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读后感(一)
《老人言》一书收集了全国各地年龄不同、生活经历各异、知识水平参差不齐、身份地位更是千差万别的老年人的语录。这些“老人言”有的语言朴素自然,如“撕日历如撕废纸,生命将同废纸一样腐烂;过日子如惜金子,日子会像金子那般闪闪发光” 。有的语言简洁凝练,如“不怒百神和畅,不恼心地清凉,不懒便可富贵,不贪何惧公堂” 。有的对仗相当工整,如“读书入门,当从疑处求所悟;做事有果,常在难时尽其心”。有的意境极其深远,如“莫在黄昏的土壤里播撒悲观的种子,要让生命的花蕾在朝霞里尽情绽放”。有的说教如醍醐灌顶,如“锅里的水,愈少愈易沸腾;潭中的水,越深越发平静” 。有的布道似春风化雨,如“行善养德,德如春草,日增月长;作恶损身,身如秋叶,始减终灭” ……他们将自己毕生的所思所悟所得,化作感情最真挚的文字无私地奉献给我们,或教导青年人要珍惜光阴,如“与其对着黄昏叹息,不如在旭日东升的时候奋起”。或劝诫中年人要善待人生,如“寒不改叶绿,暖不争花红;富不行无义,贫不起贪心。最终将会赢得幸福” 。或勉励老年人要热爱生活,如“年老体弱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衰竭,心灵撂荒”……
一言以蔽之,《老人言》可以说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正身黜恶的通俗读物。
老人言读后感(二)
人们都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记得小时候,每当我不听话时,父母最后都会狠狠地丢下这句话给我以示警告。从某种程度来讲,这句话对从小脾气就很倔的我还是有一定威慑力的。因为怕不听他们的话将来真得会“吃亏”,于是我也渐渐开始变得听话起来。正是这样的家庭教育,让我知晓了“冬天一定要穿暖,尤其是腿千万别冻着,否则年老后必将患风湿”这样有用的生活常识;让我懂得了“为人子女,一定要孝敬自己的父母,否则等到自己老了也不会得到好下场”这样深奥的伦理道义;让我明白了“小时偷针,长大偷金” 这样朴实的做人准则;让我汲取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样励志的好学精神……
老人言读后感(三)
阅读了《老人言》,发现其中包涵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其中既有善恶因果的佛教文化又包含着兵家的用兵之道,兵家思想不仅在行军用兵中对将领有着很深的启发,对于如今的商场也有着同样的借鉴作用。 老人言中提到,经云:天地之间,五道分明,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这里应用佛家之言,善恶因果是佛教的基础,善行必将得到相应的福乐报答,而恶行必将遭致痛苦的结果。善是符合佛教的教义、教规,能断除痛苦,召感正果,有利于解脱的品格、思想、言说和行为。反之,不符合佛教教义、教规、召感苦果,有碍于解脱的品格、思想、言说行为就是恶。 有人认为善恶报应只是一种迷信的说法,此生都无报应之说,但是我认为,善恶因果,主要依众生的相互关系而建立。对他人于自己之损益恩怨施以报偿,是一种本性。这种本性相似与物理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我更希望将因果报应理解成,行善积德,帮人于所需之时,救人于危难之际,反之,他人也就会在我们困难之际帮助我们,以同样的态度对待我们,相反,凡事作恶,必将树敌太多,他人也会针对我们,所谓以牙还牙就是这个道理,这才是因果报应的根本所在。 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者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利,能与人共之患,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也就是说要得天下,最主要的就在于先得人心。
对于一个公司,要取得公司业绩的突破,首先就是人心,公司的关键就是人才,而留住人才的关键就如《老子言》中所说的,是仁义。要得人心,就要注意到仁、义、德、道这四个方面。这样,人心才能归顺,人心归顺,员工才会有归属感,才愿意把公司当作家,为公司奉献,这正是作为一个公司管理者所需要学习的。善为国者,御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慈弟,见之饥寒,则为之哀,见之劳苦,则为之悲。公司治理所无治国工程之庞大,但是管理上也有着同样的道理。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作为公司的董事长,就是应该时刻体会员工的情况,关切员工的需要,员工才能同样将自身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结合。
太公曰,义胜欲则昌,欲胜义则亡,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柔和而清静,谦恭而敬谨,强大而自居弱小,隐忍而实刚强。所以正义胜过私欲,公司就能繁荣,私欲胜过正义,公司就会衰亡,敬谨胜过懈怠,公司就能顺利,懈怠胜过敬谨,公司就可能衰败。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过,知其雄收其雌,知其白收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意思就是,虽然知道阳刚的显要,但仍然能坚守柔静的心态,虽然好的名声能让自己显得尊贵荣耀,但仍然能坚守平常无奇的位置,虽然知道荣耀的珍贵,却能常怀谦卑柔软之心,这几句话虽然看似平淡无奇,但是细细咀嚼会发现里面有大智慧。
《老子言》中提到了“君子乐得其志”,从而讲到“仁”、“义”、“道”、“德”之所在则“天下归之”的道理,阐明网罗人才和收揽民心的方法,把“利”看作是最关键的东西,真是一针见血,充满了一种现实主义的智慧和直率,所谓“言至情者,事之极也”。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其还说出了一种永恒的真理:“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此处是引用的姜太公之言,姜太公是反对“家天下”的,在他心目中,君主和臣民从根本上说无非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只要这种关系出现了不平衡的倾向,天下的“得失”就要发生变化了。而在公司的管理上,也要防止一言堂,从根本上,管理者与员工都是平等的,所有公司的人都是公司的一份子,都为了公司的前进做出着自己不可磨灭的贡献,人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只要是为公司的利益和发展着想,每个人都拥有这独特的创意和想法,只有管理者保持与员工平等的心态,才能真正取得员工的支持。 在姜太公看来,一个腐败王朝的崩溃,和一个新政权的兴起,根本的原因不在于军事武力的较量。商纣王朝尽管貌似强大,但它终归要冰消瓦解,“其聚必散”;周国虽然暂时弱小,但它必然如日初生,“其光必远”。姜太公指出:以仁德感化众生,这才是一种最伟大的力量、最崇高的乐境。对于公司也是这样,外部的竞争与环境对公司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但是最最关键的并不在于公司之间的较量,而在于公司内部的团结,只有以宽怀与仁德对待每一位员工,这才是治理公司的关键。公司内部团结无比,外部的力量又怎能轻易使其瓦解。
在这个问题上,孔子和姜子牙的主张相同,虽然都是适应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需要而提出来的,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备受君王将相推崇,作为一种统御的谋略。但是即使到了今日,以仁德治理天下,宽严结合仍然为一种可资借鉴的统治和管理的方式。 的确,孔子早就说过:“宽则得众”、“惠则足以使人”。君主宽宏则人心归附,为民众谋利益则会使其顺从。这是一条使人顺应的心理规律,深刻地体现出统御策略的治世原则。 宽以待人,严以律己,方能得众。为民众谋福利则会得到民众的拥护和顺从。这也就是姜子牙所说的:“仁之所在,天下归之。”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无他。唯仁之守,唯义之行。诚信守仁则能化,诚心行义则能变。荀子将真诚视为德性之首要,要保持真诚就要警惕异化现象,自然经济条件下对人的影响不可避免,商品经济条件下对物的影响也不可避免,在现代社会,浮躁、权利的迷信以及拜金主义有时异化了人的行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培养真诚的德性,才能去掉偏私,在社交中正确处理好自己和群体的关系,真正做到推己及人,与人为善。作为同时,我们要从真诚出发,提高学养,与人为善,在心口如一,言行一致的活动中保持自己的独立的人格与坚定的操守,这便是德性之智。
《老子言》中说舍财,消灾,集福,为人生一大事。古人也说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从我们成为生命的那一刻起,就被他人、被社会以这样一颗珍贵的心呵护着、守护着。父母用无私的爱护住我们生命的根,老师用知识浇灌我们的生命之树,朋友用友爱滋润着我们成长路上的每一天,陌生的人们则用他们的存在让我们不感到孤单,而社会又以它独特的温馨、和谐与安定给了我们一个无忧的生长空间。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里,我们似乎一直在获取,在心安理得的接受着来自社会各界的帮助与照顾。那么,几十年后的今天,是我们该做些什么的时候了,是我们该以一颗志愿之心奉献社会的时候了。社会给了我们丰富的资源,给与了我们足够的爱护,而当我们有能力的时候也就要帮助他人,也是为自己集福。作为一个公司,我们更要以回馈社会为己任,为社会奉献公司的微薄之力。
《老人言》集中国传统之大智慧为一体,其中一言一语都给与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每一个思想都折射出先哲们的人生态度,传统的智慧历经岁月的洗礼不但没有黯然失色,反而在岁月的光辉中更加闪耀出睿智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