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山海经《南次一经》原文、翻译及赏析

  南次一经

  《五藏山经传》卷一载:“此经所志,自今藏地雅鲁藏布江源以东至拉萨诏诸山也。”《五藏山经传》为清代学者吕调阳所撰。在他看来,这一卷说的是,藏地雅鲁藏布江源以东至拉撒诏(具体位置不详)之间一系列的山脉。

  【原文】

  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1)曰招瑶之山,临(2)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3)。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馀,食之不饥。有木(4)焉,其状如榖(gǔ)而黑理,其华(5)四照。其名曰迷榖(6),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7)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xīng)狌(8),食之善走。丽(jī)(9)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jiǎ)(10)疾。

  【注释】

  (1)首:山系的第一座。

  (2)临:雄踞。

  (3)金玉:指未经过提炼和磨制的天然金属矿物和玉石。以下同此。

  (4)木:树。

  (5)华:光辉。

  (6)迷穀:即构树。

  (7)禺:传说中的一种长尾猴。

  (8)狌狌:传说是一种长着人脸的野兽,也有说它就是猩猩的,而且它能知道往事,却不能知道未来。

  (9)丽:水名。

  (10)瘕:中医学指腹内结块,即现在人所谓的鼓胀病。

  【译文】

  南方首列山系叫做鹊山山系。鹊山山系的第一座是招瑶山,雄踞在西海岸边,那里生长着许多桂树,又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物与玉石。山中有一种草,形状像韭菜,开着青色的花朵,名称是祝余,人吃了它可以不感到饥饿。山中又有一种树木,形状像构树,有黑色的纹理,并且光辉照亮四方,它的名字叫迷穀,把它佩戴在身上就不会迷路。山中还有一种野兽,样子像长尾猴,长着一对白色的耳朵,既能匍匐前行,又能像人一样直立行走,名字叫狌狌,吃了它的肉可以使人走得飞快。丽水从这座山发源,往西流入大海,水中有许多叫做育沛的东西,人佩戴它在身上就不会得鼓胀病。

  【原文】

  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多棪(yǎn)木(1),多白猿,多水玉(2),多黄金(3)。

  【注释】

  (1)棪木:一种乔木,结出的果实像苹果,表面红了即可吃。

  (2)水玉:即水晶石。因它莹亮如水,坚硬如玉,所以这样叫。

  (3)黄金:这里指黄色的沙金,不是经过提炼了的纯金。

  【译文】

  再往东三百里有座山,名叫堂庭山,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棪木,又有许多白色猿猴,这里盛产水晶石,并蕴藏着丰富的黄金。

  【原文】

  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1),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多白玉,多蝮虫(2),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注释】

  (1)猨翼之山:为下文“即翼之山”之讹。

  (2)蝮虫:传说中的一种动物,也叫反鼻虫,颜色如同红、白相间的绶带纹理,鼻子上长有针刺,大的一百多斤重。

  【译文】

  再往东三百八十里有座山,名叫即翼山。山上有许多怪异的野兽,水中有许多怪异的鱼,还盛产白玉,有很多蝮虫,很多奇怪的蛇,很多奇怪的树木,人是不可上去的。

  【原文】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niǔ)阳之山,其阳多赤金(1),其阴多白金(2)。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3),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其中多玄(4)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huǐ)(5)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6)。

  【注释】

  (1)赤金:即黄金,指未经提炼过的赤黄色沙金。

  (2)白金:即白银。这里指未经提炼过的银矿石。以下同此。

  (3)谣:人的歌吟,指不用乐器伴奏的歌唱。

  (4)玄:黑色。

  (5)虺:毒蛇。

  (6)为:治理。这里是医治、治疗的意思。底:同“胝”,就是手掌或脚底因长期摩擦而生的厚皮,俗称“老茧”。

  【译文】

  再往东三百七十里有座山,名叫杻阳山。山南面盛产黄金,山北面盛产白银。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马却长着白色的头,身上的斑纹像老虎而尾巴是红色的,吼叫的声音像人在吟唱,名叫鹿蜀,人穿戴上它的毛皮能够使子孙繁衍生息。怪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宪翼水。水中有很多黑色的龟,形状像普通乌龟却长着鸟一样的头和蛇一样的尾巴,名称是旋龟,叫声像劈开木头的声音,佩戴上它就能使人的耳朵不聋,还可以治愈足茧。

  【原文】

  又东三百里,曰柢山,多水,无草木。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1),蛇尾有翼,其羽在魼(qū)(2)下,其音如留牛(3),其名曰鯥(lū),冬死(4)而夏生,食之无肿(5)疾。

  【注释】

  (1)陵居:栖息在山坡上。

  (2)魼:同“胁”,指肋下。

  (3)留牛:可能就是本书另一处所讲的犁牛。

  (4)冬死:指冬眠,也叫冬蛰。一些动物在过冬时处在昏睡不动的状态中,好像死了一般。

  (5)肿:一种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化脓性炎症。

  【译文】

  再往东三百里有座山,名叫柢山,山间多水流,没有花草树木。水中有一种鱼,形状像牛,栖息在山坡上,有蛇一样的尾巴并且长着翅膀,羽毛生长在胁下,鸣叫的声音像犁牛,名叫鯥,冬眠而夏苏醒,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患肿痛疾病。

  【原文】

  又东四百里,曰亶爰(dǎn yuán)之山,多水,无草木,不可以上。有兽焉,其状如狸而有髦(1),其名曰类,自为牝(pìn)牡(2),食者不妒。

  【注释】

  (1)髦:下垂至眉的长发。

  (2)牝:鸟兽的雌性。这里指雌性器官。牡:鸟兽的雄性。这里指雄性器官。牝牡:身上具有雌雄两种性器官的野兽。

  【译文】

  再往东四百里有座山,叫亶爰山,山间多水流,但不长草木,不能攀登上去。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野猫,头上却长着长发,名叫类,一身具有雄雌两种性器官,吃了它的肉就会使人不产生妒忌心。

  【原文】

  又东三百里,曰基山,其阳多玉,其阴多怪木,有兽焉,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bó)訑(shǐ)(1),佩之不畏。有鸟焉,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chǎng fū)(2),食之无卧(3)。

  【注释】

  (1)猼訑:兽名。

  (2):鸟名。

  (3)无卧:即少睡眠。

  【译文】

  再往东三百里有座山,叫基山,山南阳面盛产玉石,山北阴面有很多奇怪的树木。山中有一种野兽,形体像羊,却长着九条尾巴和四只耳朵,眼睛长在背上,名叫猼訑,人穿戴上它的毛皮就不会感到恐惧。山中还有一种禽鸟,形状像鸡却长着三个脑袋、六只眼睛、六只脚、三只翅膀,名叫“”,人吃了它的肉就不会感到困倦。

  【原文】

  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huò)(1)。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有鸟焉,其状如鸠(2),其音若呵(3),名曰灌灌(4),佩(5)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鱬(rú)(6),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

  【注释】

  (1)青:一种颜色很好看的可做颜料的矿物。

  (2)鸠:即斑鸠,一种体形似鸽子的鸟。

  (3)呵:大声呵斥。

  (4)灌灌:传说中的一种鸟。

  (5)佩:这里是插上的意思。

  (6)赤鱬:人鱼之类。

  【译文】

  再往东三百里的山,是青丘山,山南阳面盛产玉石,山北阴面多盛产一种涂料,叫青雘。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狐狸却长着九条尾巴,它吼叫的声音如同婴儿啼哭,能吞食人;人吃了它的肉就能不中妖邪毒气。山中还有一种鸟,形状像斑鸠,鸣叫的声音像是人在互相呵斥,这种鸟名叫灌灌,把它的羽毛插在身上能使人不迷惑。有一条叫英水的河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即翼泽。泽中有很多赤鱬,形状与普通的鱼一样却有一副人的面孔,啼叫的声音如同鸳鸯鸟的叫声,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生疥病。

  【原文】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其尾踆(cún)于东海(1),多沙石。汸(fāng)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淯(2),其中多白玉。

  【注释】

  (1)踆:同“蹲”,蹲踞。

  (2)淯:水名。

  【译文】

  再往东三百五十里的山,是箕尾山,山的尾端踞于东海岸边,山中沙石很多。汸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淯水,水中多产白色玉石。

  【原文】

  凡鹊山之首,自招瑶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其祠之礼(1):毛用一璋玉瘗(yì)(2),糈(xǔ)用稌(tú)米(3),一璧稻米,白菅为席(4)。

  【注释】

  (1)祠:祭祀。

  (2)毛:指祭祀所用的毛物,即猪、羊、狗、鸡等畜禽。璋:古时一种玉器,是在举行朝聘、祭祀、丧葬时使用的礼器之一。瘗:埋葬。

  (3)糈:祭神用的精米。稌:稻米。

  (4)菅:茅草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译文】

  以鹊山为头,从招瑶山起,直到箕尾山止,一共十座山,途经二千九百五十里。诸山山神都是鸟神龙头。祭祀山神的典礼;是把畜禽和璋一起埋入地下,祭祀神的米用稻米,用白茅草来做神的坐席。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山海经  山海经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一经  一经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  翻译  翻译词条  
有感名家名作

 《常德的船》原文及鉴赏

 常德就是武陵,陶潜的《续搜神记》①上《桃花源记》说的渔人老家,应当摆在这个地方。德山在对河下游,离城市二十余里,可说是当地唯一的山。汽车也许停德山站,也许停县...(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