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人乃一介商贩也。分明为重利之徒,业余偏喜杂文,间或信笔涂鸦。今不揣粗俗,附庸风雅,斗胆应征,为之一试。
一
一日,在某县城销售一“国优” 白酒,货甫卸下,忽见一男一女西装笔挺,昂首而来。“标准计量所”之工作证一晃,取酒一瞥,头即作拨浪鼓状: “不合格,不合格! 罚款二百,拿钱来!”余惊答: “此乃国优之酒,岂能不合规格?”该男随手变出一白纸条一甩曰: “要想合格,得有这个。”吾二目圆睁,但见约一寸长,八分宽的白纸上赫然印着铅字:产品许可证。本产品经认可准销售。该女云: “每张3分,每瓶一张。一贴合格,保你能卖。”在下当即口中念念有数儿:300箱,1箱20瓶,二三得六,6000瓶,三六一八,180元。天爷!世有奇拳、怪掌,常宜出手制胜,如此索钱之招数令人穷于应对,可谓“标准”离奇矣。
二
在某国营公司欲购百件桔子罐头。询其价格,答曰:
“1.70元。”余为之咋舌。有供销科长者忽发问: “你是‘国营’还是‘个体’?”鄙小贩据实以对,“到里屋来谈。”室内陈设精雅。刚坐定,一支“洋烟”甩来。烟喷两圈儿,科长喁喁私语: “老兄,每瓶‘桔罐’给你回扣0.25元,按1.45元批出,你一瓶给老弟0.15元如何?”吾用从“普法”老师那儿刚学的一点儿“法”术“现趸现卖”道:“科长大人,此举是否叫利用工作之便索取贿赂?”该官儿怫然变色: “你不要甭要!”言讫,拂袖而去。背后又掷来一句: “没见过这号笨蛋!”吾乃“笨蛋”,且是“这号的”,又让人“没见过”,可见在当今已“笨”得爆出“冷门”了。
三
地点:饮料仓库。温度:摄氏36.5度,鄙贩夫整理货物,汗流如注。几“白大褂”飘然而来。一声“食品检查”之话音甫落,两箱“女士香槟”已拔地而起。小贩疼问: “取几瓶样品则可,何以整件搬运?” “食检站”答曰: “汝何健忘哉?夏日高温,存期不保,带回本站,随时观察耳。”余恍然记起去岁暑验桔汁,冬勘白酒亦复如是。方才多嘴,几罹大祸,真枉至“不惑”之年也。
四
货场上。一5吨集装箱白酒腾空而起。高台吊机上一司机喝曰: “超重50公斤,罚款100元。” 余愕然: “250件正好5吨,何言超重?”地下一持大铁钩者附耳“点化”:“卸下一箱酒来,岂非不超重了?”噫! 原是一道简单的减法算题。吾哀恳无效,取货心急,只得将“减数”卸给那位“铁” 先生。
小民在此悔罪! 但声明: 只此一回。不过倘正国法打100大板的话,贱臀只能承受50,那半拉须留给那些“大铁钩”。吾等蚁民痛恨无法无天时“打砸抢” 旧三种人,如今有法有天,岂会孳生出新三种人欤?
(198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
赏析 杂文的特点在于“杂”。这个“杂”,一是要表现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 一是要力避陈套、笔法多样。《小贩说奇》抓住了生活中的“奇”人“奇”事,用新奇的构思加以揭露和针砭,批评性很强,道理也在其中。文章独具匠心,别开生面,称得上标奇立异、出奇制胜。
许多杂文采用 “三段论式”的写法。也就是:开头引一段古书,中间联一下实际,最后发几句议论,然后功德圆满、大作告成。《小贩说奇》没有落入这种俗套,作者好象操纵着一架摄像机,把镜头对准了生活中巧借名目、滥施职权的“新三种人”。在构思上,文章把四组典型的画面,按照蒙太奇的方式依次排列出来。这种看似不象发议论的杂文,实际上却是形式独特,议论发得颇巧妙的杂文。我们可以看到,在每一组画面上,都有几个滑稽的人物形象,有声有色,维妙维肖。有的以标准计量、食品检查为由,有的利用职权、工作之便,索钱索物、索取贿赂,他们的理由冠冕堂皇,竟使人觉得象是开开玩笑,而这种“玩笑”在现实生活中却又实实在在地存在着。文章带点幽默感的辛辣,使讽刺体现出一种雍容大度; 寓庄于谐,使思想的力量施展得更加充分。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发议论的话几乎没有,可是通过四组生动的画面,读者已经深切地感受到,诸如此类的不正之风不除,不仅贻害于民,还会贻害于国。没有议论,目的却由于形式上的不拘一格达到了。
《小贩说奇》的作者是一位写杂文的新手,但这篇作品可以说出手不凡。文章的成功虽然与作者的写作水平相关,但取胜的关键恐怕还是由于作者从自己生活的感受出发,言之有物,实实在在,目的在于揭发时弊,引起疗效,而不是为写杂文而写杂文。这样一来,不仅见解深刻,而且洒得比较开,构思也独特。大概也正是因为这些,本文获得了征文评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