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烈日和暴雨下读后感(一)
今天,我们有阅读,我随手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在烈日和暴雨下》,我便读了起来,这是从老舍写的《骆驼祥子》中摘抄下来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讲述了祥子在一个炎热的夏天拉车的故事。开始,夏天非常热,老舍爷爷把夏天的热描写的栩栩如生,写出了夏天的热,写出了人们是怎样在这样炎热的盛夏里做事的。渐渐地,一阵凉风,人们非常高兴,欢天喜地,祥子正在拉车,也加快了速度,可是,好景不长,一下子满天乌云,风也渐渐加大,仿佛一下子到了夜晚,风带着雨星到处飞扬,祥子在暴风骤雨中奋勇前进,他从头顶到脚尖全部湿透了,我不禁的连续打了几个寒战。老舍爷爷写的太好了,他把烈日下和骤雨下的情景写“活”了,让我身临其境。我以后也要学习这种方法,要努力学习,终取写得像这篇文章那样好。
在烈日和暴雨下读后感(二)
《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写的整本书的一个片段,描述了处境窘迫的拉车夫祥子拉车时的遭遇。其中,最值得人品味的莫过于细致的景物描写。
文章刚落笔就为我们铺垫了不少景物:火辣辣的太阳、“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街上挂着灰土的柳树,这些无不写出六月天气的酷热。到了后面,这种酷热被凸显的淋漓尽致:“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虽夸张却不失真实感,表现出天气的酷热至极,为下文祥子拉车的艰难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于是,故事在这样的环境下发生了。
祥子“喝了瓢凉水就走出去”,他要去找“座儿”,要继续生活下去。他开始了工作。在街上,他遭受着头顶火辣的太阳的炽烤,但他“见了座儿还想拉”,所以便拼命的在大热天里拉客。然而,旧社会的车夫的地位却跟骡马相当:“赶不上新汲的水,就和骡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气”,但祥子还算幸运,他既没有沦落到如此地步,也没有和有些车夫一样因贫困和疾病而死。他忍着酷热拉完了这趟车回到了茶馆。
下午,祥子按捺不住拉座儿的欲望“反正坐着也是出汗,不如爽性出去试试,可他没想到,更大的灾难还在后面。
到故事的下半段,这样写道:“看看路旁的柳树,的确是微微动了两下”,这时候,风来了。这个细节虽然不起眼,但却是后面所有情节发展的前提。到了后面,“北面的天空出现了乌墨似的乌云”,天气由晴转阴,为故事下一步的发展做好了铺垫。再然后,“南边的半个天响晴白日,北边的半个天乌云如墨”,景物的变化被生动地描写出来。后来便是雨的变化了,先是雨星、雨点、直的雨道、然后到了箭头、瀑布,最后便是“一个水世界”,作者这样写,遵循了自然规律,从雨点到水世界让人没有丝毫突兀的感觉,这里写雨之笔,是全篇的亮点之一。
下文中写祥子在拉客的过程中,由于雨下得太大而提出避避再走后,“先生”冷漠地拒绝了他,随后,“像死在了车上”,作者侧面表现了对当时社会上阶级间人压迫人的不满。这里虽不是景物描写,但它呈现出了另一种景——人与人之间的阶级差异。
这篇文章最大的精彩之处就是大量的景物描写,虽景物描写的篇幅不少,但无一闲笔。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此文就是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在烈日和暴雨下读后感(三)
自从读了着名现代作家老舍的短篇小说《在烈日和暴风雨下》后,我想到很多、很多。
我想到了老舍先生的那支笔,那是一支神笔,是一支能写出让人感觉到一种内心深处震撼的笔。旧社会的黑暗残酷与底层生活的小人物的悲惨命运,无一例外的悲惨结局,这一切的触目心惊是来源于老舍先生那支能滴出血与泪来的笔。
《在烈日和暴风雨下》通过描写烈日和暴风雨的景物,把一个热得让人难耐、冷得使人哆嗦的世界逼真地烘托出来,而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祥子还是要出去拉车,在拉车过程中,表现了祥子为了为了生计而在暴雨中挣扎的悲惨命运与坐车人的冷酷无情。老舍先生用凝练深刻的语言一语道破旧社会的本质,让人深有感触。今天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却又身在福中不知福,然而在那个特定的时代,人们的希望却是如此渺茫,生活又是如此无奈。
本文的文字极平易,清澄如没有波澜的湖水,但在平易中而不死板,从平易中给人沧桑凄凉的感觉。正因为沧桑,所以成熟,又因为成熟,所以深刻。沧桑凄凉的背后是发人深省的深刻。文中那句“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让人痛心,此话象征人物饱受折磨的悲惨命运。作品中字里行间无不是作者对旧社会底层劳动者的真挚同情和深刻理解。
虽然小说情节通俗,但却深刻。我被这种深刻的笔触和思想内涵深深打动着、震撼着。老舍先生的笔实在不凡,那支笔能看穿世界,寻找逝去的深刻。
故事中的祥子虽是一个不起眼的人物,但老舍先生在他身上发现了极可贵的素质:勤劳、朴实、厚道。读了这个故事,让我下决心要学习劳动人民的勤奋,同时要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