刀,以示郑重其事。最后“以启其毛,取其血䒿”,正式开始祭神。 这是古代祭礼的一般程序,本诗所写即为祭祀的全过程,每一具体步骤,都谨慎从事,体现无限虔诚之意。用清酒降神,表示酒是干净的;周王亲自执刀宰杀,表示是新鲜的。取出牲口的油,加上黄米、高粱放在艾蒿上烧,使其香气四溢,以致阳气上升。凡此等等慎祭事宜,都是为了使“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故祭求诸阴阳之义也”(《诗集传》)。据现代科学证明,酒和艾都有消毒杀菌作用,此种祭礼亦有利于卫生,细研此章,对于了解古代祭神仪式,是颇有助益的。
第六章,是写“祀事孔明”。所谓“祀事孔明”,即是说各种祭品都已准备停当,一切都很美好。此章说冬祭正式举行,主祭人献上各种美味芬芳的祭品。那些列祖列宗的神灵,便欣然前来享受祭礼,这就把祀事推向了高潮。祖宗受享之后,定然有神尸传语之事,但此加以省略了,只要参照《楚茨》,便能了解其概貌。“报以介福,万寿无疆”二句,与《楚茨》中的诗句完全相同,可见此诗与《楚茨》,是同一时期的作品,或者是同一作者的手笔,不过要简化一些,大意还是 一样的。而其受福无疆,当为王德盛修的反映,我们从中亦能窥见周代的社会状况。日本学者佐野袈裟美在《中国历史教程》中说:“这儿的曾孙也是指父家长的公子说的。由种族奴隶耕作的黍稷很茂盛,但是,这成了曾孙的穑(收获)。收获不是作为贡物缴纳,或者当作租税或地租而征收一定的分量。收获物是全部被认为曾孙的。这曾孙用这些收缴的谷物造酒而供祭祖先神,希望受天的幸福。我们若想象到当时有奴隶制存在着,则‘曾孙之穑’的句子也便不难于解释了。”
本诗用简笔叙述祭祀过程,在艺术上亦能显示其略写功力。此诗的艺术成就,最为显著的便是写景造境,绚丽诱人。开头就展示自然园田之美,使人若置身于八百里秦川的渭河大平原。其余“上天同云,雨雪雰雰”,能使人领略雪花漫天飞扬的奇观。再有“疆埸翼翼,黍稷彧彧”,“中田有庐,疆埸有瓜”,简直是一幅农村风光画卷,有着感人的艺术境界。诗的第四章,是文中养局,闲情别致。五、六两章写祭事精细入微。全诗是简明跌宕,意脉蝉联,显示了简括、朴实明快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