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鸳鸯镜·忏情》原文及鉴赏

  【金络索】 (旦) 无端种爱根,蓦地交愁运。忽忽芳心,种种难安稳。游丝飏绮魂,不由人,摇曳风前缥缈春。且喜未经失足,尚可回头。到如今呵,删除赵瑟相思引,勾抹巫山未度云。风流尽,烟花休闹莫愁村。为谁来费著心神,为谁来搁著啼痕,猜透了葫芦闷。

  咳,我想自古及今,为著这个“情”字,不知误了多少才子佳人。可叹呵,可叹!

  【前腔】情无几点真,情有千般恨。怨女呆儿,拉扯无安顿。蚕丝理愈棼,没来因,越是聪明越是昏。那壁厢梨花泣尽阑前粉,这壁厢蝴蝶飞来梦里裙。堪嗟悯,怜才慕色太纷纷。活牵连一种痴人,死缠绵一种痴魂,穿不透风流阵。

  【前腔】 蓝田玉气温,流水年华迅。莺燕楼台,容易东风尽。三生石上因,小温存,领略人间一刻春。恁道是黄金硬铸同心印,怎晓得青草翻添不了根。难蠲忿,怕香消灯灺怅黄昏。梦鸳鸯一片秋云,葬鸳鸯一片秋坟,谁替恁歌长恨。

  【前腔】 凡丝解渐分,恋叶删须尽。了了因缘,世世无愁闷。香来鼻观闻,杳无痕,水月空明悟妙因。不须玉箫凉和三更韵,只要得罗袜清无半点尘。休想诨,合欢花斩旧时根。舞霓裳一朵仙云,曳湘烟六幅仙裙,收拾起闲金粉。

  《鸳鸯镜》作于道光十四年 (1834),题材采自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十二《鸳鸯镜》一则,又加以虚构。剧写南昌女子谢玉清与书生李闲相遇,一见钟情,她让侍女青鸾把自己妆台上的一块鸳鸯镜送给李生,并约定在谢家祠堂相会。适逢湖南人王湘到祠堂避雨,梦见已去世的玉清之父谢宗朓把李闲父亲的灵魂勾来责问,醒后恰见来赴约会的李闲,把梦中情景告诉了他。于是李闲省悟,就随王湘一同离去。玉清来赴约未见李生,让青鸾责问李闲,李闲讲了一些名节大义之理,并把一册《池北偶谈》 托青鸾转交给玉清玉清收到此书,读后也忏悔自己的行为,就苦心修炼,不久病逝。因她原是天上蕊珠宫散仙谪降人世,故死后仍返归仙界。这里所选 《忏情》 一出,是写玉清读罢 《池北偶谈》 一书之后,对自己曾经引发的爱情表示忏悔的一场戏。

  此剧明显地进行封建说教,颇有腐儒气味。但由于作者是写剧高手,因而曲词佳美,甚为可观。吴梅论黄燮清的戏曲作品,非常赞赏其曲,特别指出他善于作 【金络索】,并说 《帝女花》 中 《宫叹》、《桃溪雪》 中 《题筝》、《凌波影》 中 《仙忆》、《鸳鸯镜》 中 《忏情》 等出中都有这一曲牌。本出中 【金络索】 共四支曲子,都是谢玉清所唱。第一支曲子,玉清自述她初见李生便产生了爱情,如今回想起来,感到这爱与愁是紧密相连的,芳心既动,愁绪便生。这愁绪,似无根游丝,随风摇曳,令人魂牵梦绕,难以解脱。她又自我安慰,觉得同李生的关系毕竟没有陷得更深,主意一转便可回头。但她也明白要彻底删除相思,拔掉情根,并不是很容易的事。因为爱情是那样的难忘,那样的勾魂,她只有心中暗自伤悲,愁闷无法消解。此曲把玉清堕入情网的心态刻画得真实而细腻,使读者感受到这个女子虽然在忏悔自己的爱情,但这种忏悔又是多么的悲苦。

  第二支 【金络索】 曲子,写玉清对自己曾经产生的爱情进行反思,觉察到根源在一个 “情” 字。世间的情,真挚者少,虚假者多,真情未得,怨恨便生。青年男女一旦产生情丝,常常愈理愈乱,愈醒愈迷。他们花前设誓,月下定盟,约定生死相依,白头到老,但往往是波折横生,好事多磨,或负心违约,或生离死别,落得有始无终。“情” 字使人缠绵,使人痴迷,它就像神秘难测的风流魔阵,难以穿透。这支曲子对 “情” 的议论,精警深刻,“情无几点真,情有千般恨” 和 “穿不透风流阵” 等都是耐人寻味的名句。

  第三支 【金络索】 曲子,写玉清又联想她和李生的关系。初次接触,两心爱悦,固然情欢意畅,但若仅仅是偷情苟合,那将会春宵梦短,孽缘恨长,留下终生遗憾; 而如果能够结成夫妻,那么随着时过境迁,自己人老珠黄,原来的恩爱又岂能长久?恐怕到头来不过是鸳鸯美梦尽成泡影,死后也不知葬身何处。到那时,曾经有过的爱与恨又有谁能记起?谁能理解?这支曲子倾吐着玉清的反复苦思,一唱三叹,预测未来的结果时,曲意充满着无限凄凉。

  第四支 【金络索】 曲子,写玉清经过苦思之后拿定主意的心态。她想来想去,终于决定还是要与李生割断关系。情丝必须解开,情缘必须了结,忧愁怨恨都让它成为过去,不必再放在心上了。她努力从情网中解脱出来,却难免又堕入佛家的空幻境界。此时她联想到古代传说中的仙女弄玉、彩鸾,产生了向往仙道的出尘之念。这反映了古代许多痴男怨女常有的思想套路,当他们在爱情上遭遇挫折或不幸时,便向佛门或道家寻求精神寄托和人生归宿。玉清的心理活动,也正是作者的思想反映。

  由于以上四支曲子把玉清的思想与心理活动描写得非常充分,玉清后来的表现就是必然的了。她从此终日闭门独处,焚香小咏,长斋绣佛,苦志修行,超离凡尘。后来李闲赴试登第,官居翰院,王湘也同时考中,得官为江西某县知县,二人一同来访察玉清踪迹,得知玉清已死、返归天界了。当初李闲带着鸳鸯镜到谢家祠堂赴约会时,鸳鸯镜被父亲的灵魂掷碎,碎镜由王湘收存。后来王湘把碎镜交还李闲,李闲表示要把碎镜置之座右,作为自己今后行事的警戒。综观全剧前后情节,《忏情》 一出是玉清思想的重要转折,也是剧情发展的重要转折。因此,这四支 【金络索】 曲子,对于认识谢玉清这个人物形象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对于了解全剧的结构,都具有重要作用。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鸳鸯镜·忏情》原文及鉴赏  忏情  忏情词条  鸳鸯  鸳鸯词条  鉴赏  鉴赏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