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 曰:“子昆弟三人, 其孰最善医?”鹊曰:“长兄最善, 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侯曰:“可得闻耶?”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 未有形而除之, 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血脉,投毒药, 副肌肤间,而名出闻于诸侯。”
——《鹖冠子·世贤》
三位医生,谁最会治病?第一位会看神色,当疾病还未在形态上显露时就把它除掉;第二位是在疾病初露征兆(“毫毛”,指细微处)时就进行治理;第三位则要到病情严重时才“(Chan用针刺)血脉,投毒药(毒药指药性猛烈的药物), 副肌肤间(在皮肤肌肉中动手术。副,音Pi,剖开)”。人们很容易作出判断,最好的医生应是第一位医生, 因为他能防患于未然。不过,这则寓言决不只是为了说明如此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鹖(he)冠子》是一本主要宣传道家思想的书,北宋陆佃评述它“初本黄老(道家学派)”。老子主张:“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第二章)无为不是完全无所作为,而是想法防止冲突的发生,避免矛盾的激化或者避免用尖锐对立的形式解决矛盾,这是一种处世态度也是一种统治术。《孰最善医》正是借医术来宣扬这种“无为”的统治术的。然而,在鹖冠子生活的战国时代,道家思想已经不合时宜,主张用严刑峻法加强地主阶级专政的法家思想先后在秦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取得了统治地位,作者对这种形势很不满,所以在寓言中,他用“于病视神”的良医不为众人所知,而名闻诸侯的扁鹊却只会临时动手术进行对比,抒发“吾道不行”的内心感愤。
这则寓言在表现手法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作者并不直接叙述和评议三位医生的医术和影响,而是通过虚拟的魏文侯与扁鹊的对话来表现。作者把三位医生设想为扁鹊的三昆弟(兄弟),让扁鹊自己进行介绍和议论。扁鹊对三人医术的介绍是实事求是的,三人的名声和社会地位却出现如此的颠倒,话中的两个“故”字,似乎表明理所当然,却正反映美丑好恶颠倒的现实。这种巧妙的写法所产生的强烈反讽效果难道是平铺直叙所能比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