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周作人《乌篷船》读后感(三篇)

  乌篷船读后感(一)

  我以前,不会写也写不出一篇让人记忆深刻的文章。可是一艘“乌篷船”却慢慢驶入了我的视野中……

  “篷是半圆的,用竹片编成,中夹竹上涂黑色。在两扇定篷之间,放着一扇遮阳,也是半圆的,木作格子,嵌着一片片小鱼鳞,径约一寸,颇有些透明……”

  整个一艘乌篷船,便活生生地出现在眼前。我再写作文时,就知道要简单明了。让人一看便觉得写得很美,可以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才可以让人百读不厌。就想让人亟不可待去试一试,描写得还要细致,抓住每一个小细节。我每次写作文都按照这些去写,作文果然提高了一些。真要感谢乌篷船,也要感谢它的作者周作人

  你坐在船上,应该是游山的态度,看看四周景色,随处可见的山,岸旁的乌柏,河边的红寥和白殇,渔舍,各式各样的桥,困倦的时候睡在仓中拿出随笔来看,或是冲一杯清茶喝。

  这段是浙东的景物描写。文中描述的故乡的点点滴滴和乡土风情,总是跃然纸上。写任何景物都要尽力把它们写活了,给人一种呼之欲出的感觉,那肯定是再好不过。写的东西还要注意融入自己的情感。就像这段,故乡像肉体上一种擦不去的符咒。不过闪耀的灵光,如影随形。我有试着这样做,作文又提高了一些,真是感谢周作人

  但是令我诧异的是,一个开头,一个结尾。“子荣君”“岂明于十五年十一月十八日夜,于北京。”

  子荣就是周作人的笔名,也就是说这是一篇给自己的文章。他在文中极力淡化对故乡的眷念,却在另一方面表现出对家乡草木,风土熟悉至入微的思念,凸现着感情的丰膄沉眷,显示一股深情。

  他能面对自己的不足,在文中指出。我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呢?我可以把缺点写在信或者作文上,发送给自己。这样不仅可以改正自己的缺点,还有利于提高作文能力。真感谢周作人

  我现在的作文有所提高,这不仅仅是那一边《乌篷船》,更是那一种敢于面对自己的精神,一直鼓励我。

  几十年后,有一位学生念道:“夜间睡在轮中,听水声橹声,来往船只的招呼声,以及乡间的犬吠鸡鸣,也都很有意思。雇一只船到乡下去看庙戏,可以了解中国旧戏的真趣味。而且在船上行动自如,要看就看,要睡就睡,要喝酒就喝酒,我觉得也算是理想的行乐法。”

  乌篷船读后感(二)

  周作人的这篇文章之所以吸引我,是因为它很恬淡,这是一封写给友人的书信。友人去自己的故乡,作者写这封信作指导,他没有过多介绍很多当地的风土人情,因为那是写不尽的,“你到那里一看也就会明白的。”而是说了一种很有趣的东西,这便是船,这种代步工具在周作人笔下完全成了一种消遣悦乐心情的工具,在信中他这样写到:“你坐在船上,应该是游山的态度,看看四周物色。随处可见的山,岸旁的乌桕,河边的红蓼和白苹,渔舍,各式各样的桥,困倦的时候睡在舱中拿出随笔来看,或者冲一碗清茶来喝喝。”我想,若是我,也会选择这种方式。我羡慕,希望,追求。因为早已厌了这种钢筋水泥的生活和车水马龙的繁忙,乌烟瘴气的污染,如果城市中真有这样的绿洲,我会一辈子不离开这样的城市,因为里面有我要的恬淡和平静。可惜,这座城市被时尚和前卫冲刷得太厉害,无时不刻都在改变它的风格,使得原汁原味的风格不复存在,它早已不再是若干年前的小渔村了。

  夜晚夜深人静之时,会失眠,有人会用现代科技的睡眠,如吃安眠药,或喝牛奶,而我,如果可以,想去乌篷船里躺着,因为周作人的信中提到“夜间睡在舱中,听水声橹声,来往船只的招呼声,以及乡间的犬吠鸡鸣,也都很有意思。”

  提及故乡,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浮现在脑海中的会是白墙绿瓦,青苔石板路,清晨湿漉漉的石板路上有青壮年挑着扁担上集市,鸡犬椎鸣……至少,对于我来说,若不是自己的故乡,别人的故乡应该会是这种情形吧!这种想法好象和现代社会脱节了,因为事物的发展是变化的。那一年,我们匆匆挥别故乡。像一只候鸟,在一个陌生的村庄和都市里扑腾,不经意,许多年便无影无踪。突然发现,我们再也无法长久驻留于故乡,但是,故乡成了我们无法忘记的纪念。那熟悉的乡音俚语,那熟悉的一草一木,那些亲密无间的故交知己,一想起来就另人心旌摇动。我们的心始终跋涉在回乡的路途中……

  乌篷船读后感(三)

  春末初夏交替之时,晚间的蛙儿伴随着雨水的敲打声敲断了我此时的思绪。借着夕阳过后的一点儿霞光往外边望去,我似乎看到了连绵的山区下流淌着一条没有边际的河流,河流上载着一只又一只的船只,有大也有小。这一刻我惊呼,咦?这不是乌篷船吗?

  是啊,这是乌篷船,我脑海中勾画出来的乌篷船。在这次重读周作人的《乌篷船》时,有种像牢笼里的小鸟在逃出鸟笼的魔掌后般欣喜。其实,在这之前我曾接触过这篇文章。在那时,只是觉得这是一篇普通的书信体文章而已,只是一封介绍自己家乡的乌篷船,何来的特别呢。甚至心里嘀咕着我也能写的,心里琢磨自己的家乡虽不是生活在海边,可山村里有比乌篷船更吸引人的呢!我们有那么壮观连绵的大山呢!这时的我甭提心中是有多么多的疑惑了,为什么这如此平凡的文章能有这么大的成就呢?我也会有这么一天呢?这是随波逐流么?可我哪能知道周作人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不错,他是一封书信体,朋友要到周作人的故乡浙江绍兴去,以此来向朋友介绍家乡最特色的事物。整篇文章都是用着很平淡的语气在向朋友介绍。首先周作人便直接表明在他的眼中,家乡没有什么好留恋的,但是却有一种有趣的东西要向朋友介绍——船。作者用各种方式向朋友介绍船的种类、形状、结构和用途。在这中间,作者也是详尽地向朋友介绍了这种船的好处,并且还像朋友介绍了如何坐船去游玩。在周做人的眼里,在游玩的时候要耐着性子,从容不迫,他提倡的是“要看就看,要睡就睡,要喝酒就喝酒”。只有这样才算的上是游山玩水。可是作者真的只是在写船吗?不,不是的。

  周作人的一生都强调个人主义。在他的一生中,一直不主张群众运动。在五四之后形成了“生活的艺术”的人生态度。在他眼中,世界基本上是一个非常丑恶的地方,只有通过倡导生活的艺术来尽可能地与它保持距离。周作人就是在人生的苦恼中走向个人主义。而他的散文也同样是以生活艺术作为基准的。他是用真挚的感情去表达自己想写的东西,其作品也是生活气息很浓厚。《乌篷船》就是在这样的一种情境中写下的。作者并不是只是写船,只是通过写船来表达自己的一种心境,人生的处世态度。他的趣味就在于从自我出发,在平凡的境地中国寻得些许的安闲愉悦,然后推己及人。就好比作者在介绍乌篷船的时候说:“你坐在船上,应该是游山的态度、、、、、、倒是颇有趣味。他就是在写景的过程中写自己悠闲的生活态度。在周作人的眼中,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若是行色匆匆,那沿途的风景就与你无关了。相反,我们心平气和,淡泊的心态才是我们的处事态度。他就是在这样的平淡的笔调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透露着他那闲适又带点趣味的生活。

  所以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周作人看似在写乌篷船,实际却是借此写他的生活艺术。借此来写他那在乱世苦闷中的轻松愉快的生活。而这种愉悦的背后亦也藏着作者内心的苦闷。他所处的社会正是黑暗、混乱、丑陋的世界,虽然能在这其中找到那一刹那美的东西,可这也驱逐不了他内心的苦涩。这就致使他对世界产生了虚无的态度。所以,他不断地写对人生的思考。不但《乌篷船》是这样,他绝大数的散文都是这样,闲适中夹杂苦涩。再比如周作人的《故乡的野菜》,只是很平淡地写采芥菜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颇具趣味性的。作者这样写并没包含些许的功利。他只是借此来表达自己的心境,生活中的琐碎小事更能让自己的心平淡。

  在我们现在地生活中不也是需要有这样的心境么?也许我们对任何事情都置之不理,但是若在紧张的事态中保持着闲适平淡的生活态度,不也是对人生的一种美的追求么?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周作人《乌篷船》读后感  周作人  周作人词条  乌篷船  乌篷船词条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